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工业互联网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赋能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这也意味着工业互联网将迎来加速发展期,由此,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也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切实促进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目前我国已培育超过50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具备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数量超过70个。其中,十大重点平台服务工业企业近8万家。据《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数据,预计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3.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可带动约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由于新冠疫情,今年企业复工复产特别是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着各种困难。工业互联网积极推动企业智能化发展、优化企业生产流程等,无疑可以很好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据报道,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牵头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助力复工复产,截至2月24日共汇集2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参与、每日上报数据的已注册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家。此举一方面,通过实时获取平台上中小企业设备运行情况等数据,有力支撑了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对数据分析,优化企业内部运营决策,协同企业外部产业链资源,不断提升中小企业对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切实为中小企业纾困。
对于中小企业困境,各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升级、不断推出全新服务。如浪潮云发布“同舟计划”,全面升级“云+战疫版”,涵盖科技战疫、在线政务、人事助理、协同工作、开放生态5大板块。海尔COSMOPlat也全面升级,推出企业复工增产服务平台,打造16个场景解决方案,包括“全球采购供需匹配”“在线办公协同”“在线远程教育”“社区生活助手”,等等。
专家指出,工业互联网是“治疗”当前制造业中小企业“疫病”的“良药”。工业互联网是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以数据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共享及优化配置,比如优化生产模式、强化供应链掌控、提升融资能力、共享智力资源等,对破解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借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资源与赋能,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发展的良机。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可以说是全要素、全流程、全产业链为企业赋能,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较低,超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的设备数字化改造。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大多数利润微薄,难以承受数字化转型和新技术应用的高昂成本,缺乏数字化转型的动力。
调研显示,不少企业家认为目前工业互联网、实施智能化改造的成本过高;也有企业担心自己的产品智能化水平提升后价格过高,反而在市场中失去了竞争力。除了自身能力有限之外,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过程中,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意愿均显不足。
如何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成本,让中小企业借力于工业互联网的“东风”。今年全国两会就有代表委员建议,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基金,把典型案例的互联应用打通并形成学习标杆和榜样,与此同时,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应用政策普惠支持力度,将事后补贴的各类政策由“数量少额度高”转向“数量多额度低”,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受益。
防疫当前,数智化可为企业提供显著的“免疫力”。据阿里云报告,在所有降幅超过30%的企业中,超过8成企业为中小微企业;9成的中小企业完全或部分依赖人为经验进行管理,中小企业战役仍需加快数智化转型。
目前,有关工业互联网建设的表述已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利好政策频发。加速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在GDP中占比超六成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而言无疑是重中之重。可以预见,未来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将会越来越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