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非公动态

民企海外直接投资步伐放缓

发布时间:2020-10-29 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近日,由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薛军教授科研团队编写的《2019年度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指数--基于中国民企500强的数据分析》正式发布,这是继2017年后推出的第三本系列报告。本研究报告以测算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系列指数为基础,分析了2005年至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对外投资活动。

  自加入WTO以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步伐逐步加快,2005-2018年间,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数量和金额分别实现了6.4倍和12.7倍的扩张,中国企业正在以更积极更开放的姿态活跃在世界舞台中心。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作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上均占据头把交椅。2005-2018年间,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总数占比位居4种所有制企业首位。民营企业OFDI正在以有别于其他所有制企业海外投资的特色积极融入世界舞台。

  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根据该报告的统计结果,2005-2018年这14年间,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数量由最初的335件增长至2245件;投资金额从237.16亿美元增加到3000.86亿美元,跻身全球投资大国前列。同时,近年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数量和金额保持稳定增长,逐步形成了高水平、多领域、深层次的互利合作。不断扩大的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影响力恰与当下中国经济政策有条件地“走出去”发展战略相呼应。在经济全球化主流方向不变的背景下,随着中国资本实力增强,未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部分国家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全球海外直接投资大幅震荡。我国民营企业在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时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因而需要通过充分观察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现状等来发现问题,突破自身缺陷与羁绊,积极主动地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基本国情以及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走出去”之路。当然,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中自身尚存诸多弊病和缺陷。虽然针对其中部分严重问题,我国也曾经于2017年出台政策限制了一些非理性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但是仍然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从民企500强OFDI综合指数与中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协动关系可以看出,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和我国的经济增长相辅相成,构建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有关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研究仍然比较少,这个领域的中外文献多注重理论研究、调研和案例分析,缺乏对基础大数据的运用并从微观角度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团队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坚持在该领域从多角度开展实证研究,采用国际知名的BvD-Zephyr全球并购交易分析库和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的fDiMarkets全球绿地投资数据库,而且创建了独立的、包括中国民企在内的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数据库,即NK-GERC数据库。分析了全国工商联根据对民营企业定义筛选出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海外投资相关样本数据,填补了我国关于民企OFDI研究数据不足的空白。从而更加有效、迅速地把握我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更加全面、完整地反映我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现状,进而为我国民企建立一套可持续“走出去”的长效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本研究报告通过采用指数分析法构建了“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指数”六级指标体系来揭示民企的内在性规律和趋势性变化。从而突出时间序列的特征,使指数走势更加平滑,更加侧重于变化趋势。特别在行业别分析中首先进行了划分标准的统一,将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并通过使用均值法,创造性地测算出中国民营企业OFDI综合指数,更加客观、全面衡量我国民企OFDI发展变化情况。该报告对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指数体系的构建进行说明的基础上总体上分析了中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情况。在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三大板块中,该报告都分别从整体上、来源地、投资标的国(地区)别、行业别多个角度展开分析了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为样本的海外直接投资的状况。

  四大特点呈现海外民企投资状况

  首先,在数据库的选择方面,该报告继续采用国际知名且业界公认权威可靠的BvD-Zephyr并购数据库和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的fDiMarkets绿地投资数据库,BvD-Zephyr数据库与同类知名数据库相比内容更为详细、覆盖范围广,而fDiMarkets的数据有效地弥补了国内官方数据过于简略的缺陷。

  其次,该报告采用指数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指数”六级指标体系的研究报告。

  再次,该报告从多角度分析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将海外直接投资分为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部分。

  最后,该报告补论中,总结分析了中国入世后对外直接投资情况,检验了中国民企海外直接投资和宏观变量之间的协动性。构建了计量模型,判断各核心指标对于企业OFDI的影响程度,最终在此计量模型的基础上预测了2019-2021年中国OFDI的金额变化。

