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30年,正泰发展启示录
创新:“零缺陷”的苛求
2014年,正泰集团将迎来创建30周年。
从1984年注册成立到1985年重组创业,乐清县求精开关厂从3万元资金,1万元产值,8个员工起家,到2014年,正泰集团已发展成为总资产300多亿元,年产值达300亿元,拥有近3万名员工的大型民营企业,成为我国工业电器龙头企业和新能源领军企业。正泰电器成为我国低压电器行业首家实现A股上市的标杆企业。
从乐清县求精开关厂厂长到正泰集团董事长,从修鞋匠到上市公司掌门人,三十年的坚守与专注下,南存辉和他率领下的正泰经历了什么?付出了什么?坚持了什么?赢得了什么?
回首正泰发展之路,首先从南存辉推荐的书说起。
其中有一本南存辉推崇备至的,书名叫《六西格玛管理》,虽然常人很陌生,但在正泰内部却人人熟知。
所谓六西格玛,是指换算为百万分之三点四的错误率的流程变化。这种改善企业质量流程管理的技术,以“零缺陷”的完美追求,带动质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最终实现财务成效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的突破。
对正泰来说,六西格玛首先意味着精益生产,意味着产品不合格率要低于百万分之三点四的终极目标。这也是西门子、苹果等国际技术巨头孜孜以求的高度。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控制电器制造部总经理黄实,给我们分享了这样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是在1993年。正泰下属公司有一批产品出口希腊,产品已经装箱待运,质检员却突然发现其中有一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其实也不严重,就是产品外观色泽上有点差错。而且当时交货在即,如不及时发货,违约所造成的经济尤其是信用的损失不可估量。而要将船运改为空运,则至少增加运费80万元。南存辉知道后,立即下令全部开箱检查,并果断决定由船运改为空运送达客户手中。正泰对质量的零容忍可见一斑。
第二个小故事,是在2000年。正泰2000台交流接触器因漏检了其中一个零部件尺寸,导致不合格。当时公司决定将故障零部件拆除后全部销毁,重新制作组装。这对时任接触器公司生产部门负责人的黄实震动巨大:只要用锉刀修一下零部件的毛刺也是能用的。但精益求精的正泰不允许一丝差错。
故事虽小,却可见大情怀。南存辉看似苛求“零缺陷”,实际却是以此为标杆,要求正泰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创新,寻求自身从质量、技术、营销的精准出击,转型突破。
质量创新 执着追求精益求精
“宁可少做亿元产值,不让一件不合格品出厂”,是南存辉对质量的追求。
1988年,求精开关厂在乐清首批领取了国家机电部颁发的3个规格的低压电器产品生产许可证。即便是上世纪80年代柳市电器一度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时,公司却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脱颖而出、畅销全国。
从1995年开始,正泰将每年的5月定为正泰质量月,迄今已坚持了20年;从2002年开始,正泰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逐步建立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有数百人的质量检测队伍,有总裁质量巡视制度,还有“董事长质量专线”。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管理、6S现场管理、QC群众性质量活动小组等,成为贯穿正泰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2004年9月,正泰摘取了当时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全国质量管理奖”,成为同行业中第一家获此奖项的企业。正泰电器副总工程师、质量管理部总经理王先锋告诉记者,从注重“实物质量”到注重“经营质量”,从“小质量”到“大质量”,多年来,公司主要质量指标位列全国同行业前列,但这还不是终点。
美的空调是正泰的老客户,不过最近却给正泰出了个难题:接触器要在70摄氏度的条件下使用,操作频率要比国标高数倍,使用次数要达到15万次,远高于国标相应要求。黄实带领的技术团队啃了这块硬骨头,最终产品性能达到使用要求,接触器质量顺利过关。现在美的80%以上的接触器均由正泰提供,“别人也想进入,但质量要求达不到。”黄实说。
营销创新 精准出击突围升级
尽管正泰低压电器在规模上已成为亚洲第一、全球前列,但在高垄断性市场领域,始终受到跨国公司以提高产品技术标准的围堵。
突围之路在哪里?正泰“双品牌”战略适时推出,承载正泰低压电器转型升级使命的新品牌诺雅克NOARK也应运而生。
利用正泰电器上市募集资金7亿多元,诺雅克产品在短短3年间实现了致力于全方位的低压电器供应及系统解决方案,获得国家火炬计划、海关免检、美国UL、荷兰KEMA、德国TUV等认证。旗下Ex9M系列塑壳断路器产品更摘得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使"NOARK"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在国内外主流市场与外资一流品牌同台竞技的中国高端品牌。
先成功登陆国际市场,再强势回归国内市场,这是诺雅克曾经推崇的迂回市场策略。尤其是在国内市场上,要精准定位到与诺雅克“门当户对”的合作伙伴,而非与本土品牌一样大肆建设销售网络。“门当户对”指的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大胆突破、愿意尝试新领域、创新且注重执行、可以实现与诺雅克“共同成长”的合作伙伴。
时至今日,在国际上,诺雅克已在欧洲区域实现了几乎与世界一流电气厂商齐名,并在太阳能电站配套项目上取代了部分国际电气品牌;在国内,已服务于国家电网河北电力、浙江电力、西安供电公司、大连电力、杭州电力等。据正泰电器年报披露,2013年,诺雅克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4%。
“双品牌”战略的实施,六大洲区营销机构的设置,使正泰产品成功打入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过去以国内营销为主转向全面的国际化经营。
战略创新 光伏产业后来居上
提正泰的创新转型,太阳能光伏是绕不开的话题。尽管光伏行业一度遭遇过山车般的变局,但依靠对产业创新的精细嗅觉,正泰及时调整战略定位,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出以光伏电站引领带动组件生产、销售的盈利模式,成为全球首家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亚洲最大铁路枢纽杭州火车东站的站房及雨棚屋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块块蓝色的玻璃,熠熠生辉。为什么屋顶要铺上玻璃?其实,这片巨大的蓝色屋顶,就是正泰投资建设的杭州火车东站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单体建筑光伏发电项目。
东站项目装机容量10兆瓦的项目,总投资约2亿余元,一年发电约1000万千瓦时,可以满足杭城5000户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而这个项目系统,90%以上采用的是正泰的产品。
依靠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正泰在过去几年的光伏行业寒冬逆势发力,在浙江、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内蒙等省区和美国、韩国、泰国、印度、西班牙、保加利亚等国家建成近百个光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截至去年底,正泰在国内外建成光伏电站达1.2GW,每年可发电约16.8亿度,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光伏电站投资开发运营企业。
由低压电器元件向中、高压成套输配电延伸;由硬件产品制造向软件开发,电力、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变。由传统制造业向总部交钥匙工程,到投资运用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卖服务收电费转型。正是创新,推动正泰盈利模式不断转型,产业产品不断升级,并将脚步迈得更大,眼光放得更远。
全球化:万变不离“实”
在建的京都府、三重县和福井的3座光伏电站,均把光伏智能汇流箱的合作大单交给了一位电气“新秀”——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这位令业界刮目相看的生力军,到底来自何方?
