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非公动态

无人驾驶离我们渐行渐近 已成未来汽车产业转型重要方向之一

发布时间:2020-07-22 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7月份以来,新型无人驾驶汽车频频亮相,在各地刷出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大连,两辆科技感十足的百度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和阿波龙无人驾驶巴士在金普新区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启动仪式上闪亮登场,将提供L4级自动驾驶示范运营服务。

  在上海,搭载自动驾驶、生物识别、语音交互、智能无人零售系统、行为识别等20多项人工智能技术的申龙深蓝AI熊猫无人驾驶公交车进行开放道路测试。

  在厦门,金龙客车旗下中国首款商用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正式落地环东海域浪漫线,可以自主完成泊车、跟车、避障、转弯、调头等一系列驾驶能力。

  “当机器人学家还在研究移动智能机器人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时,制造一辆安全可靠的无人驾驶汽车从技术上而言已经触手可及。”这句话在当今汽车制造业广为流传。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智能硬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已为无人驾驶技术搭建了可靠的硬件平台。那么,无人驾驶时代真的要来了么?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出行安全真的能确保吗?在技术、制度等层面还面临哪些制约因素?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技术障碍待跨越

  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 International)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Level0-Level5共5个等级。L0指人工驾驶,L1指辅助驾驶、L2为半自动化、L3为高度自动化、L4为超高自动化驾驶、L5为全自动化驾驶达到人类驾驶水平。

  百度无人驾驶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当前无人驾驶的前沿技术已经能够达到L4、L5级别。而如果将这两个级别普及上路,一旦马路上跑的全部是不需要人类接管的车辆,无疑需要装备大量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多个摄像头等等,这是确保无人驾驶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当前的技术瓶颈。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国内传感器产业处于国际中等水平,处在国内产业大发展的前夜,但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产业效益也不明显。尽管中国在传感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在国内市场,在关键行业、关键技术、高附加值应用上,国际品牌还处于垄断地位。高档传感器产品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90%芯片从国外进口。高端智能装备领域光纤传感器的技术及产品与国外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而传感器的产能瓶颈能否突破,取决于芯片的性能,这恰是国内当前普遍面临的短板,亟待突破。而如果需要更全面地了解外部路况信息,就需要部署更多的传感器,而且在高速度的情况下,由于路况信息的变化,所带来的数据信息也更为海量,这就对传感器融合及对传感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英特尔的测算,一台无人驾驶的汽车,配置了GPS、摄像头、雷达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这些设备每天将产生约4TB待处理的传感器数据,如此巨大的数据量必须有强大的计算设备来支撑。而即使是这样的顶级GPU企业,也在算力和功耗的平衡上几乎达到了天花板。

  而就激光雷达来讲,最著名的生产厂商Velodyne的产品技术比较成熟,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因受到繁复的精密光学装调工作量的影响,目前Velodyne的产能严重受限,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专用计算平台更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包括谷歌投入应用的AI专用芯片TPU、国内顶尖创业公司地平线推出BPU,特斯拉也在投入巨资进行无人驾驶芯片的研究。但在短时间内,这都将是无人驾驶要跨越的巨大技术障碍。

  未来汽车产业转型重要方向

  近日,北京2020年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资格公布,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获得资格,并投入4辆车。在这份名单上,还有百度、小马智行、戴姆勒、奥迪,以及美团点评子公司三快在线,共6家企业。

  记者采访获悉,国内企业正在尝试各种办法,以图逐步克服传感器在技术和产能方面的瓶颈,其中百度发明了交通灯识别方法,通过在交通灯上形成条码,无人驾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实时采集图像,可识别所采集图像中是否包括交通灯的条码。这样就可以快速准确的识别出交通灯,并根据条码获取交通灯表达的交通信号信息,不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节省了系统资源,也能够提高无人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据了解,目前我国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发展仍以汽车厂商为主导,整体上处于自动驾驶1级(个别功能自动)到自动驾驶2级(多种功能自动)的过渡阶段,发展明显滞后于国外。为加快提升技术水平,《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已经将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未来将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同时,随着5G建设的推进,“万物互联”将成为可能,传感器在技术和产能方面的瓶颈问题或将迎刃而解,从而为智能驾驶汽车的迅速发展奠定网络基础条件。

  不同于国外车企以自主研发为主,我国汽车厂商多采取与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其中,2015年7月,长安汽车发布智能化汽车“654”战略,计划到2025年建立起1500人的研发队伍,累计投入130亿元提升无人驾驶等智能汽车技术水平,并掌握全自动驾驶技术。

  业内人士认为,从2020年至2040年,有望进入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混合模式时代。在这20年间,传统的人为操控汽车及无人车将共存。考虑到每一辆机动车的使用寿命是10-5年,可以预见这种模式将持续至少20年。早期的无人车被设计为能够理解并能处理传统的面向人为驾驶的交通系统。

  在百度CEO李彦宏看来,AI已在无人驾驶等行业证明其颠覆和重构潜能。预计到2040年,所有的汽车将完全转变为无人驾驶模式,到那时,人为驾驶会成为一件罕有的事情,甚至于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性被判定为非法行为。还将迎来全新的交通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下,所有的车辆都是集中控制模式。基于无人驾驶的自动交通运输将像供电、供水一样,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得益于改进的导航系统及传感器对路面和车辆老化状况的检测,传统汽车行驶中的交通事故由现在的每年超过百万起降低至几乎零事故。

  期待无人驾驶时代早日到来。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