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搅动资本市场一池春水
生物医药产业是当前世界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全球未来产业竞争的热点领域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
2020年医疗健康领域在资本市场形成了稳定剂的作用,行业表现也是水涨船高。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医疗健康产业发生了众多投融资事件。除了在线医疗以外,抗病毒药物研发也在今年升温。另外,8月5日,复星医药和BioNTech SE宣布,目前已有72名受试者接种BNT162b1疫苗。如果未来该疫苗获得销售许可,复星医药将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独家商业化基于BioNTech 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针对COVID-19的疫苗产品。
业内认为,基因疗法、小分子筛选新方法、细胞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测序等领域在今年受到小小冲击之后迅速回温,国产替代以及自主研发的医疗器械已经成为持续吸引投资的一大主线。诸多细分领域的初创公司融资渠道拓宽,IPO明显加速……
种种迹象表明,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资本市场医药类板块最为火爆,而医药类板块中的疫苗概念表现更为抢眼。
生物医药企业加速上市
目前,资本市场越来越青睐生物制造领域。
近日,证监会发布显示,同意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凯赛生物”)科创板IPO注册申请。并且凯赛生物已于7月31日成功举行网上路演,进一步朝着上市迈进,凯赛生物拟募集资金46.99亿元。
不久前,铜陵洁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湿巾类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资产总额和净利润逐年增加,2018年度资产总额为36121.32万元,2019年资产总额为39438.96万元;2018年度净利润为5763.26万元,2019年度净利润为6812.27万元。
实际上,生物科技公司的基本面分析较为高深。据了解,投资这一领域所需的积累非常多,包括医学基础研究、药学、医疗、临床医学、财务知识以及持仓风险管理控制技能,每块内容都需要长久的深耕和经验积累。
今年因为疫情的肆虐,生物科技板块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富兰克林生物科技新领域基金最近3个月基金收益高达25.96%,已是蓄势待发。
疫苗概念“踩”上风火轮
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8月4日6时34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1817万,达到1817.8736万例;累计死亡人数突破69万,达到69.1111万人。
可以说,疫情的影响成为疫苗概念爆发的加速剂。从疫苗研发到疫苗瓶子、疫苗灌装、疫苗冷链等领域均蹭着疫苗概念的热点节节攀升。数据显示,复星医药、智飞生物、华兰生物、康泰生物、沃森生物股价自2020年年初至今均已翻倍,君正集团“15天10板”,西藏药业近两月更是飙涨近5倍,万泰生物实现连续26个一字涨停板,成为年内最牛新股。
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新冠疫苗成为全球疫苗界研发的重点关注对象。目前,国内也在多头并进,龙头疫苗企业积极布局,包括康希诺/军事医学研究院(腺病毒载体疫苗)、科兴(灭活疫苗)、北生所(灭活疫苗)、武汉所(灭活疫苗)、智飞/中微所(重组蛋白疫苗)、沃森/艾博生物(mRNA疫苗)、复星/BioNTech(mRNA疫苗)、康泰/艾棣维欣(DNA疫苗)进展相对较快;海外企业Moderna/NIAID(mRNA)、牛津大学/AZ(腺病毒载体)、Inovio(DNA)、BioNtech/辉瑞(mRNA)进展较快。
8月4日,生物疫苗概念股遭遇了“滑铁卢”。当天,生物疫苗概念指数小幅高开后,全天呈现震荡走低的态势,至收盘指数大跌2.59%。44只概念股中33只个股下跌,26只个股跌超2%,智飞生物、冠昊生物、西藏药业、海利生物等4股更是跌停。疫苗“涨幅王”西藏药业从高开6.29%到收盘跌停,巨震16.29%,形成一根“触目惊心”的大阴线。
复星医药8月4日当天成交额达151.7亿元,居A股首位。据数据显示,从7月15日复星医药涨停开始至8月4日收盘,短短的15个交易日,股价大涨了75.53%。仅7月至今涨幅就达到了101.08%,一个月翻一倍。不过,8月4日当天复星医药也迎来巨震,开盘下行一度翻绿,然后极速上扬,股价涨幅快速扩大至9%左右,然后震荡走低,至收盘下跌1.71%。
“妖股”君正集团也迎来大幅调整。其先以9.49%大幅高开,开盘伊始触及涨停,11点20左右突然炸板,此后便快速跳水,尾盘一度跌超7%,收盘下跌4.87%,全天振幅达18.13%。之所以称其为“妖股”是因为自7月15日涨停开始,至8月4日收盘,短短15个交易日,其收得10个涨停板,区间累计涨幅153.9%。梳理发现,君正集团此轮大涨,与疯狂蹭热点不无关系。目前,君正集团相关的概念题材有十多个,但最“值钱”的当属生物疫苗和蚂蚁概念了。
其实在生物疫苗股一路高歌的过程,已经有不少公司都提示过风险了,尤其8月4日这一天更是集中性的提示风险。比如君正集团表示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氯碱化工业务,不涉及血液制品、生物医药和冷链物流业务;近期又表示公司与蚂蚁金服唯一的关系均是天弘基金的股东。西藏药业公告称,公司与斯微生物合作涉及的预防性疫苗产品在中国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存在研发失败的风险;若研发失败,已支付给斯微生物的资金、相关临床费用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万泰生物表示,公司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和疫苗两大类,其中疫苗业务在整体收入比重不足2%,且目前仅有戊肝疫苗、双价宫颈癌疫苗((HPV2价)两个产品。
有观点认为,疫苗研发到上市的周期较长,在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批准、临床试验、上市批准、生产设施认证/核查等环节,研发风险较高,企业业绩并不能随着研发的推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内部分化将会凸显。
中医药“显山露水”的好机会
7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通知指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在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等大力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并将实行情况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此前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中称,我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以金花清感颗粒等“三药三方”为代表的针对不同类型新冠肺炎的治疗中成药和方药,临床疗效确切,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促进了核酸转阴,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
据最新消息显示,中药概念股持续走强,沃华医药、马应龙、广誉远等个股均有亮眼表现。以岭药业表示,在化药板块,公司制定了“转移加工切入——仿制药国际国内双注册——专利新药研发生产销售”三步走战略。自有ANDA产品方面,公司目前已有8个ANDA产品获美国FDA批准,部分产品在美国市场实现了销售;同时依托国内一致性评价政策,公司将已获美国FDA批准的4个ANDA产品同步在国内申报新药,目前均已进入优先审评程序,中美两个市场并重。公司未来还会开展更多ANDA品种的申报和收购。公司继续加大一类创新药研发力度,目前已有4个品种进入临床阶段,其中一个产品已结束二期临床;此外,公司也积极完善产业链条布局开发原料药业务,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及市场竞争力。
对此湘财证券分析认为,行业整体依然承压,中药行业关注度及重要性有所提升。“轻药重医重消费”是值得关注的。或许具有独家品种等产品优势的龙头企业和具备一定消费属性的品种拥有品牌及独家品种、产品管线丰富、研发实力较强的企业,将具备相对较强的价格保护能力,对政策具有一定防御性,具有更大投资机会。
根据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上半年融资情况数据显示,生物技术和新药领域所募得的融资金额总量最高,高达约328亿元;医疗器械及硬件领域紧随其后,上半年融资总金额约为120亿元。
如今,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8年的77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当前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2.5亿,未来20年内老龄人口会接近5亿,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未来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为生物医药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生物医药产业是当前世界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全球未来产业竞争的热点领域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