诺雅克成立虽才3年,却已经在中国、欧洲、美国拥有4个研发中心、3个物流基地和15个全球销售分支机构。
诺雅克甫一创立,就定位于高端的智能电气及系统解决方案,其国际化的底色,已经完全跳脱低压电器固化的传统轨迹。
它的母公司,就是正泰集团。
现有总资产达340亿元,上下游关联企业有4000多家,在册员工近30000人,拥有众多海内外精英人才……走过而立之年的正泰,带着大柳树下古老市场自然生长的价值观,在全世界行走。
正如每一个闯天下的温州人内心深处守着的魂,正泰30年始终不变的只有四个字:实业报国。
实干与诚信——
“我们做实业赚不了快钱,而是把企业做稳、做强、做久”
曾经有不少人开玩笑说,南存辉挺傻的。
上世纪80年代,柳市刚起步做开关,小小的家庭作坊只需把成品拆开模仿画图,或者拿个零件照抄,拼凑而成的产品就能一车一车地卖出去,钞票大把大把地赚进来。
可南存辉,却要颠簸十七八个小时,跑到上海请专业的老师傅做指导,投下大笔钱搞研发、抓质量。那时温州不通飞机,不通火车,每一次去上海都要坐船,来回折腾要好几天。
这么傻,还不止。
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营监管制度逐步健全。但带头规范意味着要冒高于同行成本的压力。南存辉带头照章缴纳,不仅成了全国同行纳税先进,还成为国家税务总局的形象代言人。
更傻的,在后头。
前些年,房地产市场坐拥金山银山,多少人转身投入其中,短短几年便成就财富传奇。可哪怕利润再丰厚,哪怕盈门说客再多,南存辉终不为所惑,一头扎在自己的电器里“干到底”。
但就是这样傻里傻气地守住实业的一方田,正泰这30年走来,不忘初心,步子越发稳健。
1989年,国务院罕见地针对柳市一个镇发文,严厉整顿低压电器行业,但正泰集团的前身——乐清县求精开关厂却成了扶持对象。
市场对实干与诚信的这份嘉勉,同样发生在2010年。
是年初,正泰电器在北京进行上市前的路演。
汇添富基金总经理林利军仍记得,当时在看过正泰电器全部报表之后的第一感觉:质地很不错。证券业内夸赞一家企业“质地不错”的意思,通常是指历年来财务相当规范、企业制度比较健全,不会让承销商为此操心。从创立之始就一以贯之的诚信经营,规范运作,最终成为正泰电器顺利上市的关键因素。
有记者曾问过南存辉,为什么正泰不随潮流,赚快钱?
南存辉用他惯有的诚恳答道:“做实业虽然挣不了快钱,但能做稳、做久。加上我们追求的不光是钱,还有自己的梦想!”而最大的梦想,刻写在正泰人的心目中,便是“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
实力与坚韧——
“用全球化视野,找到新时期温商的发展方向”
与温州民营经济共成长,正泰思虑深远。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的变化,温州原有的先发优势逐渐弱化,有人断言,温州民企过去30年成长成功的辉煌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下一个30年,温商如何转型?