  以下是对该报告中各章节的概略导览,共分为:项目数量与金额出现反向变化、民企海外直接投资步伐放缓、海外并购呈现新特点、绿地投资模式重受青睐、经济发展与民企OFDI相辅相成。

  项目数量与金额出现反向变化

  据统计,我国民营样本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数量和金额高速发展的同时呈现出较大波幅。2012年后,我国民营样本企业基本摆脱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数量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项目金额也除2015年经济不景气时有所下跌外保持稳步增长。2018年,我国民营样本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数量同比增加了47.7%,而令人吃惊的是,投资金额却较2017年下降了47.7%,项目数量与金额出现反向变化。2018年民营样本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数量和金额的反向变化一方面反映了2017年政府限制投资政策的冲击尚未完全消减,以及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谨慎态度;另一方面也表明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热情未减、投资策略稳健,海外直接投资正在逐渐成为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环节。

  民企海外直接投资步伐放缓

  1.基于整体视角分析简述:单笔投资金额规模出现明显缩减

  2018年在世界经济形式复杂多变的大局下,我国民营样本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金额规模同比下降47.7%,但从项目数量变化来看,民营样本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数量在2018年依然稳步增加,共计进行325件投资,增长速度回到正轨。项目数量与金额的反向变化进一步表明2018年我国民营样本企业单笔海外投资金额规模出现明显缩减,测算结果显示2018年民营样本企业单笔投资金额约为1.48亿美元,是自2014年以来单笔投资金额规模最小的一年。

  2.基于投资来源地视角分析简述:环渤海地区投资金额规模急速下降

  该报告将我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来源地划分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并对每个区域具体省份的样本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发现,2018年我国民营样本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来源地为环渤海地区,其中京津冀地区项目数量较2017年提高232%,达到83件,超过了2005-2017年京津冀地区进行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数量的总和。与环渤海地区民营样本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数量的变化不同,在海外直接投资金额方面,2018年五大区域中投资金额下降幅度最大的即为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民营样本企业投资项目数量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投资金额规模急速下降,由此可见,环渤海地区平均海外直接投资金额规模出现显著缩小,经测算2018年环渤海地区平均投资金额规模约为0.83亿美元,较2017年同比下降92.64%。

  3.基于投资标的国(地区)视角分析简述:发展中经济体受到更多关注

  从资金流向来看,2018年我国民营样本企业64.37%的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数量流入发展中国家(地区),实现了对发达经济体的超越,成为2018年接受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数量最多的地区,投资项目数量共计401件,较2017年增长281.9%。而在投资金额方面,受世界经济下行的影响,2018年我国民营样本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总金额相比上一年度下降约439亿美元,降幅明显。尽管如此,我国民营样本企业对发展中经济体直接投资金额于2018年仍实现35.1%的同比增长,达到169.23亿美元。2018年我国民营样本企业对发展中经济体海外投资项目数量和金额的增长,可以体现出发展中国家(地区)正在逐步成为我国民企进行海外投资时的重要标的区域。

  4.基于投资标的行业视角分析简述:非制造业项目数量14年来首超制造业

  从投资行业分布来看,2018年我国民营样本企业对于非制造业的海外直接投资一改往年占比小于制造业的情况,在近14年来首度超过对于制造业的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数量。2018年非制造业共计获得来自我国民营样本企业234件海外直接投资,在当年度总投资项目数量中占比71.78%,项目数量指数高达717.79,较2017年同比增长157.1%,且集中体现在对服务业的投资项目数量的增长上。与非制造业对应,我国民营样本企业2018年对于制造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出现明显下降,投资项目数量为92件,同比下降29.8%。

