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药企业“互联网+”道阻且长 网售处方药再破冰 资本争相布局大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线下就诊”习惯,互联网医疗成为人民群众看病寻医的新趋势。线上诊疗、处方外配、医保支付、药品配送到家等方便了人们的就医和购药。
近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对外发布了《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明确规定了网络处方药的销售规则和禁止行为。《意见稿》允许网络销售处方药和展示处方药信息,而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仍然不得通过网络销售。
这几年,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很多传统行业纷纷“上云用数赋智”,医药企业也不例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902元,增长12.9%,而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5.5%。2020年前10个月,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22.8%。互联网科技赋能下的医疗健康行业成为资本追逐的风口。面对庞大的医药消费市场,民营企业如何开掘新蓝海?医药电商的春天是否真的到来了?
一波三折
网售处方药艰难“破冰”
从2014年开始,网售处方药的“闸门”几开几合,对于能否网售,舆论始终存在争议。赞同方觉得网售处方药可以给很多患者带来便利,反对方则认为处方药的安全性远比便利性更重要。
2014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互联网经营者可凭处方销售处方药,但一出台就遭到了医药领域10多家行业协会和知名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相关人士的联名反对。两年后,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式结束相关试点工作。
2017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禁止网售处方药,且不得通过网络发布处方药信息。网售处方药遭遇监管困境,医药电商业务也受到了较大冲击。
201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公布,在网络禁止销售的药品名单里没有出现处方药,意味着网售处方药不再被明文禁止。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系教授王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呼吁尽快出台药品网络销售监管办法:“药品网络销售监管办法一旦出台,行业就有‘规矩’了。在这个‘缺乏规矩’的窗口期,市场反而容易变得更乱。”
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相关政策的出台。互联网医疗在方便线上就医、购药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网售处方药规模进一步铺开。2020年11月12日,新的《意见稿》正式发布,网售处方药监管办法终于落地。
2020年11月18日,第六届中国药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在会上作报告称,疫情之下医药电商平台迎来高峰,春节期间医药电商日活跃人数较一般时期多,日活人数达到148.21万人,同比增长率最高达10.11%。疫情期间,医药电商平台成为消费者抢购防护用品的重要途径。
目前,很多电商平台确实已经可以购买处方药。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通过某电商平台购买处方药头孢呋辛酯片,页面提示“处方药需要凭处方购买”,在填写选项中可以“上传已有处方”,也可以选择“免费问诊并开方”,完成后即可跳转到付款页面交费购药。
拥抱网络
众多企业加码大健康时间回溯到3年前。
当地时间2018年9月12日,1药网母公司111集团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赴美上市第一股。集团创始人于刚表示,他对“互联网+”模式有非常大的信心,希望改变老百姓“看病难,买药贵”的现状。
这两年,随着国内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以及政策逐渐放松,大量民企纷纷投资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例如,2019年1月30日,创业软件经深交所核准变更为创业慧康,主营业务也转变为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化产业。公司董事长葛航表示,他想转型做中国健康,因为这是每一个人的需求。
根据医药健康领域数据信息服务平台米内网数据,2019年我国药品终端市场规模为17955亿元。其中公立医院终端销售额占比66.6%,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占比23.4%,公立基层医疗终端销售额占比10.0%。
面对巨大的增长潜力,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也在“互联网+医药”领域纷纷布局。2020年10月20日,叮当快药宣布完成10亿元B+轮融资;9月27日,京东健康披露数据,其2019年的零售药房业务收入为94.35亿元;阿里健康2020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其在线自营店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4800万,较半年前增加1100万,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为11.70亿元,同比增长69.6%。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在全世界的死亡病例中,有三分之一是由于用药不当致死的,还有一半的患者错误用药,包括减量、增量、合并用药等。
业内专家表示,互联网让患者有药可买,促使患者合理用药;借助AI和大数据,可以在临床之外跟踪患者的康复情况。但是,网络售药并非没有痛点,特别是处方药,其可靠性、真实性是一大难题。
医保支付也是影响网售药的关键因素。市民徐先生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表示,他还是愿意在医院或药店购药,这样方便直接刷医保卡,报销更简单。
创新模式
监管细则有待落实
医药电商的市场巨大。根据医疗健康公司艾昆纬的相关预测,我国处方药外流规模约为4000亿元-5000亿元,其中零售市场规模约为3000亿元。《意见稿》的颁布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医药电商领域的发展速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医药电商确实“春天来了”。
但另一方面,如何权衡网售处方药的便利和安全依然考验着监管部门、电商平台和药企的智慧。
对于处方的真实性问题。根据《意见稿》第九条,药品零售企业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的,应当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并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处方调剂审核,对已使用的处方进行电子标记。药品零售企业通过网络销售药品,不得以买药品赠药品、买商品赠药品等方式向公众赠送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
但在《意见稿》正式落地之前,仍有网络售药平台打“擦边球”。个别电商平台没有突出的“处方药”标识,甚至在没有出示处方的情况下也可以成功下单。
对于医保报销问题,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无法医保支付是网络售药最大的瓶颈。因此,选择网络销售处方药的大多为喜欢便捷购物的年轻人。医保系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与网络电商平台并网,这也使网络销售处方药在短时间内无法与实体店竞争。
浙江省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网售处方药有条件放开可以看作是药品新零售的开端,无论是电子处方共享,还是处方审核都应该在监管者严格监督之下,既要通过完善的制度不给平台方留空子,也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手段进行监控。
医药行业属于特殊行业。虽然大量民营医药企业正加速与互联网融合,但受限于医药行业的高门槛、高专业度和严格监管,网络售药,特别是销售处方药还有大量难题有待破解,“互联网+医药”的全面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