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非公动态

甘肃民营企业家为十四五献计献策系列报道一

发布时间:2020-08-18 信息来源:甘肃省工商联 字号:【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十分重要。目前,党中央正在组织制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日前,甘肃省工商联组织省内民营企业召开‘十四五’规划”民营企业家代表专题座谈会,听取我省民营企业家代表意见建议。来自教育、建筑、农业、商贸、医养、房地产等行业(产业)的多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围绕我省“十四五”规划中产业(行业)发展、科技创新、传统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旅游、工匠精神、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座谈讨论,分析“十三五”规划尚存问题,研究讨论“十四五”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为我省“十四五”规划发展建言献策。

  王 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执委、甘肃省工商联副主席、甘肃朗乾环境科学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

  1.把民营企业发展目标纳入十四五规划。甘肃省民营企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应将民营企业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中,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

  2.把营商环境改善的具体指标,纳入十四五规划。甘肃省在2020年即已提出“放管服”等形式的改善营商环境政策,在十四五规划中也应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尽全力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

  3.把生态资源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的目标,纳入十四五规划。在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同时应该着手研究2035年远景目标的战略规划,在评估现有的环境经济政策基础上,强化环境经济政策的效果。针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借助信息手段,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系统构建政策指导或治理技术的咨询体系。

  刘羽桐:(全国工商联常委、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省工商联副主席、甘肃远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要坚决落实国家粮食安全这一重大国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解决好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农业和粮食丰收,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将粮食安全纳入十四五规划非常有必要。“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推进、食品消费升级,粮食需求相当长时间内仍将保持刚性增长,粮食生产供给又面临耕地和水资源硬约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国外进口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未来粮食供需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着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

  3.民营企业要作为推动粮食安全的生力军。远达集团从近几年实践探索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就如何通过发展藜麦产业来参与和助推国家的精准扶贫的角度出发,向全国工商联递交了《关于发展藜麦产业助推西北寒旱区脱贫攻坚的报告》,提出了发展藜麦产业具有“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利环境保护与修复、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的“四个有利于”的战略意义。其中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尤为重要。我国西北寒旱区是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区,干旱、大风、沙尘暴、冰雹、暴雨、低温冻害、干热风等自然灾害以及土地的盐碱化、沙漠化,造成约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不适宜种植一般农作物,农民生活贫困。为维持我国寒旱区农业的稳定性和增长性,迫切需要引入一种替代性、广适性、可持续发展、性状稳定的优良作物。藜麦可以在缺乏营养的土地生长,耐盐性高、抗寒性强、抗旱性强、营养价值高,有望成为具有永续生产潜力的新资源作物。大规模种植发展藜麦,能促进西北寒旱区农业结构、粮食结构、营养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也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有益补充。通过藜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有效推动西北寒旱区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乡村美丽,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房 忠:(甘肃省工商联副主席、甘肃忠恒集团董事长)

  1.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及时将国家、省、市支持民营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宣传到位,特别是教育、医疗、养老方面的政策,确保享受“政策”红利。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引导经营者注重研究政策,决策符合政策。在企业重大决策过程中,建议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工作,提前介入,与企业“面对面”,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把政策用足用活,把政策落实到位。

  2.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加大有关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解决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能够精准施策,加大对民营企业经营方式、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和培训工作,引导企业合法经营、规范经营,核心是民营企业参与的生态和生物科技项目要向国有企业一样的对待。

  3.持续优化金融服务。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简化申报程序,确保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对困难企业,通过依法办理税款延期缴纳等方式,积极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做好政、企、银三方的对接工作,支持金融部门服务当地民营企业,缓解融资难的问题。

  4.持续激活用人机制。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建议出台指导性意见,建立本地人才资源库,充分激发活力,制定激励措施,打通在职或离职人员入企工作通道,盘活本地人才。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