作为“一号领头雁”,正泰先行一步走出去。
南存辉这样阐释他的转型观:“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时代,要用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现代思维来思考,探索新时期温商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走出去,与世界零距离。
6月6日,正泰收购的德国光伏组件工厂举行第五条生产线的开工仪式。工厂所在地勃兰登堡州州长沃依德克先生和南存辉一起为生产线开工揭幕。这家德国最大的太阳能组件工厂,原来4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已经无法满足正泰太阳能组件的市场需求。第五条生产线的开工上马,将产能又提升了25%。
而这,仅仅是正泰集团走出去的一个缩影。
去年,正泰集团出口额达6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其中欧洲区域实现销售额1.3亿美元;正泰太阳能公司更在海外市场独占鳌头,去年实现产品出口额3亿美元,连续3年蝉联浙江省光伏出口首位。
对于这番搏击海外市场的亮眼战绩,南存辉却笑言:“全球化,我们是付出代价的。”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家跨国公司向正泰发出合作意向时,他激动得睡不着觉,派人手捧鲜花在机场迎接,厂里还铺上红地毯隆重欢迎。
结果谈判未果,正泰没答应做那家跨国公司的代工厂。临走,对方说想要一个开关做纪念。
不到一个星期,针对那个开关的侵权起诉书就寄到了南存辉的手上。
柳市镇上的人,觉得只有坏人才吃官司。被告南存辉心里很难受,自己热情待客,老外怎么能这样?他被迫应诉,官司虽然和解,他却一连挂了几天吊针。哪知吊针刚打完,又被这家公司起诉,随后十几年间,他陆陆续续当了24次被告,打了一场旷世的马拉松官司。
不能永远坐以待毙。南存辉一方面持续提升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请来律师专家,细细研究相关法律,默默蓄待时机。2006年,正泰发起国内最大的专利侵权诉讼。
最后以对方补偿1.575亿元人民币,达成全球和解。
经过这番波折,到最后,南存辉得到的结论是:
“全球化,让我们民企用实力与坚韧在学习中前行”。
南存辉强调的实力,还包括伴随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的资本运作能力。“正泰电器”的成功上市,无疑成为撬动正泰资本运作的重要杠杆。此外,正泰独自建立,或与其他机构联合建立了多支投资基金,与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FC建立全球战略合作关系,得到了国开行、进出口银行、中信保等政策性银行的大力支持,这在正泰“走出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如今,正泰集团已经拥有8个海外子公司,300多家经销商和40余家销售机构遍布全球,招至麾下的全球科技与营销精英更是不计其数。新华社的撰文这样大胆预测:如果说接下来谁将撼动全球低压电器巨头的排名,来自中国浙江柳市的正泰集团可能会是其一。
秉承温商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正泰用全球化视野展望下一个30年。顺应全球经济的大融合,正泰这个“先行者”更在探路温商新一轮转型的方向。
实业与梦想——
“让民族品牌屹立于世界电气之林”
细化未来的发展方略,正泰依然万变不离“实”。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考察正泰后曾作出这样的评价:“研究温州,研究中国民营企业,一个正泰就够我们做很多文章了。”
做“国际化企业”,由“硬件生产”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
目前,正泰集团在光伏领域的投入,已经从单纯光伏电池制造转型到投资电站、EPC总包,进行盈利模式创新。“现在,我们从原先的单纯‘卖产品’向投资‘建电站、收电费、卖服务’模式转变,实现由先进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成为全球首家光伏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据统计,目前正泰投资运营的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2GW,在北美、欧洲、非洲、亚洲等地区建立了近100座地面光伏电站和座屋顶光伏电站,电站总资产已达100多亿元。
转型发展,顺势而为,把互联网思维嫁接到传统制造业,实施大数据技术运营,向“智能制造4.0版”看齐。
目前,正泰正在试水移动互联网技术。首先是民用电器,包括开关、插座、LED节能灯等,再升级至更多的智能产品,可以与WiFi连接、遥测遥感,形成智能家居及智能电器系列产品,还可以用手机直接控制煤气表、电表等各类家居数据。“从企业工厂到商用、民用的各类设备、系统及数据,都可以通过移动化方式来分析管理、便利操作,这是我们目前正在努力的实业升级版。”南存辉介绍道。
去年正泰电商的销售额近亿元,增长超过200%,在天猫“双十一”活动中更是创下单日销售额2400万元的业绩。
“不贪心,不偷懒。”这是南存辉面对新商机诱惑和勇挑社会责任的表白。在坚持实业发展的同时,南存辉时刻不忘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号召牵头申办温州民营银行,参股浙商财险,转制正泰小贷公司,建立科技孵化园区,打造创业创新平台,支持更多小微企业共同发展。
创业三十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族伯父南怀瑾曾提点南存辉:“用平常心做不平常的事”,他铭记在心。
回望这30年,他仍觉得,还不到谈成绩的时候,还需要不断审视检讨自身。“成熟稻子总弯腰”,他告诫大家成绩代表过去,要戒骄戒躁低调做人做事,为未来的30年和更持久的发展,一定不忘创业时的谦虚,不忘当初为何出发。
那个自创业之初便在心中点亮的梦想,依然矗立在前方——不久的将来,在世界电器之林,有一个品牌来自中国,她的名字叫正泰!
专注:铸就基业长青的特质
日前,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中德企业家论坛”上,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代表中方企业家发表了“中国制造——成长速度”的主题演讲,探讨了德国制造与中德文化差异、德国质量与中国速度、中德贸易前景与推进双边投资并购、家族企业与转型发展等话题,并提到了正泰最近在德国的一次国际并购。
去年底,正泰收购位于德国法兰克福奥登市的全球知名光伏企业Conergy旗下的组件工厂,开启了正泰在新能源领域整合全球产业链的新征程。
回顾这30年的历程,用南存辉的话说:“正泰30年专注电气领域,围绕‘电’字创业创新,持之以恒,不怕试错,不断超越。”
30年大浪淘沙。而这,恰恰是所有基业长青企业的特质。
专注主业——“烧好自己那壶水”
时针拨回到2003年3月初的一天,在北京一家饭店里,记者见到正在出席全国“两会”的南存辉。
当时,南存辉正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我们追问:正泰在工业电器领域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为什么不涉足其他的行业?
