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非公动态

酒泉市肃州区优化“四个环境”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5 信息来源:甘肃省工商联 字号:【

  近年来,酒泉市肃州区坚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着力优化市场、政务、政策、法治环境,全区营商环境大幅改善,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了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坚决清理各种不合理限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始终坚持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破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壁垒约束,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一是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投资权利。全面规范市场准入程序,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查环节外一律取消。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的长效机制,每年常态化发布推介清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了环境卫生整治、污水厂建设、城市供热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清理各种准入限制和隐性壁垒。对区级层面26项商事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4种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全面推行全程无纸电子化登记,企业开办时间由5天压缩至2天。三是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查。坚持存量清理和增量审查并重,及时废止不符合公平竞争原则的政策文件,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查,充分听取市场主体意见建议,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保证了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

  二、持续提升审批服务质量,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通过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办事材料,缩短办事时限,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企业满意度。一是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以办事体验为导向的政务服务“好差评”指标体系和评价、反馈、整改、监督机制,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623项,入驻行政服务中心的政务事项办理时限整体缩减69%,企业提交材料总体减少62%,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掌上办”“指尖办”“全天办”。二是聚焦项目审批,提高办事效率。落实项目审批容缺受理办理机制,对有特殊办理条件的重点投资项目开辟备案服务“绿色通道”,在项目业主办理其他前置手续的同时,提前开展预审办理,有效缩短项目审批周期。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搭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横向联通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消防安全等行业管理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区各级政府平台,实现投资项目信息互联共享、在线并联审批、纵横协同监管。三是加强数据联通,推行“不来即享”。加大政务数据申请使用力度,完成与酒泉市政务服务平台和“酒事快”APP对接,实现市、区政务服务数据信息同步,通过酒泉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成与省人口信息库、省企业法人库对接,甘肃省居住证信息等13个数据接口全部调通。加快推行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使用,完成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信息采集上报。推出双向EMS服务,做到审批服务“网上批、快递送”,实现政务服务“不来即享”。

  三、着力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

  聚焦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健全政策体系,完善政策执行方式,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一是着力推进企业降本减负。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今年以来,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形势需要,从税收、融资、稳岗、政务、生产经营五个方面,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23条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纾难解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7309万元,其中民营经济新增减税5496万元,占全部新增减税总额的75.19%。二是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创新融资新模式,拓宽民企直接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定期召开政银企对接座谈会,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交流平台,今年召开政银企对接会议三次,现场直接签约贷款38.26亿元。针对疫情期间特殊情况,协调银行推出“医贷通”“抗疫贷”“创业贷”等产品,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共为363户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14.21亿元。三是着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出台《肃州区推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形成囊括“工商税费减免、财政金融扶持、创业基地建设、目标考核管理”的全民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创业平台、孵化器、创新创业综合体在内的梯级创新创业载体,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15家。建成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工作站3个、高校实践基地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中心7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4个,市级技术研发中心44个。四是着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消除党政干部与民营企业家正常交往的后顾之忧,鼓励支持各级领导干部大胆与民营经济人士交往,区级领导和区非公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到所联系企业和商会调研、现场办公每季度不少于1次,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恳谈会或座谈会,做到企业动向第一时间获悉、企业诉求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困难第一时间了解、企业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四、创新规范执法司法机制,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

  坚持执法、司法等各环节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合法权益,为他们创造更多安全感。一是创新市场监管方式。积极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市场监管领域实现全覆盖,并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有机结合,加快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规范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纳入标准和程序,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和异议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信用审查和联合惩戒。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状态)的问题进行整改,完成了企业不良信用修复。二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推进三项制度“回头看”专项行动,重点从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等方面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严格落实“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制度,充分利用“信用甘肃”网站“执法信息公示专栏”向社会及时公开行政执法信息。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未经法制审核或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三是建立多元化纠纷调处机制。在发挥好商事调解、仲裁等纠纷非诉解决机制作用的同时,针对创新企业内部管理和科技创新需求,围绕投资和融资、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知识产权、商事诉讼与仲裁等,实现法律服务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精准对接,简化立案、送达、调解、审理和执行程序,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真正畅通了企业诉讼“绿色通道”。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