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非公动态

共享出行“鏖战”帷幕拉开

发布时间:2020-10-16 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近日,嘀嗒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一旦IPO成功,嘀嗒将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

  这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近5年以来,新技术驱动的共享出行模式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习惯,更培养了新的出行理念乃至市场,这一领域的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圈检验影响力,已经有了成熟的基础;意外的是,第一个递交IPO招股书的不是出行领域知名度更高的滴滴出行,而是活跃用户只有其十分之一的嘀嗒出行。

  嘀嗒出行的主营业务是顺风车和出租车。按照第三方数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2019年,按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名列中国顺风车市场第一,所占市场份额为66.5%;2019年,按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在中国出租车市场的出行平台中排名第二。

  凭借顺风车市占率第一和出租车市占率第二,嘀嗒出行的实力不容小觑。但是,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现实是,这样的业绩,产生于头部企业缺席的情况之下。而伴随着更多竞争对手入场,正摩拳擦掌。嘀嗒要以这两大业务撑起“共享出行第一股”,更像是早早地吹响了厮杀的“号角”。

  嘀嗒缘何能盈利

  在出行市场普遍还不赚钱的状态下,嘀嗒的财务表现是不错的。

  按经调整净利润计算,嘀嗒出行自2019年起实现盈利。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嘀嗒出行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和1.51亿元。2019年,嘀嗒出行实现营收5.81亿元,较2018年的1.18亿元大幅增长,其2020年上半年营收达3.10亿元。

  漂亮的业绩,有几个显而易见的原因。

  顺风车业务功不可没。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嘀嗒出行从顺风车平台产生的营收分别为2770万元、7790万元、5.33亿元和2.73亿元,分别占同期总营收的56.6%、66.3%、91.9%及87.8%。

  2014年嘀嗒成立,选择了顺风车作为发展方向,彼时滴滴与快的正酣战,嘀嗒避开了主战场的烧钱。在顺风车市场,从2018年8月26日开始,滴滴受安全事件影响暂时退出,直到一年多以后的2019年11月才恢复部分城市顺风车业务。客观上,这制造了一个市场竞争的空档期。

  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2019年对于嘀嗒都是不寻常的。滴滴的缺席直接让嘀嗒实现了质的飞跃。从这一年开始,嘀嗒扭亏为盈,至2020年9月,已经实现连续15个月盈利。从数据来看,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嘀嗒顺风车交易总额分别为7亿元、19亿元和85亿元,两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71.4%和347.4%;同期顺风车订单数分别为2360万、4820万和1.79亿,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04.2%和270.5%;同期月均订单数分别为197万、402万和1492万,日均订单数分别为6.5万、13万、49万。

  嘀嗒取得的财务表现,还有一个原因要归结于其轻资产的业务模式。嘀嗒的核心业务是顺风车和出租车,主要变现方式是收取信息服务费以及一些广告收入,其本身不拥有车辆。在行业发展早期,这一模式受约束小,投入小,可以快速实现规模崛起,实现盈利。

  此外,近两年以来,控制营销成本成为嘀嗒的策略,“省下的即为赚下的”。相比较其他平台的营销以及补贴费用而言,嘀嗒“少得可怜”。2020年上半年嘀嗒补贴费用占比仅为0.03%,在2019年补贴费用也仅占总收入4.6%。

  业绩能否持续

  嘀嗒业绩能否持续向好呢?从目前来看,支撑其财务表现的两大业务领域都出现了新的变数。

  在顺风车市场,嘀嗒已经不可能继续“闷声发大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四轮出行市场(出租车扬招、出租车网约、网约车、顺风车)的GTV预计将由2019年的7119亿元增至2025年的1100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将为7.5%。其中,顺风车市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其GTV将由2019年的140亿元增至2025年的11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1.8%。所有入场者,恐怕都不会对该市场视而不见,而嘀嗒轻资产的模式本身缺乏粘合度,或将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出租车市场同样不会风平浪静。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出租车在未来仍将是中国四轮出行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2019年,出租车在中国四轮出行市场中占据68.6%的份额,预期到2025年在53.9%左右,继续保持第一。

  在出租车和网约车交织并存的长期态势之下,国家鼓励并推动新老业态融合将成必然之势。10月12日,2020年出租汽车新老业态融合发展研讨会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孟秋表示,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通过积极推动多项措施,不断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促进新老业态融合发展,下一步要推动新老业态双向互济、良性互动,把出租汽车行业打造成为交通运输新老业态融合发展的典范。

  9月份,滴滴旗下出租车业务已经正式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并开展亿元补贴计划。这直接使得滴滴平台的出租车订单同比增长超10%。快的新出租总经理石东海近日称,在10月份将新增1亿元补贴促进乘客呼叫出租车。未来3年,快的新出租将分三个阶段持续补贴10亿元。仅滴滴就3年10个亿,再加上其他新进入资本的补贴烧钱,这一市场会不会重新洗牌犹未可知。

  鏖战才刚开始

  嘀嗒先人一步IPO,不失是占得先机之举。

  在其出租车业务贡献还未形成气候之下,顺风车业务是嘀嗒出行的生命线。而就顺风车而言,活跃用户量是未来市场容量的关键之关键。但在活跃用户上,嘀嗒不占优势。据统计,截至2020年5月,滴滴出行的APP活跃用户数为5439.48万,而嘀嗒出行的活跃用户数只有585.65万,几乎只有滴滴出行的十分之一。

  但是,滴滴重回顺风车市场已经加快了步伐。

  虽然受制于顺风车事件影响,滴滴一直在安全问题上被“耳提面命”,也因此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在该领域一直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但是,2019年11月滴滴顺风车整改之后在7座城市重新上线试运营,今年年初,滴滴创始人程维提出了"0188"战略,即将安全作为滴滴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一切归0;三年里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国内的出行渗透率达到8%;全球服务用户MAU突破8亿。在这一战略之下,今年3月,滴滴面向年轻用户市场在二、三线城市上线了花小猪打车。今年7月,滴滴又分拆拼车事业组,更名为“青菜拼车”独立运营……滴滴一口气推出诸多细分市场之举,正试图以新的模式重回顺风车战场,这是不争的事实,也只是时间迟早的事情。而这一次滴滴如果能回归,其在安全问题上也势必有更充分的准备和产品打磨。

  危及嘀嗒顺风车市场第一“宝座”的压力,还来自阿里、美团等这些新入局者,他们都带着巨量资本和流量,最具“野蛮人”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至于眼下拦在眼前的合规性、安全性等问题,是所有入局者都要面对的问题,何况还有竞争对手排在前面,由此看,嘀嗒在此时先人一步IPO是一举多得,不仅能率先摘得“共享出行第一股”的知名度,而且可以率先变现这几年共享出行积累的好感度,还能获得资本加持夯实业务、积累资本运作能力,提升未来与对手正面交战的能力。

  不过,共享出行领域的鏖战才刚开始,嘀嗒这一次或成吹号人。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