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万企帮万村彰显民企大爱担当
日前从云南省工商联获悉,截至2020年11月4日,该省共有5528个企业、商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实施13893个项目,投入80.21亿元资金,受帮扶村5804个,受帮扶贫困人口315万人。较之于去年,今年新增680户民营企业,新增帮扶项目2586个,新增帮扶贫困村576个,新增产业帮扶资金23.29亿元,增加受帮扶贫困人口53万人。云南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有力引导,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和获得感,让听党话、有情怀、有担当的企业家积极投身脱贫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哲林实业:技能培训促脱贫
永仁哲林实业有限公司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十分注重技能培训。在带动永仁县群众发展芒果产业的进程中,该公司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来促进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该公司不断加大对芒果种植技术投入力度,采取多种形式为芒果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努力推进当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芒果种植推广初期,该公司自费从海南请来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同时开办芒果种植培训班,有效解决了农民种植技术缺乏的问题。
同时,该公司还注重土地流转促脱贫,在产业引领、就业增收、光彩行动等方面走出了新路径,带动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增加了贫困群众和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强了贫困群众市场意识,改变了贫困村发展面貌。
该公司在实践中总结出如下经验:企业示范,群众支持,才能共同种好“摇钱树”;企业扶持,群众协力,才能共同建设致富业;企业扶技,群众有盼,才能共同培育致富人;企业尽责,群众同心,才能共同实现脱贫梦。
齐星建工:“扶智”是关键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云南齐星建工集团董事长张家云的创业感悟。多年来,该集团始终秉承扶贫更要“扶智”的理念,积极在贫困山区开展捐建学校、资助贫困生,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为脱贫积蓄了发展后劲。
2010年至今,该集团公司共捐资1400多万元,分别在蒙自、泸西、红河、屏边等县市捐建了5所齐星希望小学,容纳学生3200多名,解决了600多名贫困生上学难题。该集团积极资助贫困生,在“爱心圆梦”“暖冬行动”等活动中累计捐资240万元,资助泸西等县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的学生,使他们重新走进学堂,使700多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同时,该集团抓产业助发展,增强自主“造血”功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该集团公司与蒙自市老寨苗族乡开展挂钩帮扶以来,围绕产业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助力该乡增强“造血”功能,以持续稳定脱贫。
此外,该集团还抓实效促就业,解难更帮困,目前吸纳了100多名农村贫困人口到公司就业,同时不断加强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搞好“传、帮、带”,让他们真正拥有一技之长,能长久立足于社会,真正做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龙云大有:实践“产金互助”
云南龙云大有实业有限公司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实践“产金互助”新模式。去年,该公司根据当地政府出台的“产金互助”助推脱贫的新思路,按照“村级党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将国家提供给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贴息贷款以股金的形式投入到经营状况好、社会信誉高的龙头企业中参加生产经营。该县6个乡(镇)8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以5万元的脱贫贷款基金入股该企业,公司每年以每股不低于3500元的红利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营风险由公司承担,每年为精准扶贫奉献资金369.45万元,每年为38个村委会增加集体收入1.8万元。
此外,该公司还挖掘潜力,发挥企业生产经营优势抓脱贫:抓实劳动力转移就业。去年以来,公司先后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260多人到公司就业,一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780多万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公司利用遍布全国40多个城市的销售网络,收购农副产品带动农民增收1.5亿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约占15%左右;通过流转土地促进群众增收。公司在两个乡镇流转土地1万多亩,每年每亩支付给农户1300元的土地流转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280户,土地流转面积约504亩,户均年增加土地流转收入2340元。此外,该公司于2017年主动承担了5个乡(镇)64个村民委员会2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猪业的任务,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现有资本可变成村集体的永久性资产,以产业支撑筑牢“返贫”堤坝。
正信实业:主动担责创新模式
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东蚕西移”“走出去”的号召,深度开发茧丝绸产业,带领农户脱贫致富。
“栽上1亩桑,脱贫不用慌。栽上5亩桑,致富奔小康”。该公司注重创新发展模式,充分汲取东部和桑蚕主产区的优秀经验和作法,结合陇川县及周边地区的实际,采取“公司+专业化小蚕共育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把小蚕共育基地建到乡镇、村,进驻技术指导员对农户种桑养蚕生产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技术跟踪服务。同时,大力推广多批次、压差式饲养模式,提高养殖批次。养殖户每批15-20天可交茧收款,每年可养蚕15-20个批次。与养殖户签定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公司赊垫前期必备物资配送到户,尽最大限度减轻种桑养蚕户负担,最大的风险和压力由公司承担,以确保种养殖户放心、安心、用心发展蚕桑产业。
此外,该公司流转土地,建设工厂化、集约化桑蚕发展基地。同时,积极参与精准结对扶贫,履行社会责任。2018年,蚕茧产量37082公斤,农户增收156万元,录用蚕桑种养技术员、田耕工人、季节工等150人,支付工资超200万元,为当地群众解决了就业难题,增加了群众收入。在实施产业扶贫的同时,该公司还积极参与社会帮扶,热心捐款捐物。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