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以及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 “六保”任务,攻坚克难,奋勇作为,全省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主要目标任务完成较好,“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省生产总值386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84.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71.7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9824.2亿元,增长2.8%。
1.粮食生产基本稳定,畜牧业较快恢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935万亩,比上年增加4.5万亩;粮食产量803.8亿斤,居全国第4位,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5.1%和5.3%。四季度末,生猪存栏1419.3万头,增长30%,其中能繁母猪增长40%;家禽存栏3.1亿只,增长13.2%。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5万吨,下降1.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7.2个百分点;牛奶产量37.6万吨,增长11.5%;禽蛋产量184.2万吨,增长9.2%。
2.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比上半年加快4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6%,股份制企业增长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8%。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6.1%,制造业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1%。主要工业产品中,钢材产量增长14.3%,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0.4%,汽车增长23.8%,太阳能电池增长78.1%,服务机器人增长55%,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37.4%,集成电路增长13.5%。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96.3亿元,增长2.9%,增速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自3月份以来连续9个月缩小,11月末降至13.5%,比全国低5.7个百分点。
3.服务业持续复苏,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比全国高0.7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和6.7%。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11.2%、10.5%和15.1%。
4.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基础设施投资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1%,比上半年加快4.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4.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6%。社会领域投资继续加强,其中教育投资增长27.6%,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34.2%。民间投资增长0.8%,为全年首次转正。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042.3亿元,比上年增长5.6%。商品房销售面积9534.1万平方米,增长3.3%;销售额7346.1亿元,增长7.7%。
5.市场销售逐步回暖,升级类商品销售恢复较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全国为下降3.9%,增速居全国第3位。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9%。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增长3.8%,餐饮收入下降6.3%。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4.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6%,中西药品类增长5.2%,化妆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分别增长9.6%和10.1%。
6.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78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比上半年加快8.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2.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其中,出口455.9亿美元,增长12.8%;进口324.6亿美元,增长14.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83.1亿美元,增长2.1%。
7.财政收入实现增长,金融存贷款增加较多。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财政支出7471亿元,增长1.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农林水等支出分别增长8.5%、10.6%和25.1%。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98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余额比上年末增加5519.9亿元,同比多增1830.7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51520.5亿元,增长16.3%;余额比上年末增加7231.2亿元,同比多增1929.3亿元。
8.产业转型成效明显,新兴动能增长强劲。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高12.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10.4个百分点。市场销售中,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3%,互联网实现餐费收入增长59.1%。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7%,快于全部投资4.6个百分点。市场主体中,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4.8万户,增长5.8%;新增“四上”企业6955家,同比增加1065家。
9.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03元,比上年增长6.4%,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42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20元,增长7.8%。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6.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涨幅比年度预期目标低0.8个百分点。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2%,猪肉价格上涨47.8%,鲜菜价格上涨10.2%,蛋价格下降12.3%,鲜果价格下降15.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
总体上看,2020年面对严峻挑战,全省经济运行迅速恢复企稳,主要指标增长快于全国、位次靠前,发展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就业民生较好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成绩来之不易。同时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全省经济稳定增长仍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下阶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附注
(1)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基本核算方法与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在基本概念、口径范围上一致,但核算的资料来源和核算方法有所不同。受基础资料的限制,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主要采用相关指标推算。
(3)三次产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统计范围为辖区内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其他单位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其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的影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2020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7)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季度收入数据不包括居民自产自用部分的收入,年度收入数据包括。
(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是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9)进出口数据来源于合肥海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来源于省商务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财政支出数据来源于省财政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城镇新增就业数据来源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10)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19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36845.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
2020年全省主要指标数据
指 标 |
单位 |
绝对量 |
比上年 增 长 (%) |
一.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38680.6 |
3.9 |
第一产业 |
亿元 |
3184.7 |
2.2 |
第二产业 |
亿元 |
15671.7 |
5.2 |
第三产业 |
亿元 |
19824.2 |
2.8 |
二.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
6.0 |
其中:国有企业 |
亿元 |
|
4.1 |
集体企业 |
亿元 |
|
-3.4 |
股份合作企业 |
亿元 |
|
-34.2 |
股份制企业 |
亿元 |
|
5.8 |
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 |
亿元 |
|
9.8 |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
亿元 |
|
-7.5 |
其中: 大中型工业企业 |
亿元 |
|
8.7 |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
|
|
化肥 |
万吨 |
266.4 |
3.1 |
水泥 |
万吨 |
14176.2 |
0.1 |
生铁 |
万吨 |
2537.3 |
0.3 |
钢材 |
万吨 |
3607.5 |
14.3 |
十种有色金属 |
万吨 |
224.6 |
10.4 |
汽车 |
万辆 |
116.1 |
23.8 |
橡胶轮胎外胎 |
万条 |
2777.0 |
-5.4 |
家用洗衣机 |
万台 |
2380.4 |
2.2 |
家用电冰箱 |
万台 |
2437.9 |
-3.3 |
房间空气调节器 |
万台 |
3009.7 |
-10.6 |
彩色电视机 |
万部 |
1611.8 |
-17.5 |
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8333.7 |
2.6 |
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 |
亿元 |
5649.9 |
3.9 |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 |
|
|
|
城镇 |
亿元 |
15102.1 |
2.4 |
乡村 |
亿元 |
3231.6 |
3.9 |
按消费形态分 |
|
|
|
商品零售 |
亿元 |
16353.3 |
3.8 |
餐饮收入 |
亿元 |
1980.4 |
-6.3 |
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 |
|
|
|
其中:粮油. 食品类 |
亿元 |
844.3 |
11.8 |
服装. 鞋帽. 针纺织品类 |
亿元 |
307.7 |
-4.4 |
日用品类 |
亿元 |
176.8 |
6.9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亿元 |
500.7 |
3.6 |
中西药品类 |
亿元 |
269.5 |
5.2 |
石油及制品类 |
亿元 |
794.9 |
-1.7 |
汽车类 |
亿元 |
1376.1 |
4.2 |
四.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3216 |
1.0 |
财政支出 |
亿元 |
7471 |
1.1 |
五. 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780.5 |
13.6 |
出 口 |
亿美元 |
455.9 |
12.8 |
进 口 |
亿美元 |
324.6 |
14.6 |
六. 固定资产投资额 |
亿元 |
|
5.1 |
第一产业 |
亿元 |
|
34.8 |
第二产业 |
亿元 |
|
-4.3 |
第三产业 |
亿元 |
|
9.3 |
其中:房地产开发 |
亿元 |
7042.3 |
5.6 |
七. 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
亿元 |
59897.8 |
10.2 |
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
亿元 |
51520.5 |
16.3 |
八.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 |
102.7 |
2.7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
% |
99.1 |
-0.9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
% |
98.5 |
-1.5 |
九.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8103 |
6.4 |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39442 |
5.1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6620 |
7.8 |
十. 全社会用电量 |
亿千瓦时 |
2427.5 |
5.5 |
其中:工业用电量 |
亿千瓦时 |
1550.2 |
6.2 |
注: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