“确实,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处处充满商机,不能说其他的行业对我没有诱惑。”南存辉回答,“但正如温州一句俗话所说的:千脚蜈蚣也只能走一条路。我的一生若能在世界工业电器领域叫响正泰品牌,就该知足了,况且,现在正泰在好多方面还不如人家。”
他向本报记者举了个例子,一个人烧开水到了90多度,以为差不多了,就撒手去烧另一壶水,待另一壶烧到90多度时,他又去烧其他壶的水……如此循环,烧到最后,连一壶水都没有烧开。“ 其实,想干成一件事,特别是发展初期,一定要专注,要沉得住气。”南存辉这样说道。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柳市企业“多元化经营”风盛期,正泰旗下的分公司也曾尝试过饮用水、IT、服装等多种产业,但效果都不如预期理想。南存辉领悟到:“经营企业犹如烧开水一样,要一壶一壶地烧。在努力烧好自己这壶水的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和别的企业一起‘烧开水’(走兼并联合之路),围绕自己的主业和与主业相关联的产业逐步扩展。如果连一个核心主业都没有,盲目地齐头并进,搞不好将一事无成。”
于是,尽管房地产行业钱再好赚,股东有强烈的意见,南存辉领导的正泰集团仍坚定地守着电气这“一亩三分田”,他说,“做企业,必须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正是这份专注和坚守,成就了今天的正泰。围绕“电”字做文章,正泰可谓电尽所能:做深做全“电”产业,做强做大“电”主业,避免多元化经营对集团资源的占用和对主业发展的干扰,保证了企业健康持续较快的发展。即便是涉足新能源领域,正泰也把重心放到了与电相关的光伏发电上。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曾将正泰视为“新民营经济时代”的标志性企业,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正泰在产业战略上,不是盲目跟风,完全追逐市场回报,而是通过产业延伸、整合,成为行业龙头。
专注品牌——“正泰多少钱都不卖”
今天,在中国和全球电气品牌榜上,正泰品牌如今可与业内国际知名品牌同台竞技。这一切,源自南存辉和正泰人对品牌的珍视和执着。
十多年前,当一家跨国公司意图收购正泰、开出100亿元的重金时,南存辉毅然答道:“100亿元不卖,200亿元也不卖,多少钱都不卖,因为这与我的价值观不相符。”
创业初期,南存辉曾经找上海师傅。人家问:“要牌子,还是要票子?”南存辉脱口而出:“要票子,更要牌子”
更要牌子,师傅动心,甘愿屈身柳市。在柳市电器声名狼藉之时,南存辉也曾借过“上海牌子”。这种“牌子”的市场影响力,激发南存辉早期的品牌意识。那时,南存辉立志要创自己的品牌,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难。用温州人的话说:“做生意没有牌子不行,牌子不硬也是站不住脚的。”
品牌表面上只是一组符号信息,但背后却有着企业一切努力的支撑。一个声誉卓著的品牌,就像人的人格魅力,散发着“磁力”,将社会资源紧紧集聚到企业周围。
正是正泰品牌的声誉,30多家柳市低压电器小微企业聚集正泰麾下,开启正泰集团化之路。而后,正泰历经一次次“股权革命”,逐步走上现代企业经营之路。规模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让正泰短短几年间,一跃成为国内低压电器行业产销量最大的企业。
正是正泰品牌的魅力,2000多家协作供应商,融入、构建起正泰产品社会化的分工协作体系,让正泰产品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正是正泰品牌的吸引,凝聚了300家核心经销商,2000多个经销网点,让正泰拥有行业内最完善和健全的国内外销售网络。
在2002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仪式上,南存辉向所有人吐露心声:“我憧憬,不久的将来,在世界电器之林,有一个品牌来自中国,她的名字叫正泰!”
专注技术——“该出手时就出手”
5年前,正泰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首次与跨国公司就知识产权纠纷达成和解,标志着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成熟。这一事实改变了大众既有的观念,也再次坚定了正泰人自主创新的决心。
截至目前,正泰已有40多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千多项技术获得国内外专利,主持、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80多项。公司被授予“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
“上海出生、温州生产、北京出名”曾是南存辉对正泰新产品开发的形象描述。经过多年探索,正泰逐步建立了多层次、开放式的科研体系。在温州、上海、杭州等地,以企业为依托,建立了国内外专家结合的国家级研发中心,开展了光伏技术工艺、半导体高端装备与自主集成、能效管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电力电子等技术的研发。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正泰把聘请专家和收购团队、科技公司相结合,建立了若干个研发团队。此外,正泰还成立了科投基金,在杭州下沙成立了电子信息创业园,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
正泰的经验启示:企业提升科技实力,唯有坚定决心、持之以恒、灵活变通。
创业初期,南存辉与股东坚持多年不分红,建成全省最大的产品质量检验测试站,并从各地引入100余位技术人员。
1996年11月,正泰开全国民企先河,召开首届科技大会,重奖科技进步有功人员;同时制定了《加速科技进步的若干规定》,规定每年以销售收入的3%~5%用于研发,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重奖科技进步有功人员。
企业的兴衰在人才。南存辉早期“三顾茅庐”邀请上海师傅的故事成为美谈。正泰“股权革命”中,他稀释“家族股份”,转赠科技人才,更是凝聚才俊之心。“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一“聚散辩证法”,是南存辉实践经验的总结。如今,正泰吸引了数百名海归博士、老外专家,凝聚了上千名专业的中高级管理、科技人才,培养了上万名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
在科技提升中,正泰更是总结出“与巨人同行的理论”——民企研发必须借助外力,与知名公司合作。
这几年,全球市场环境动荡起伏,南存辉却表示:“心里不慌。”正泰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让企业经营即时数据做到一目了然。每天发生什么都很清楚,应对起来自然多了份从容。同时,审时度势,紧跟新技术,“该出手时就出手”。
南存辉坦言:正泰做太阳能行业交了巨额学费,但目前正泰已探索出了一条以电站投资、建设、运营,引领组件生产、销售,并带动电气产品配套的有效商业模式。在光伏行业迎来新一轮经济周期时,正泰太阳能产业组件制造、电站运营双双盈利,光伏电站投资建设规模超1.2GW,电费收入达5亿元;预计到2015年,正泰集团光伏电站电费收入将超10亿元。
2014年,正泰集团将迎来创建30周年。
从1984年注册成立到1985年重组创业,乐清县求精开关厂从3万元资金,1万元产值,8个员工起家,到2014年,正泰集团已发展成为总资产300多亿元,年产值达300亿元,拥有近3万名员工的大型民营企业,成为我国工业电器龙头企业和新能源领军企业。正泰电器成为我国低压电器行业首家实现A股上市的标杆企业。
从乐清县求精开关厂厂长到正泰集团董事长,从修鞋匠到上市公司掌门人,三十年的坚守与专注下,南存辉和他率领下的正泰经历了什么?付出了什么?坚持了什么?赢得了什么?
