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省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省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供给需求逐步改善,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就业民生保障有力,新兴动能加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面回升,统筹疫情防控、抗洪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为2569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41.6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084.8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365.1亿元,增长4.0%。三次产业结构为8.7:43.2:48.1。
一、运行情况
(一)农业经济平稳发展,粮食产量保持稳定
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20.7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省粮食总产量为432.8亿斤,比上年增加1.3亿斤,增长0.3%,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畜禽供应基本充足。家禽出栏56832.1万只,存栏24554.3万只,分别增长5.3%、9.3%;禽蛋产量61.2万吨,禽肉产量84.5万吨,分别增长7.1%、11.3%;牛肉产量15.2万吨,增长15.7%;猪肉产量180.7万吨,下降12.6%。生猪产能加快恢复。年末生猪存栏1569.9万头,增长56.0%,增速比三季度末提高25.0个百分点;生猪出栏2218.3万头,下降12.9%,降幅比三季度末收窄4.5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稳定恢复,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比前三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实现增长的行业有21个,增长面为55.3%,比前三季度提高7.9个百分点。重点监测的397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07 种实现增长,占比为52.1%,比前三季度提高6.0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11.2%、9.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2.1%、38.2%、28.5%,占比同比提高0.9、2.1、0.8个百分点。
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03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7.4%,比前三季度提高1.7和1.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和5.0个百分点。
(三)投资增速稳步回升,商品房销售保持平稳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比前三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4.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增长9.1%,非国有投资增长7.9%;民间投资增长3.6%,比前三季度加快2.7个百分点。分重点投资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8.0%,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2%。
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2%,比前三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673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比前三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5222.8亿元,增长10.9%,比前三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销售价格总体稳定。全省商品房单位面积销售额7757元/平方米,增长6.4%,比前三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基本恢复,网上零售增势强劲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71.8亿元,同比增长3.0%,比前三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12月当月增长12.8%,已恢复往年正常水平。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302.2亿元,增长5.5%,比前三季度加快4.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3153.2亿元,增长5.9%,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3.9个百分点;餐饮收入149.1亿元,下降3.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5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中西药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9.9%、17.4%、28.1%。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通讯器材类、可穿戴智能设备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0.0%、95.5%,其中智能手机零售额增长25.9%。网上零售保持强劲,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329.6亿元,增长38.6%,比前三季度提高4.4个百分点。
(五)进出口增速保持前列,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
全省进出口总值4010.1亿元,同比增长1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出口值2920.4亿元,增长1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0个百分点;进口值1089.8亿元,增长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进出口规模前进1位居全国第18位,出口规模前进2位居全国第14位,创历史新高。
从贸易方式看,全省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1064.9亿元,增长20.0%;一般贸易进出口2825.8亿元,增长9.3%。从贸易对象看,全省对东盟、美国、欧盟、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等进出口前十大贸易伙伴均实现增长,合计进出口3027.2亿元,增长16.7%,占全省外贸总值的75.5%,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12.4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出口看,机电产品出口1611.6亿元,增长29.5%,占全省出口总值的55.2%。
(六)财政收支恢复向好,金融存贷款较快增长
全省财政总收入4048.3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07.5亿元,增长0.8%,比前三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702.0亿元,下降2.6%,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9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7.9%。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66.1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5.3个百分点。
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3608.2亿元,增长12.0%,增速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41409.2亿元,增长16.7%,增速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
(七)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生产价格降幅收窄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三涨五降”,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8.8%,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4.9%,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1%,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1%,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7%,衣着价格下降0.8%,居住价格下降0.6%,生活用品和服务价格下降0.3%。12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12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
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0%,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12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增长1.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加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6.1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4.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7.6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7.3%;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4.6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5.6%;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8.8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7.7%,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17元,同比名义增长6.7%,比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56元,增长5.5%,比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81元,增长7.5%,比前三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看,我省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不断巩固,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总体完成。但同时也要看到,受疫情反弹影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恢复进程中新老问题交织,部分行业恢复仍然较慢,推动经济持续回升稳定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
一是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2020年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剧烈影响。世界银行1月份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全球经济2020年萎缩4.3%,发达经济体经济萎缩5.4%。其中,美国经济萎缩3.6%,欧元区经济萎缩7.4%,日本经济萎缩5.3%。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4%,相比美国增长3.5%、欧元区增长3.6%、日本增长2.5%,中国经济将实现比预期更为强劲的复苏。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放眼全球,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叠加西方国家去全球化、去中国化影响,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压力不断加大。环顾国内,全国经济持续复苏、形势向好,但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2021年经济增速可能会呈现前高后稳态势,如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一大考验。
二是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问题需重视。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省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明显,根据目前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形势分析,由于基数原因预计2021年经济增速在数据上可能会比较高,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已摆脱疫情影响,相反应更加关注数据之下的经济恢复尤其是实体经济恢复状况。从工业情况看,目前企业恢复仍然存在波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虽然逐月上升,但部分行业恢复有放缓趋势,大型企业支撑作用也有所减弱。1-12月,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增速较1-11月回落的行业有15个,回落面为39.5%,较上月扩大7.9个百分点。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前50的企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4.0%,较前三季度回落2.0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前三季度下降0.6个百分点。明年保持经济稳定恢复、持续增长的压力很大。
三是扩大内需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消费基础作用应增强。2020年我省经济稳定恢复、持续回升,投资和消费的支撑作用十分关键,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月增速均保持全国前列,但疫情造成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暴露出的短板、弱项也十分突出。从投资看,1-12月,投资在库施工项目18285个,同比下降2.7%。其中本年投产项目8807个,同比下降14.9%。民间投资恢复缓慢,民间投资自8月份转正以来,仍处于缓慢增长状态,1-12月民间投资增长3.6%,低于全部投资4.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2%,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从消费看,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0月份才实现“负转正”。相比于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累计增速7月份转正,住宿餐饮业、大宗商品消费恢复仍不够理想。1-12月,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9.6%,餐饮业营业同比仅增长0.8%;石油及其制品类商品零售下降8.8%,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商品零售下降0.5%,仍处于负增长状态。2021年我省要打造全国新发展格局重要战略支点,畅通国内大循环江西段,以扩大内需为切入点,在增加投资、增强消费上进一步发力尤显重要。
三、几点建议
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确保“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融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量质齐升,仍需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促进全省经济量质齐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要解决江西发展不足这一主要矛盾,扭转欠发达的基本省情,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嘱托,必须继续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不动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千方百计壮大综合实力,加快促进全省经济总量与质量双提升,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才能真正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二是要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进制造业深度转型创新发展,既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也是我省“十四五”期间实现赶超发展的主要路径。要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经济新动能培育“三大工程”,培育和引进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做大做强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做强用好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中科院庐山植物园等重大创新平台,有重点、有步骤全面对接沿海发达地区科创平台,建设一批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进一步打造有温度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努力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三是要坚持改革开放“内外兼修”,加快构建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构建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突出培育新型消费市场,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预期;加快发展商贸新业态,推动零售企业由传统销售场所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等功能转变,着力培育新兴消费动力。突出内陆双向开放战略布局,集中力量打造南昌、赣州、九江、上饶四大开放门户。进一步提升内联外通的现代集疏运体系,构建江海、铁海、陆航等出省出海出境开放通道,努力实现水陆空运输无缝对接、铁海江海多式联运和通关贸易一体化。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转口和新型贸易,加快产品结构单一性向产业链方向的转变,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