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巨震如何寻找投资机会
近期,海外市场跌宕起伏,美股短短10天上演四次熔断。这不免让很多国内投资者担心A股市场的走势会不会被拖累。
记者在对一些公募基金进行采访时发现,A股慢牛长牛的行情已经启动成为机构共识。大家普遍认为,疫情以及美股见顶之后的暴跌,只是打乱了牛市的节奏,不会改变A股市场慢牛长牛的走势。无论市场怎么波动,无论风云如何变幻,都要坚持的投资理念,这样才能够淡定从容的应对市场波动,通过持有优质的股票来穿越牛熊周期。
全球市场巨震带来短期影响
海外市场的集体恐慌性大跌,让很多投资者担心金融危机已经到来,而另一种看法认为,中国股市和债市则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一方面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相对确定;另一方面因为疫情控制方面取得了成效,更重要的是我国股市和美股的相关性不高。
有专家认为,近期美股、美债和黄金集体下跌,从传统的观念来看,美股、美债以及黄金的走势应该是偏离比较大的,特别是具有避险功能的黄金,应该会逆市大涨,但是美股、美债和黄金一起大跌,特别是石油价格隔夜又创了新低,说明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非常紧张,金融危机的前兆或已出现,因为很多机构可能在股市暴跌的情况之下,由于加了杠杆或者是做股指期货,石油期货等衍生品交易,从而发生资金链紧张,不得不抛售一切可以抛售的资产,包括黄金。
近期北上资金呈现出持续的净流出,近一段时间净流出500亿元,并不是外资不看好A股的表现,而是因为这些外资需要撤回国内救火,来防止出现资金链的断裂,等到海外市场出现企稳,流动性恢复之后,这些资金还会回流到A股市场。
融通转型三动力基金经理林清源认为,海外市场下跌的直接导火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目前中国的防控效果良好,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复工复产加速后,社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也已经逐步恢复。虽然海外疫情的发展有不确定性,但中国的防控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海外疫情的控制只是时间节奏的问题。
林清源分析,国内市场现在主要担心的是疫情导致海外市场需求的下滑,拖累国内出口,这个的确是潜在的短期风险。叠加目前外围股市仍然面临调整压力,短期A股市场或将继续震荡调整。但国内疫情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放眼全球市场,A股受外围市场的冲击相对较小,投资价值凸现,我们有理由继续对未来保持信心。
展望后市,林清源表示,经过疫情短期的冲击之后,经济发展依然会回到既定的轨道。目前,上证指数还处于10年前的位置,机会总体大于风险,指数向上也是大概率事件。从长远投资角度看,投资者不妨提前关注、提前布局。
中国成为分散投资优选
日前,美联储将联邦基准利率降至0.00%-0.25%的水平,并推出7000亿美元的大规模量化宽松计划,以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对此,上投摩根基金认为,此次政策组合拳有利于缓解家庭和企业面临的现金流风险,防止信用风险迅速上升。在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方面,零利率政策也有助于降低美国政府的负债成本,推动相应财政支出计划的实施。此前出台的财政政策则在提供疫情防治费用,以及支持受到冲击的低收入人口和企业部门方面更具针对性。
对于中国而言,美联储降息为中国央行释放了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上周五中国央行宣布了定向降准,预计释放近5500亿元流动性。但与此同时,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海外经济形势变化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就目前而言,中国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帮助稳定了投资者对中国金融市场、与经济的预期,A股在近期海外大幅动荡之中凸显出了韧性和抗跌能力。对债市而言,美联储降息后中美利差继续扩大,则有助于中国债券的表现。
上投摩根同时建议:短期而言,市场情绪仍将被疫情发展形势左右,波动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建议通过多元配置降低组合波动,中国债券、A股亦是全球投资者分散投资的优选。中长期而言,此轮调整有望带来中长期的布局良机,因估值吸引力将在调整后更加明显,且央行政策往往“易放难收”,建议投资者着眼于长,逢低择优布局那些有较大政策空间和受疫情影响有限的地区、有长期成长空间与潜力的行业与龙头。
关注逆周期与一季报
此外,融通逆向策略基金经理刘安坤认为,海外情绪的扰动或将告一段落。其一,上周A股伴随海外疫情的进展波动较大,结合A股的估值、政策空间、防疫成果看,调整幅度已较为充分。虽然海外尤其是欧洲国家的疫情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对全球的经济总需求、产业链等产生中长期的冲击,但短期来看各国开始升级防疫措施,同时出台量宽措施对冲短期的流动性危机,疫情和对冲措施的清晰度不断提高,进而可以降低波动率。
刘安坤判断,海外市场仍会伴随疫情数据的上升出现二次探底,但波动率如果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对A股的情绪扰动或可忽略;其二,A股后市的交易主线将聚焦在国内企业的受损评估、政策的对冲力度等因素。目前来看,这些因素利好、利空参半,尚未有明显的能够影响大盘方向性的驱动力,所以接下来A股大概率将缩量盘整。
展望后市,刘安坤认为可以从逆周期调节和一季报预告中寻找机会。当前,国内工作重心已转移到复工复产和逆周期调节,而逆周期对冲较明确的是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同时发力,只是传统基建目前仍存在节奏、力度上的犹豫。这需要等待1-2月经济数据发布后带来政策的反馈。此外,当前上市公司已经陆续发布了一季报预告,率先发布预告的公司业绩一般相对较好,可能会带动相关个股或细分产业的活跃,目前看科技中的游戏、在线办公、云计算、部分电子股,消费中的超市、养殖股、部分医药股,周期中的工程机械、重卡等是可以关注的重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