回首正泰发展之路,首先从南存辉推荐的书说起。
其中有一本南存辉推崇备至的,书名叫《六西格玛管理》,虽然常人很陌生,但在正泰内部却人人熟知。
所谓六西格玛,是指换算为百万分之三点四的错误率的流程变化。这种改善企业质量流程管理的技术,以“零缺陷”的完美追求,带动质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最终实现财务成效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的突破。
对正泰来说,六西格玛首先意味着精益生产,意味着产品不合格率要低于百万分之三点四的终极目标。这也是西门子、苹果等国际技术巨头孜孜以求的高度。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控制电器制造部总经理黄实,给我们分享了这样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是在1993年。正泰下属公司有一批产品出口希腊,产品已经装箱待运,质检员却突然发现其中有一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其实也不严重,就是产品外观色泽上有点差错。而且当时交货在即,如不及时发货,违约所造成的经济尤其是信用的损失不可估量。而要将船运改为空运,则至少增加运费80万元。南存辉知道后,立即下令全部开箱检查,并果断决定由船运改为空运送达客户手中。正泰对质量的零容忍可见一斑。
第二个小故事,是在2000年。正泰2000台交流接触器因漏检了其中一个零部件尺寸,导致不合格。当时公司决定将故障零部件拆除后全部销毁,重新制作组装。这对时任接触器公司生产部门负责人的黄实震动巨大:只要用锉刀修一下零部件的毛刺也是能用的。但精益求精的正泰不允许一丝差错。
故事虽小,却可见大情怀。南存辉看似苛求“零缺陷”,实际却是以此为标杆,要求正泰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创新,寻求自身从质量、技术、营销的精准出击,转型突破。
质量创新 执着追求精益求精
“宁可少做亿元产值,不让一件不合格品出厂”,是南存辉对质量的追求。
1988年,求精开关厂在乐清首批领取了国家机电部颁发的3个规格的低压电器产品生产许可证。即便是上世纪80年代柳市电器一度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时,公司却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脱颖而出、畅销全国。
从1995年开始,正泰将每年的5月定为正泰质量月,迄今已坚持了20年;从2002年开始,正泰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逐步建立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有数百人的质量检测队伍,有总裁质量巡视制度,还有“董事长质量专线”。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管理、6S现场管理、QC群众性质量活动小组等,成为贯穿正泰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2004年9月,正泰摘取了当时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全国质量管理奖”,成为同行业中第一家获此奖项的企业。正泰电器副总工程师、质量管理部总经理王先锋告诉记者,从注重“实物质量”到注重“经营质量”,从“小质量”到“大质量”,多年来,公司主要质量指标位列全国同行业前列,但这还不是终点。
美的空调是正泰的老客户,不过最近却给正泰出了个难题:接触器要在70摄氏度的条件下使用,操作频率要比国标高数倍,使用次数要达到15万次,远高于国标相应要求。黄实带领的技术团队啃了这块硬骨头,最终产品性能达到使用要求,接触器质量顺利过关。现在美的80%以上的接触器均由正泰提供,“别人也想进入,但质量要求达不到。”黄实说。
营销创新 精准出击突围升级
尽管正泰低压电器在规模上已成为亚洲第一、全球前列,但在高垄断性市场领域,始终受到跨国公司以提高产品技术标准的围堵。
突围之路在哪里?正泰“双品牌”战略适时推出,承载正泰低压电器转型升级使命的新品牌诺雅克NOARK也应运而生。
利用正泰电器上市募集资金7亿多元,诺雅克产品在短短3年间实现了致力于全方位的低压电器供应及系统解决方案,获得国家火炬计划、海关免检、美国UL、荷兰KEMA、德国TUV等认证。旗下Ex9M系列塑壳断路器产品更摘得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使"NOARK"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在国内外主流市场与外资一流品牌同台竞技的中国高端品牌。
先成功登陆国际市场,再强势回归国内市场,这是诺雅克曾经推崇的迂回市场策略。尤其是在国内市场上,要精准定位到与诺雅克“门当户对”的合作伙伴,而非与本土品牌一样大肆建设销售网络。“门当户对”指的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大胆突破、愿意尝试新领域、创新且注重执行、可以实现与诺雅克“共同成长”的合作伙伴。
时至今日,在国际上,诺雅克已在欧洲区域实现了几乎与世界一流电气厂商齐名,并在太阳能电站配套项目上取代了部分国际电气品牌;在国内,已服务于国家电网河北电力、浙江电力、西安供电公司、大连电力、杭州电力等。据正泰电器年报披露,2013年,诺雅克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4%。
“双品牌”战略的实施,六大洲区营销机构的设置,使正泰产品成功打入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过去以国内营销为主转向全面的国际化经营。
战略创新 光伏产业后来居上
提正泰的创新转型,太阳能光伏是绕不开的话题。尽管光伏行业一度遭遇过山车般的变局,但依靠对产业创新的精细嗅觉,正泰及时调整战略定位,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出以光伏电站引领带动组件生产、销售的盈利模式,成为全球首家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亚洲最大铁路枢纽杭州火车东站的站房及雨棚屋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块块蓝色的玻璃,熠熠生辉。为什么屋顶要铺上玻璃?其实,这片巨大的蓝色屋顶,就是正泰投资建设的杭州火车东站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单体建筑光伏发电项目。
东站项目装机容量10兆瓦的项目,总投资约2亿余元,一年发电约1000万千瓦时,可以满足杭城5000户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而这个项目系统,90%以上采用的是正泰的产品。
依靠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正泰在过去几年的光伏行业寒冬逆势发力,在浙江、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内蒙等省区和美国、韩国、泰国、印度、西班牙、保加利亚等国家建成近百个光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截至去年底,正泰在国内外建成光伏电站达1.2GW,每年可发电约16.8亿度,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光伏电站投资开发运营企业。
由低压电器元件向中、高压成套输配电延伸;由硬件产品制造向软件开发,电力、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变。由传统制造业向总部交钥匙工程,到投资运用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卖服务收电费转型。正是创新,推动正泰盈利模式不断转型,产业产品不断升级,并将脚步迈得更大,眼光放得更远。
全球化:万变不离“实”
在建的京都府、三重县和福井的3座光伏电站,均把光伏智能汇流箱的合作大单交给了一位电气“新秀”——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这位令业界刮目相看的生力军,到底来自何方?
