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力跑好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程”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标志着深圳继兴办经济特区后,迎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光荣使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征程。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历史总是在标志性的节点上镌刻永恒。
这一年来,深圳谋划实施83项重大改革,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更好地服务全国全省改革发展大局。
这一年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城市环境品质再上新水平,三大攻坚战主要任务取得重大进展,更多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市民,全力跑好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程”。
这一年来,深圳围绕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种玉米”上全面发力。深圳光明区挂牌一年多来,备受关注的光明科学城创造了“光明速度”,堪比当年的“蛇口速度”。如今,深圳光明区以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作为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践行深圳“北拓”战略的核心支点,高标准、超常规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科学装置群和研发机构群。
目前,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科教城等一批重大平台加快建设,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建设有序推进,将致力于解决制约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打造全球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的引领区和创新策源地,同时更加聚焦创新成果产业转化,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引擎。
打造“法治城市示范”率先突破重点领域改革。《意见》赋予深圳“法治城市示范”战略定位,提出“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而在“秒批”“深圳90”等改革举措基础上,今年3月,深圳发布《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任务清单》,涉及14个重点领域共210项具体举措。“企业没有事,政府不插手;企业有好事,政府不伸手;企业有难事,政府不放手”的亲清政商关系,在特区蔚然成风。深圳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营商环境改革20条,“秒批”、不见面审批、建设项目审批“深圳90”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重点任务清单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下一步,深圳还将推出“秒报秒批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方式。
深圳前海,已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升级为“三天一制度”的创新效率,改革开放的“前海模式”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560项,其中51项在全国推广、69项在全省推广。从前海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从贸易制度创新到深港创新资源融合,从推动“一核一带一区”高质量协同发展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深圳锚定“全球标杆城市”目标,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为重点,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事实上,2020年,是深圳实施“文化创新发展2020”的收官之年,5年前播撒的文化种子,迎来硕果累累的收获季。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深圳读书月、文博会等知名文化品牌,纷纷成为深圳的文化名片,不断提升深圳的文化软实力,并随着时代发展被注入新内涵。
精神文明建设典范、国际时尚创意之都、公共文化服务标杆、文化创意产业先锋、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近日,《深圳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实施方案》经审议原则通过,吹响了深圳文化创新发展再创新局的号角。
老有颐养,深圳这个被誉为我国“后浪”最汹涌的城市,近年来先后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等。近日,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出台,助力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深圳推出被称为“二次房改”的新一轮住房制度改革,住房保障力度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市累计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政策性住房约50.63万套。据悉,2035年深圳将建设筹集170万套住房、公共住房不少于100万套的发展目标。
8月17日,一场名为“点亮深圳,5G智慧之城”的发布会在深圳举行。会上,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宣布,深圳市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首个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在场景应用方面,深圳已在交通、警务、城管、水务、医疗、教育、旅游等十个政务领域,以及超高清视频、智能网联汽车、联网无人机、工业互联网等十个垂直行业领域确定一批5G应用示范项目。目前深圳已布局首批88个新基建项目,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
8月18日,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在深圳市委党校正式揭牌。该中心将为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搭建学术研究平台,提供思想理论支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