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家商超三季报多数盈利 面对电商冲击需找准线下零售的护城河
近日,上市公司三季报密集发布,其中,商超行业在经历了上半年疫情的冲击后,三季度开始逐渐复苏。据东方财富Chioce数据库统计,截至10月31日,共有82家商超行业的上市公司披露了三季报,64家前三季度实现盈利,占比为78.05%,较中报上升了8个百分点。在营业收入方面,有近一半企业实现了环比增长。
盈利逐渐成为主流
在82家企业中,近八成均实现盈利,其中永辉超市、豫园股份、小商品城等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10月30日,永辉超市发布2020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6.70亿元,同比增长14.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28亿元,同比增长31.86%;经营性现金流净额60.70亿元,同比增长165.87%。
对于业绩快速增长的原因,永辉超市表示,主要得益于营收持续增长以及新开门店数量持续扩张。疫情的暴发延缓了永辉超市一季度的开店速度,不过二季度以来,永辉超市新开门店提速。今年第三季度,永辉超市新开门店27家,新签约门店24家,不断加强区域渗透、完善全国门店布局。
另外,永辉超市在供应链、仓储物流、智能中台等方面的持续投入,使其竞争力不断提升,对成本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根据财报,前三季度的销售毛利率为22.05%,同比提高0.16个百分点。在毛利率提升的同时,永辉超市的期间费用率却在下降,2020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8.85%,同比下降了0.12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永辉超市的经营效率在不断提高,盈利空间有望继续扩大。
除此之外,杭州解百、豫园股份、家家悦等均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其中杭州解百、家家悦实现10%左右的营收增长,豫园股份则有近31%的净利增长。
与此同时,也有企业在第三季度实现扭亏为赢。28日,步步高发布2020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步步高实现营收150.79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净利1.69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
步步高方面表示,突发疫情对实体零售业产生较大冲击,但步步高以此为转型支点,转危为机,不仅营收实现平稳小幅增长,且数字化进程全面提速。一方面,抓住疫情期间居民生鲜需求,48小时上线社区团购业务“小步到家”。通过到家业务、直播卖货、社区团购等方式,实现了业绩增长的“逆袭”;另一方面,开启了全新组织运行模式——合伙人制度。公司生鲜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生鲜损耗得到控制。通过深化分工、技术赋能、绩效量化,合伙人试点区域门店销售可比增长10.4%,费用率可比下降0.9%。
不过,重庆百货、中百集团、王府井等营收出现下滑,其中王府井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同比均降超七成,重庆百货和中百集团的营收也有超10%的下滑。
对于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王府井方面表示,主要是执行新收入准则及受新冠疫情影响所致。剔除执行新收入准则影响,1-9月,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85%,7-9月同比增长4.78%。另外,王府井销售恢复进程明显加快,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4.78%,环比增长15.86%。特别是8、9月份增长稳健,增幅持续提升,9月份在集团庆促销的带动下,同店销售收入(含税)同比增长10%。
多重因素利好商超复苏
从三季报的数据来看,商超行业在三季度的业绩较上半年有所好转,反映出行业逐渐复苏,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得益于多方面因素。
万联证券商超行业分析师李慧认为,密集出台的促消费政策推动了商超行业的复苏。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建议》中,明确指出:推动零售业转变和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推动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鼓励引导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在中小城市开展连锁网点建设,推进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携手相关部门提振消费信心,通过发放消费券、推出“夜经济”等形式推动消费潜力释放,助推经济复苏和持续增长。
另外,商超企业纷纷推出优惠促销计划也是助推行业复苏的重要原因。李慧表示,例如,盒马称大量商品可享受8.5折优惠,并发放大量优惠券。苏宁易购在上海区发起“暖春焕新行动”号召,计划以新品让利、套购优惠、以旧换新补贴、24期分期免息等举措,激发春季家装市场。一些知名商圈正联合电商进行数字化营销,上海时装周将在淘宝直播进行“云走秀”,大量新锐设计师品牌此前已入驻上海新天地。
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副主任孙裕隆认为,伴随着商超零售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转型方向与趋势已经越来越清晰,一方面是基于顾客价值的业态优化与创新,另一方面是进行供应链能力的强化与夯实。前端业态的创新是否能够释放出有竞争力的价值不取决于业态本身的构建与呈现,而取决于与之对应的供应链能力是否匹配,是否能够让顾客感受到消费品质与体验的突破与改善。而对于优秀的传统商超企业而言,已经具备相对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在核心竞争力上具备先发优势。同时,疫情暴发为行业创造了一个高需求、低获客成本的特殊时期,这为生鲜电商进行消费者教育提供了优越的环境。由于疫情期间新增用户是全网性的,不存在某年龄段用户在疫情后群体性流失问题,有利于用户与企业的长期绑定关系。
打铁还需自身硬
疫情整体加速了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竞争格局的快速形成,提高企业在各自优势区域的订单密度,最终提高盈利能力。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如果要进一步突破,商超企业还需修炼内功稳步扩张。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超市企业收入的持续增长还是依赖于门店数量的提升,而目前全国各地的超市市场均已较为饱和,因此门店拓张必须依靠企业核心竞争力从竞争对手手中抢夺市场,这就需要企业自身内功扎实,在运营能力、周转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等方面构建起行业壁垒。
李慧同样表示,商超企业还需依托体验和生鲜等品类建立线下不可替代性。商超企业在前几年业绩普遍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线上电商的冲击。而要面对电商冲击,就需要找准线下零售的护城河,抓住线下超市不可被替代的优势,如强体验、生鲜品类等。另外,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发展路线。去年以来新零售大潮席卷商超企业,传统企业纷纷入局。同时多家企业也开始进行新物种新业态的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打法能够依托实体门店提升用户体验,往线上引流,并通过线上业务提升效率,突破坪效的天花板。同时线下交易的数据化打通有助于企业更好的识别客户需求,增强客户粘性。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