诺雅克成立虽才3年,却已经在中国、欧洲、美国拥有4个研发中心、3个物流基地和15个全球销售分支机构。
诺雅克甫一创立,就定位于高端的智能电气及系统解决方案,其国际化的底色,已经完全跳脱低压电器固化的传统轨迹。
它的母公司,就是正泰集团。
现有总资产达340亿元,上下游关联企业有4000多家,在册员工近30000人,拥有众多海内外精英人才……走过而立之年的正泰,带着大柳树下古老市场自然生长的价值观,在全世界行走。
正如每一个闯天下的温州人内心深处守着的魂,正泰30年始终不变的只有四个字:实业报国。
实干与诚信——
“我们做实业赚不了快钱,而是把企业做稳、做强、做久”
曾经有不少人开玩笑说,南存辉挺傻的。
上世纪80年代,柳市刚起步做开关,小小的家庭作坊只需把成品拆开模仿画图,或者拿个零件照抄,拼凑而成的产品就能一车一车地卖出去,钞票大把大把地赚进来。
可南存辉,却要颠簸十七八个小时,跑到上海请专业的老师傅做指导,投下大笔钱搞研发、抓质量。那时温州不通飞机,不通火车,每一次去上海都要坐船,来回折腾要好几天。
这么傻,还不止。
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营监管制度逐步健全。但带头规范意味着要冒高于同行成本的压力。南存辉带头照章缴纳,不仅成了全国同行纳税先进,还成为国家税务总局的形象代言人。
更傻的,在后头。
前些年,房地产市场坐拥金山银山,多少人转身投入其中,短短几年便成就财富传奇。可哪怕利润再丰厚,哪怕盈门说客再多,南存辉终不为所惑,一头扎在自己的电器里“干到底”。
但就是这样傻里傻气地守住实业的一方田,正泰这30年走来,不忘初心,步子越发稳健。
1989年,国务院罕见地针对柳市一个镇发文,严厉整顿低压电器行业,但正泰集团的前身——乐清县求精开关厂却成了扶持对象。
市场对实干与诚信的这份嘉勉,同样发生在2010年。
是年初,正泰电器在北京进行上市前的路演。
汇添富基金总经理林利军仍记得,当时在看过正泰电器全部报表之后的第一感觉:质地很不错。证券业内夸赞一家企业“质地不错”的意思,通常是指历年来财务相当规范、企业制度比较健全,不会让承销商为此操心。从创立之始就一以贯之的诚信经营,规范运作,最终成为正泰电器顺利上市的关键因素。
有记者曾问过南存辉,为什么正泰不随潮流,赚快钱?
南存辉用他惯有的诚恳答道:“做实业虽然挣不了快钱,但能做稳、做久。加上我们追求的不光是钱,还有自己的梦想!”而最大的梦想,刻写在正泰人的心目中,便是“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
实力与坚韧——
“用全球化视野,找到新时期温商的发展方向”
与温州民营经济共成长,正泰思虑深远。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的变化,温州原有的先发优势逐渐弱化,有人断言,温州民企过去30年成长成功的辉煌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下一个30年,温商如何转型?
