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领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系列报道】新零售将引导新消费新制造,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数字化撑起消费全场景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围绕中国经济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宏观经济政策等话题答记者问指出,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增速2%左右,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对于促进经济持续恢复和平稳发展,有信心、有基础、有底气。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恢复向好,势头继续巩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1.9%、55.7%和55.1%,均继续位于年内较高运行水平,连续十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全面促进消费”作为单独一节重点阐述。《建议》强调,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将“培育新型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作为促进消费的重要着力点。
内需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宁吉喆表示,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着力做好五方面工作,其中之一是切实加强需求侧管理。着力挖掘新型消费潜力,制定出台《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推动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标准化、品牌化。
信息消费规模持续增长
“十四五”规划对全面促进消费有详实筹划,包括消费升级、公共消费、绿色消费、汽车住房消费等。全面促进消费必然是一个统筹推进的系统工程。消费实际上包括居民收入提升、劳动就业保障、产品供给升级、物流体系完善、权益保护增强等诸方面。所以说不能仅仅盯着消费的数字指标,还需要从软硬环境着手,打造一个整体支撑消费的外部环境。
众所周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及规模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水平,电商、新零售蓬勃发展,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实体店遭受巨大冲击,线上销售尤为火爆,许多实体店线上线下同步发展。随着“十四五”到来,我国经济将会进入新发展阶段,新零售行业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在我国城乡迅速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消费者对健康、清洁、无接触购物需求迅速增长,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渠道、新服务不断涌现。这其中,零售业成为衡量和推动新型消费发展的风向标与动力源。在市场监管方面坚持包容审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注重激发信息消费潜力和活力,推动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双循环”相互促进,海外消费回流,以及新型城镇化推进,零售行业势必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2020年9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五个方面的措施,涉及新零售、线上医疗、线上教育、5G、物联网等,还提出制定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新型消费的税收政策等。
赛智时代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信息消费将持续快速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形态将成为主流的信息消费方式。消费主体不断增加、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完善、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将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实现融合创新,产业载体和政策环境提供发展支撑,信息消费将迈向全领域、全场景、全渠道发展的深度拓展期,加速释放人民群众高质量消费需求,信息消费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成长潜力,成为促进消费回补、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新引擎。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或成主流
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00后、90后、80后互联网原住民信息消费群体将不断壮大,成为网络零售消费的中坚力量,“指尖消费”成为主流,兴趣优先、注重体验、懒人经济等多元信息消费特征,将带动信息消费向个性化、品质化方向升级,深刻影响着互联网消费的未来走向。同时,老年群体规模的扩大直接带动“银发”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加强多样化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找准新的消费增长点以激活新产品线上销售固然重要,但线下实体店仍有其优势。
美团提出,要大力发展新服务、新业态,推动服务方式多样化。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利用数字技术更新传统服务的体验模式、交付模式、运营模式,大力发展无接触服务、到家服务等新兴服务;发展社区团购等新兴电商,激发下沉市场消费潜力,支持生鲜零售新业态和社区电商业态发展。
对于新零售业态,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分析指出,近年来,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零售创新层出不穷,不仅丰富了市场,更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有效激发了消费热情,充分挖掘并满足了消费需求。无论是直播电商、社群电商等互联网零售新模式,还是智能门店、即时配送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创新,都充分发挥了互联网零售企业长期积累的供应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能力。
物美认为,要建立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真正保证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周转运行的效率,减少浪费。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数字化提供历史性机遇,能够更好地推动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后疫情时代,面临“确定性的不确定性,没有选择的选择”。绝不能把以内循环为主体,简单地理解为脱离世界经济主战场,因为国际标准、国际技术、国际的巨大需求,以及其与中国经济的互补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基础设施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将为今后在数字化基础上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能力产生巨大影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零售将引导新消费、新制造,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在此背景下,海澜之家开启新零售2.0计划。聚焦消费新场景,以数据为驱动,重构人、货、场,重新塑造产业链、价值链和体验链。围绕海澜之家的数亿用户,布局生态链,投资和孵化新消费生活品牌,从服饰延展到衣食住行的新生活方式,迎接消费新时代的到来。
数字融合更为深入
面对新机遇,更多企业着力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重庆渝欧跨境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毅表示,渝欧股份每年超过3000万元的技术投入,完成了供应链、仓储物流、数字营销、云服务等一系列基于新零售业态的数字化基础建设,为传统母婴门店赋能,和母婴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拥抱数字经济浪潮。
2020年前三季度,广东麦斯卡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出口转内销5000多万元人民币,直播带货功不可没。“我们品牌和合作伙伴抱团出口转内销,大力发展国内电商、线下礼品渠道和商超等业务。”外贸副经理陈文说,线下,她着重与商超和电商代表洽谈。
京东以技术为本,打造供应链核心竞争力,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持续强化高质量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创造消费新亮点,推动制造企业升级,带动乡村振兴,加快实体零售创新转型,深度参与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在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中,京东作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代表,立志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持续贡献力量。
苏宁刚刚过完30岁生日,在其内部会议上,面向第四个十年,苏宁掌门人张近东表示,苏宁已经明确战略布局,即全面向“零售服务商”升级,进一步加快社会化发展步伐,加大开放赋能的发展计划,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今,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各个产业,新零售成为大趋势。各大品牌需要尽快完成数字化转型,打通新零售变革的发展之路,按下品牌发展的快捷键。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新模式,支撑了新型消费逆势快速发展,且潜力巨大。要打通制约经济增长的消费堵点,鼓励市场主体加快创新,更大释放内需,增强经济恢复性增长动力。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