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非公动态

要重视缓解原材料涨价压力

发布时间:2020-03-05 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随着企业逐步复工复产,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消息不断。近日中国化工报网络消息,作为涂料、塑料、造纸、油墨、化纤等多行业上游原材料的钛白粉迎来价格上涨,据有关企业调价函称,国内客户上调500元/吨,外贸客户上调80-100美元/吨。与此同时,海外第三大钛白粉企业也宣布价格上涨,其中亚太地区上涨120美元/吨。

  此次国内钛白粉价格上涨,究其原因还在于开工率不足。受疫情影响,运输受阻,钛白粉原料及产品无法及时运输到位,一些年前备货不足的企业或因原料短缺、成本库存压力等而减产或停产,目前行业整体开工率不足7成,相比1月初下降11个百分点,也低于去年同期。

  原材料涨价,必然会向多个行业及整个产业链传导成本价格压力。如石油焦是电池电极的主要原料,其价格上涨,电池的价格也会必然同步上涨。疫情期间石油炼化厂停工,有些厂甚至在年前就已经停工检修,由此引发石油焦价格“暴涨”;据了解,2月21日石油焦价格涨到1650元/吨,几乎翻了一倍。原材料上涨,电池价格也涨;电池涨价,相关的电子行业如电动车等涨价也是大势所趋。

  近期各原材料价格纷纷上涨,涉及稀有金属、电子、化工、医疗医药、纸业、饲料养殖业等多个行业。如广泛应用于纺织、食品、医药、建筑、木材加工、造纸、印刷、农业、钢铁、高分子化工等行业的聚乙烯醇近日也宣布价格上涨200元/吨。多家企业也相继表示,原材料涨价,企业成本压力加大。

  多举措缓解复工企业原材料涨价压力,实为迫切。应充分重视原材料生产企业在复工复产中的战略作用。正如央企复工是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确保原材料企业的尽早复工复产也具有稳价格、稳市场、稳供应、稳生产以及稳定整个产业链的作用。

  近日,多部门多举措合力应对原材料涨价压力。其一,排除障碍,确保物流畅通。目前为防疫一些地方封路、封村等,交通运输的设限或中断,导致一些企业生产原料供应难以到位。据了解,目前工信部已把一些原材料生产企业列入重点保障名单,并对企业的物料和物流开绿灯,同时上报了未复工原材料企业的清单,督促厂家复工。

  其二,在物流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久前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联合印发紧急通知,对承担邮政普遍服务、特殊服务及防疫物资绿色通道运输的邮政车辆,按规定保障通行;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不得非法禁止或限制邮政和快递车辆正常通行,不得随意扣押邮件、快件、车辆及驾押人员。防疫期间物流停运、运力不足、运输费用大幅上涨,这也是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因此有针对性地解决物流问题,非常有实际意义。

  其三,制订政策激励机制,确保原材料生产企业尽早复工,提高开工率。抗疫期间,一些原材料生产企业停工停产或减产,导致原材料供应减少。物以稀为贵,此为原料价格上涨最直接的原因,如钛白粉上涨、石油焦“暴涨”都缘于此。因此,善用政策激励原材料生产企业尽早复工,不失为良策。

  改善物流、确保原材料企业尽早复工、提高复工率,以此保障原材料供求平衡,从而从根源上稳定原材料的价格,以减少企业的成本压力。这些举措都是从外围来缓解企业原材料上涨压力。事实上,企业也应加强内功修炼,创新思维来解决原材料涨价压力,如利用期货确保原材料价格平稳,或者与下游企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等,积极寻求规避原材料价格风险的措施,充分重视产业链的协作与对接。

  如果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复工率不到位,都可能给上游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与风险,有的甚至因材料短缺等难以真正复工。因此,除充分重视原材料企业复工之外,还应不断推进产业链同步复工,如此,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压力。

  尽快缓解原材料涨价压力,实为当务之急。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