作为“一号领头雁”,正泰先行一步走出去。
南存辉这样阐释他的转型观:“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时代,要用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现代思维来思考,探索新时期温商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走出去,与世界零距离。
6月6日,正泰收购的德国光伏组件工厂举行第五条生产线的开工仪式。工厂所在地勃兰登堡州州长沃依德克先生和南存辉一起为生产线开工揭幕。这家德国最大的太阳能组件工厂,原来4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已经无法满足正泰太阳能组件的市场需求。第五条生产线的开工上马,将产能又提升了25%。
而这,仅仅是正泰集团走出去的一个缩影。
去年,正泰集团出口额达6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其中欧洲区域实现销售额1.3亿美元;正泰太阳能公司更在海外市场独占鳌头,去年实现产品出口额3亿美元,连续3年蝉联浙江省光伏出口首位。
对于这番搏击海外市场的亮眼战绩,南存辉却笑言:“全球化,我们是付出代价的。”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家跨国公司向正泰发出合作意向时,他激动得睡不着觉,派人手捧鲜花在机场迎接,厂里还铺上红地毯隆重欢迎。
结果谈判未果,正泰没答应做那家跨国公司的代工厂。临走,对方说想要一个开关做纪念。
不到一个星期,针对那个开关的侵权起诉书就寄到了南存辉的手上。
柳市镇上的人,觉得只有坏人才吃官司。被告南存辉心里很难受,自己热情待客,老外怎么能这样?他被迫应诉,官司虽然和解,他却一连挂了几天吊针。哪知吊针刚打完,又被这家公司起诉,随后十几年间,他陆陆续续当了24次被告,打了一场旷世的马拉松官司。
不能永远坐以待毙。南存辉一方面持续提升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请来律师专家,细细研究相关法律,默默蓄待时机。2006年,正泰发起国内最大的专利侵权诉讼。
最后以对方补偿1.575亿元人民币,达成全球和解。
经过这番波折,到最后,南存辉得到的结论是:
“全球化,让我们民企用实力与坚韧在学习中前行”。
南存辉强调的实力,还包括伴随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的资本运作能力。“正泰电器”的成功上市,无疑成为撬动正泰资本运作的重要杠杆。此外,正泰独自建立,或与其他机构联合建立了多支投资基金,与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FC建立全球战略合作关系,得到了国开行、进出口银行、中信保等政策性银行的大力支持,这在正泰“走出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如今,正泰集团已经拥有8个海外子公司,300多家经销商和40余家销售机构遍布全球,招至麾下的全球科技与营销精英更是不计其数。新华社的撰文这样大胆预测:如果说接下来谁将撼动全球低压电器巨头的排名,来自中国浙江柳市的正泰集团可能会是其一。
秉承温商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正泰用全球化视野展望下一个30年。顺应全球经济的大融合,正泰这个“先行者”更在探路温商新一轮转型的方向。
实业与梦想——
“让民族品牌屹立于世界电气之林”
细化未来的发展方略,正泰依然万变不离“实”。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考察正泰后曾作出这样的评价:“研究温州,研究中国民营企业,一个正泰就够我们做很多文章了。”
做“国际化企业”,由“硬件生产”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
目前,正泰集团在光伏领域的投入,已经从单纯光伏电池制造转型到投资电站、EPC总包,进行盈利模式创新。“现在,我们从原先的单纯‘卖产品’向投资‘建电站、收电费、卖服务’模式转变,实现由先进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成为全球首家光伏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据统计,目前正泰投资运营的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2GW,在北美、欧洲、非洲、亚洲等地区建立了近100座地面光伏电站和座屋顶光伏电站,电站总资产已达100多亿元。
转型发展,顺势而为,把互联网思维嫁接到传统制造业,实施大数据技术运营,向“智能制造4.0版”看齐。
目前,正泰正在试水移动互联网技术。首先是民用电器,包括开关、插座、LED节能灯等,再升级至更多的智能产品,可以与WiFi连接、遥测遥感,形成智能家居及智能电器系列产品,还可以用手机直接控制煤气表、电表等各类家居数据。“从企业工厂到商用、民用的各类设备、系统及数据,都可以通过移动化方式来分析管理、便利操作,这是我们目前正在努力的实业升级版。”南存辉介绍道。
去年正泰电商的销售额近亿元,增长超过200%,在天猫“双十一”活动中更是创下单日销售额2400万元的业绩。
“不贪心,不偷懒。”这是南存辉面对新商机诱惑和勇挑社会责任的表白。在坚持实业发展的同时,南存辉时刻不忘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号召牵头申办温州民营银行,参股浙商财险,转制正泰小贷公司,建立科技孵化园区,打造创业创新平台,支持更多小微企业共同发展。
创业三十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族伯父南怀瑾曾提点南存辉:“用平常心做不平常的事”,他铭记在心。
回望这30年,他仍觉得,还不到谈成绩的时候,还需要不断审视检讨自身。“成熟稻子总弯腰”,他告诫大家成绩代表过去,要戒骄戒躁低调做人做事,为未来的30年和更持久的发展,一定不忘创业时的谦虚,不忘当初为何出发。
那个自创业之初便在心中点亮的梦想,依然矗立在前方——不久的将来,在世界电器之林,有一个品牌来自中国,她的名字叫正泰!
专注:铸就基业长青的特质
日前,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中德企业家论坛”上,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代表中方企业家发表了“中国制造——成长速度”的主题演讲,探讨了德国制造与中德文化差异、德国质量与中国速度、中德贸易前景与推进双边投资并购、家族企业与转型发展等话题,并提到了正泰最近在德国的一次国际并购。
去年底,正泰收购位于德国法兰克福奥登市的全球知名光伏企业Conergy旗下的组件工厂,开启了正泰在新能源领域整合全球产业链的新征程。
回顾这30年的历程,用南存辉的话说:“正泰30年专注电气领域,围绕‘电’字创业创新,持之以恒,不怕试错,不断超越。”
30年大浪淘沙。而这,恰恰是所有基业长青企业的特质。
专注主业——“烧好自己那壶水”
时针拨回到2003年3月初的一天,在北京一家饭店里,记者见到正在出席全国“两会”的南存辉。
当时,南存辉正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我们追问:正泰在工业电器领域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为什么不涉足其他的行业?
