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州市采取“四重”措施助推非公经济人士代表健康成长
重扶持出政策,增强非公人士发展信心。围绕企业做大做强,青岛胶州市先后出台了《青岛胶州市2013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关于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青岛胶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创新研发转型升级,充分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积极性,增强了非公人士对企业发展的信心,非公有制经济逐渐呈现旺盛活力。青岛胶州市现有规模以上企业915家,拥有全国驰名商标4件,山东省著名商标38个,青岛市著名商标30个,青岛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3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2家,省级研发机构9家。
重联系畅渠道,征求非公人士意见建议。近年来,青岛胶州市建立健全党委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工商联驻会领导班子联系执委、政府部门对口联系工商联、镇(街道)党(工)委领导联系企业等一系列制度,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类专题座谈会、走访活动,征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工商联积极组织会员中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撰写提案、建议200余件,组织开展集中调研6次,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报告6篇,积极向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的合理诉求,架起党委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畅通的桥梁。
重培养强教育,提高非公人士社会地位。青岛胶州市注重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选拔推荐力度,仅工商联会员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就有35人是省、青岛、胶州人大代表,57人是青岛市、胶州市政协委员,25人是青岛市工商联副会长、常委、执委。自2013年以来,胶州市加大对新生代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培养力度,胶州市委统战部、工商联建立新生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数据库,并向青岛市千人培养计划推荐优秀人才90人,在此基础上,举办了企业家大讲堂、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等一系列培训班,在全社会形成了关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重形象增信念,引导非公人士履行责任。近年来,青岛胶州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并通过建立企业冠名慈善基金、开展民企帮村系列工程、建设美丽胶州工程、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引导非公人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踊跃投身光彩事业,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捐款捐物总额超过5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仅工商联会员中现有慈善冠名基金10个,结成企业与村庄的帮扶对子60余个,建立光彩学校12所,形成了民营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良好风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