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非公动态

俞凤琼:从《山海情》感悟共产党员的信仰、担当和奉献

发布时间:2021-03-04 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立足这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新时代,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像《山海情》中的马得福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克服困难问题,用实绩实功托举起历史和人民的重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个特殊年份的特殊春节,宅在家中,花上3天时间专心看完23集年度大剧《山海情》,我最深刻的感受是,透过一个个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扶贫干部帮助西海固地区人民拔掉穷根,过上美好生活的故事,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共产党员的信仰、担当和奉献。诚如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邢善萍所说:“《山海情》是一部讴歌伟大时代,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忘初心、浇筑匠心,东西协作、山海和鸣的优秀作品”。在剧中众多共产党员干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马得福。

  信念的力量

  剧中,主人公马得福是“塞上江南”之梦的打造者。这位刚刚从农校毕业的年轻人分配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追回家乡涌泉村里“逃跑”的吊庄户。从苦口婆心劝返吊庄户、帮助村民完成“吊庄移民”工作,到蹲守供电所软磨硬泡给移民村通电,到不得已冲进会场争取给移民村干涸的麦田浇水,再到东西协作扶贫政策出台后,鼓励村里姑娘到福建务工、带领村民们学习种植蘑菇……每一项工作都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且还时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连他自己也发出了“我也很迷茫”的感慨。

  但是,在每个挑战面前,马得福都没有放弃,道路走得艰难而坚定。我想,支撑他的最大力量是信念——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充分信任、对凝聚全党全国力量解决扶贫问题的充分信任、对贫困乡亲致富奔小康意志和决心的充分信任。正是靠着信念的力量,马得福不仅内心充满自信,也苦口婆心劝慰乡亲们,只要艰苦奋斗,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最终,他通过努力,为乡亲们通上了电,带领乡亲们从“干沙滩”走向了“金沙滩”,探索脱贫办法,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由此,我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此后,几乎在所有讲到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时,总书记都要讲到共产党员的信仰、共产党人的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我们正处于第一个百年目标胜利收官、第二个百年目标顺利起航的交汇期。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立足这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新时代,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像《山海情》中的马得福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克服困难问题,用实绩实功托举起历史和人民的重托。

  担当的精神

  马得福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带领村民走上发家致富的基层干部,他永远在为别人解决问题,什么事都得管,什么苦都得往自己肚子里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担当,形象而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基层扶贫干部的风采。

  剧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共有两处:一处是马得福为了让村民学习种植双菇技术,鼓励弟弟马得宝带头先种,后来,因为种植双菇的村民太多,双菇出现严重滞销的问题。面对副县长张罗召开现场会的重重压力,马得福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冒着丢“乌纱帽”的危险,在现场会上当场向上级领导陈述实情,最终解决了双菇滞销问题。另一处是马得福为了移民们能通上电和水,想尽一切办法拉移民,凑够六十户。好不容易能够超六十户了,中途却因条件恶劣,三户移民却中途返回了,差一户达不到通电的标准,马得福懊恼自己未能拼死留下那三户。为了能通上电,连续五天自己带着干粮堵变电所所长,终让所长动容。

  对共产党员来说,担当作为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和政治品格。“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从马得福身上我看到,担当作为首先要体现在严格自律和清正廉洁上。面对副县长过“独木桥”和走“高速路”的劝说,马得福始终把“干净”作为个人修身之本,把村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宁可丢了“乌纱帽”,也要坚决抵制利益的诱惑和侵蚀。同时,担当还要体现在有所作为,为群众作榜样、立标杆上。面对村民通不上电,马得福心急如火,为了能和所长讲明情况,请求支持,他来回奔波,摆事实、讲道理,为的就是兑现当初的诺言,让相信自己来到金沙滩的村民过上光明的生活。如今,“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努力奋斗,和人民同心同德,带领人民走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奉献的品格

  马得福在我脑海中的形象是:立足“苦瘠甲天下”的乡土,跟着张树成的脚步,围着大有叔、栓闷叔、白校长、水旺、尕娃这些“吊庄户”的日子转,历尽风沙、不减风骨,在胼手胝足、执着隐忍中成长。在他身上,还有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马得福回村工作遇到的第一件难事就是参加吊庄移民,常年的贫困生活让乡亲们失去了改变现状的勇气。马得福的父亲是村部里代理村主任马喊水。尽管仍存有疑虑,但同样身为党员,父子俩的思想达成一致。最终,马得福家率先报名前往吊庄,说服了乡亲们一起前往条件艰苦的玉泉营。我想,如果不是党员家庭面对未知未来的甘于奉献,搬迁第一步又如何迈出?

  还有一件事情让我动容,在第20集的故事中,张树成作为闽宁镇新的镇党委书记,跟上级立下了军令状,承诺在一年内要使全镇步入正轨。张树成认为马得福熟悉这里的情况,便推荐他为代理镇长。马得福很快提出了建议,让张树成尽快解决农民工的欠薪问题。随后,镇上决定给农民工发薪,马得福的弟弟马得宝的工程队没有发。他咨询后得知是分批发放,并且是哥哥马得福把他的工程款发放安排在后一批。马得宝去找到哥哥理论,哥哥认为先安排别人更踏实些,而弟弟说,自己为工程垫了钱,这钱是用来买房结婚的,认为哥哥为政绩不为弟弟着想。之后,哥哥与弟弟喝酒谈心,彼此最终谅解。可以说,马得福为了扶贫工作,时时处处都是发动全家人做奉献。

  奉献是共产党员应有的胸怀和品德。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作为党员干部,要把奉献精神当做自己的一种责任,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记者岗位上,要时刻保持昂扬锐气,敢于知难而上,能够顶住压力、经受风险;努力转作风、改文风,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以忘我的工作精神创造出闪亮的工作业绩,做一名无愧于新时代的媒体工作者。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