“确实,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处处充满商机,不能说其他的行业对我没有诱惑。”南存辉回答,“但正如温州一句俗话所说的:千脚蜈蚣也只能走一条路。我的一生若能在世界工业电器领域叫响正泰品牌,就该知足了,况且,现在正泰在好多方面还不如人家。”
他向本报记者举了个例子,一个人烧开水到了90多度,以为差不多了,就撒手去烧另一壶水,待另一壶烧到90多度时,他又去烧其他壶的水……如此循环,烧到最后,连一壶水都没有烧开。“ 其实,想干成一件事,特别是发展初期,一定要专注,要沉得住气。”南存辉这样说道。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柳市企业“多元化经营”风盛期,正泰旗下的分公司也曾尝试过饮用水、IT、服装等多种产业,但效果都不如预期理想。南存辉领悟到:“经营企业犹如烧开水一样,要一壶一壶地烧。在努力烧好自己这壶水的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和别的企业一起‘烧开水’(走兼并联合之路),围绕自己的主业和与主业相关联的产业逐步扩展。如果连一个核心主业都没有,盲目地齐头并进,搞不好将一事无成。”
于是,尽管房地产行业钱再好赚,股东有强烈的意见,南存辉领导的正泰集团仍坚定地守着电气这“一亩三分田”,他说,“做企业,必须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正是这份专注和坚守,成就了今天的正泰。围绕“电”字做文章,正泰可谓电尽所能:做深做全“电”产业,做强做大“电”主业,避免多元化经营对集团资源的占用和对主业发展的干扰,保证了企业健康持续较快的发展。即便是涉足新能源领域,正泰也把重心放到了与电相关的光伏发电上。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曾将正泰视为“新民营经济时代”的标志性企业,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正泰在产业战略上,不是盲目跟风,完全追逐市场回报,而是通过产业延伸、整合,成为行业龙头。
专注品牌——“正泰多少钱都不卖”
今天,在中国和全球电气品牌榜上,正泰品牌如今可与业内国际知名品牌同台竞技。这一切,源自南存辉和正泰人对品牌的珍视和执着。
十多年前,当一家跨国公司意图收购正泰、开出100亿元的重金时,南存辉毅然答道:“100亿元不卖,200亿元也不卖,多少钱都不卖,因为这与我的价值观不相符。”
创业初期,南存辉曾经找上海师傅。人家问:“要牌子,还是要票子?”南存辉脱口而出:“要票子,更要牌子”
更要牌子,师傅动心,甘愿屈身柳市。在柳市电器声名狼藉之时,南存辉也曾借过“上海牌子”。这种“牌子”的市场影响力,激发南存辉早期的品牌意识。那时,南存辉立志要创自己的品牌,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难。用温州人的话说:“做生意没有牌子不行,牌子不硬也是站不住脚的。”
品牌表面上只是一组符号信息,但背后却有着企业一切努力的支撑。一个声誉卓著的品牌,就像人的人格魅力,散发着“磁力”,将社会资源紧紧集聚到企业周围。
正是正泰品牌的声誉,30多家柳市低压电器小微企业聚集正泰麾下,开启正泰集团化之路。而后,正泰历经一次次“股权革命”,逐步走上现代企业经营之路。规模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让正泰短短几年间,一跃成为国内低压电器行业产销量最大的企业。
正是正泰品牌的魅力,2000多家协作供应商,融入、构建起正泰产品社会化的分工协作体系,让正泰产品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正是正泰品牌的吸引,凝聚了300家核心经销商,2000多个经销网点,让正泰拥有行业内最完善和健全的国内外销售网络。
在2002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仪式上,南存辉向所有人吐露心声:“我憧憬,不久的将来,在世界电器之林,有一个品牌来自中国,她的名字叫正泰!”
专注技术——“该出手时就出手”
5年前,正泰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首次与跨国公司就知识产权纠纷达成和解,标志着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成熟。这一事实改变了大众既有的观念,也再次坚定了正泰人自主创新的决心。
截至目前,正泰已有40多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千多项技术获得国内外专利,主持、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80多项。公司被授予“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
“上海出生、温州生产、北京出名”曾是南存辉对正泰新产品开发的形象描述。经过多年探索,正泰逐步建立了多层次、开放式的科研体系。在温州、上海、杭州等地,以企业为依托,建立了国内外专家结合的国家级研发中心,开展了光伏技术工艺、半导体高端装备与自主集成、能效管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电力电子等技术的研发。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正泰把聘请专家和收购团队、科技公司相结合,建立了若干个研发团队。此外,正泰还成立了科投基金,在杭州下沙成立了电子信息创业园,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
正泰的经验启示:企业提升科技实力,唯有坚定决心、持之以恒、灵活变通。
创业初期,南存辉与股东坚持多年不分红,建成全省最大的产品质量检验测试站,并从各地引入100余位技术人员。
1996年11月,正泰开全国民企先河,召开首届科技大会,重奖科技进步有功人员;同时制定了《加速科技进步的若干规定》,规定每年以销售收入的3%~5%用于研发,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重奖科技进步有功人员。
企业的兴衰在人才。南存辉早期“三顾茅庐”邀请上海师傅的故事成为美谈。正泰“股权革命”中,他稀释“家族股份”,转赠科技人才,更是凝聚才俊之心。“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一“聚散辩证法”,是南存辉实践经验的总结。如今,正泰吸引了数百名海归博士、老外专家,凝聚了上千名专业的中高级管理、科技人才,培养了上万名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
在科技提升中,正泰更是总结出“与巨人同行的理论”——民企研发必须借助外力,与知名公司合作。
这几年,全球市场环境动荡起伏,南存辉却表示:“心里不慌。”正泰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让企业经营即时数据做到一目了然。每天发生什么都很清楚,应对起来自然多了份从容。同时,审时度势,紧跟新技术,“该出手时就出手”。
南存辉坦言:正泰做太阳能行业交了巨额学费,但目前正泰已探索出了一条以电站投资、建设、运营,引领组件生产、销售,并带动电气产品配套的有效商业模式。在光伏行业迎来新一轮经济周期时,正泰太阳能产业组件制造、电站运营双双盈利,光伏电站投资建设规模超1.2GW,电费收入达5亿元;预计到2015年,正泰集团光伏电站电费收入将超10亿元。
相关链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