  5.基于“一带一路”视角分析简述:沿线国家项目数量稳中有增

  根据该报告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民营样本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项目数量共计109件,在民营企业总投资规模中占比33.54%,较2017年29.55%的占比而言实现小幅增长,其中主要集中在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投资项目数量的增长上。就投资金额规模变化来说,我国民营样本企业2018年有大约25.83%的投资金额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计124亿美元,较2017年同比下降44.7%,持续2017年的下降趋势,与2018年民营样本企业总体投资金额规模的变化相一致。在总体投资金额下行的趋势下,我国民营样本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地投资无论是在项目数量还是金额上都实现了较高增长。“一带一路”战略自实施以来,不仅加强了中国企业对于沿线国家的投资活动,也带动了与中国民企的投资合作程度愈发紧密。这种增长不仅体现在总体规模上,在民营样本企业对沿线国家的绿地投资与并购投资规模上均可发现有较大增长。

  海外并购呈现新特点

  1.基于并购投资视角分析

  从所选取的民营样本企业海外并购投资总规模来看,民营企业合计并购项目数量在全国企业并购中占到8.7%,合计并购金额占到22.8%。同时2018年我国民营样本企业海外并购投资项目数量指数与金额指数分化显著,表明2018年并购投资金额规模普遍缩小,这也反映出2018年我国民营样本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更注重分散化投资,投资态度日趋审慎。

  2.基于并购投资来源地视角分析

  按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投资来源地对其投资项目数量与金额进行统计测算,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仍是五大区域中并购投资交易数量最多的地区。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环渤海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民营样本企业海外并购投资项目数量上升显著,珠三角地区2018年的海外并购投资项目出现明显下降;在并购投资金额方面,长三角地区排行首位,占比总并购投资金额规模的51.77%;其次是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3.基于并购投资标的国(地区)视角分析

  2005-2018年间,我国民营样本企业进行的海外并购投资项目合计562件,其中有82.74%都流向发达经济体。在发展中经济体,我国民营样本企业的大部分并购投资项目数量仍集中于亚洲。民营样本企业海外并购投资金额在不同经济体的分布与项目数量分布大致相同,发达经济体仍为我国民营样本企业并购投资金额的最大流向地。从国别来看,我国民营样本企业2018年海外并购投资项目数量最多的标的国(地区)为中国香港,共计接受27件并购投资,同比增长125%,反映出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政策经济环境优势。

  4.基于并购投资标的行业视角分析通过对中国民营样本企业在海外并购投资的行业别指数计算,观察出2005-2018年间,我国民营企业将更大金额投向非制造业。同时从投资标的行业看,我国民营样本企业对高技术制造业的平均并购投资金额规模在2018年得到显著提升。在投向非制造行业累计335件的并购投资中,14年来有89.25%的并购投资项目均投向服务业。

  5.基于并购投资融资模式及支付方式视角分析

  报告通过筛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在海外并购时的融资渠道和支付方式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分析中国民营样本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模式,按照并购投资时的两种融资类型,计算出单一渠道融资指数和多渠道融资指数以及以现金为主的各种支付方式的指数。结果显示,融资指数和支付指数在近几年都实现了非常大的增长。2018年出现了增长放缓以及融资渠道的数量和金额指数分化。

  绿地投资模式重受青睐

  1.基于绿地投资整体视角分析

  根据统计得知,2005-2018年间我国民营样本企业海外绿地投资在项目数量和金额上总体呈现增长趋势,民营样本企业在这14年间,绿地投资项目数量总和占到全国总和的14.8%,投资金额总和占到全国绿地投资总金额的20%,表明民营样本企业投资的项目金额较大。2018年我国企业海外绿地投资项目数量和金额规模均较2017年出现显著回升,扭转了2017年的下降趋势。绿地投资项目数量和金额的大幅提升均体现出2018年我国民营企业绿地投资形式明显好转,在当今国际局势下绿地投资模式受到我国民营企业的青睐。

  2.基于绿地投资来源地视角分析

  从2005-2018年14年的投资项目总量上来看,珠三角地区的民营样本企业进行海外绿地投资的项目数量总和在五大区域中最多,占比41.53%,然后依次是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我国五大区域的民营样本企业海外绿地投资金额分布与项目数量分布有较大差异。从14年来各区域绿地投资金额占比来看,环渤海地区的民营样本企业集中了我国民营样本企业总绿地投资金额规模的38.42%,合计为441.91亿美元;然后依次是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由此可见,环渤海地区民营企业项目投资金额较大,珠三角地区投资次数多但额度较小。2018年在绿地投资项目数量上,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深圳、北京、浙江、广东(不含深圳)和江苏;在绿地投资金额上,排名前五位分别是江苏、新疆、广东(不含深圳)、深圳和浙江。

  3.基于绿地投资标的国(地区)视角分析

  2005-2018年间,中国民营企业样本海外绿地投资项目数量投向发达经济体累计442件,占总绿地投资项目数量的54.64%;其次是发展中经济体,项目数合计80件,占总项目数量的39.56%;转型经济体所接受的绿地投资数量最少,共47件,仅占比5.81%。2005-2018年间我国民营样本企业绿地投资金额主要集中于发展中经济体,其次是发达经济体,可见我国民营样本企业对发达经济体的平均绿地投资金额规模较小。具体到投资标的国,样本企业绿地投资项目数量的前五位分别是印度、美国、西班牙、英国、俄罗斯;投资金额的前五位则是菲律宾、几内亚、印度、澳大利亚、中国香港。

  4.基于绿地投资标的行业视角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可以发现,在2005-2018年间我国民营样本企业向国外制造业绿地投资的项目数量累计达到524件,在所有标的行业中占比64.77%,向非制造业的累计投资为285件,占比35.23%,在投资项目金额方面非制造业则占比较大。综上统计数据可发现,我国民营样本企业2018年接近一半的绿地投资项目流入国外批发和零售业;在绿地投资金额方面,房屋建筑业2018年获得我国民营样本企业38.17亿美元的绿地投资,在所有细分行业中排列首位。

  5.基于绿地投资就业贡献指数分析2005-2018年间中国民营样本企业通过绿地投资为标的国(地区)创造的就业量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2005-2018年各区域民营样本企业通过海外绿地投资创造的就业人数同总体变动趋势相似,均为波动上升,仅个别年份有所区别。其中珠三角地区民营样本企业海外绿地投资创造的就业量占比最高逾4成。我国民营样本企业在2005-2018年间通过海外绿地投资在标的国(地区)创造就业数量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中我国民营样本企业在发展中经济体创造的就业数量在总就业数量中占比最大。在2005-2018年间,我国民营样本企业通过绿地投资为制造业创造的就业量占比虽然较非制造业高,但近年来民营样本企业在非制造业创造的就业量呈不断攀升趋势。

  经济发展与民企OFDI相辅相成

  报告补论主要通过分析中国民企500强OFDI综合指数与我国实际GDP、固定资产投资、内需、GDP平减指数等14个国民经济中重要宏观指标的相关系数,来检验中国民企海外直接投资和这些宏观变量之间的协动性。协动性分析结果来看,除去宏观产业政策调控之外的影响,稳定正面向好的宏观经济可以促进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活动。民企海外投资活动的增加,将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有利于加快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同时还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和我国的经济增长相辅相成,实现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

  报告补论在结合前人关于OFDI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国情寻找影响中国企业OFDI的关键因素,并以2005-2018年中国企业OFDI金额为被解释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判断各核心指标对于企业OFDI的影响程度,最终在此计量模型的基础上预测2019-2021年中国OFDI的金额变化。但是考虑到国际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可能产生各种难以准确预测的影响因素,使得预测与实际不完全一致,补论总结了未来3年可能对所得出的中国OFDI预测值产生影响的四种因素:国内经济因素、国内政策因素、国际经济政治因素、经济冲击,并预测这些因素可能如何影响2019-2021年中国OFDI。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带来了较大冲击。鉴于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未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挑战,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放缓,上述因素可能会对预测产生影响。

  (作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赵娜 曹鲁杰 张祎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