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照亮“晨光”路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日前,记者在曲周县采访,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再次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十多年前,晨光集团还是一家负债百万、资不抵债、天天为工资发愁的县集体小企业。如今,它成为一个拥有十余家子(分)公司,产品涉足4大领域、涵盖80多个品种、3大产品产能世界第一的企业;中国驰名商标、河北省首家上市的“农”字头民营企业! “晨光”何以光照天下?“没有解放思想和科技创新,就没有晨光的今天。”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庆国深有感触地说。 “土专家”的国际战略 小辣椒,司空见惯、家家都有的普通蔬菜,却被晨光“萃取”出了亿万财富,成就了引领世界的产业航母。然而,它却生于传统农业的小县曲周,发于没落且濒临倒闭的县集体小企业。背后的动力是:思想要解放,视野定市场。 晨光的前身隶属曲周县五金厂。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与其他企业一样五金厂也逃脱不了体制束缚的厄运,几近破产。 当时,卢庆国每天最大的烦恼是,“怎么按时给工人发工资?” “穷则思变。”卢庆国说。于是在众多的科技知识和观点碰撞中诞生了一个想法:辣椒富含类胡萝卜素、生物碱、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有专家告诉卢庆国,没有500万元,就别做色素行业。况且,曲周远离国内辣椒主产地,原材料供给本就是问题。 当时,天然色素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型行业,缺乏现成的设备、成熟的工艺和完善的技术标准;产品工艺技术落后,企业规模小、能耗高、产品品质差,国际竞争力弱。 卢庆国洞察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健康、天然、安全,有效、有生物功能的天然产品必将越发受到青睐。天然植物提取物行业将是未来发展的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2000年,在卢庆国的主导下,企业完成了由集体转向民营的改制,正式改产天然色素。 现在,在世界辣椒红色素市场中,晨光生物占据了55%以上的份额,用辣椒给世界染上了中国红。 2010年11月5日,晨光生物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当辣椒红色素市场份额占据世界第一后,卢庆国有了新的思考。“晨光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高,你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就算做到百分之百了,你还怎么发展?” 在卢庆国看来,晨光生物的业务调整势在必行,公司需要新的产品。自2010年始,投资建设棉籽蛋白项目,目前日棉籽加工能力已达到1500吨,脱酚棉籽蛋白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位。 在卢庆国的计划里,这些项目仅仅是其宏大梦想的开始:在辣椒红之后把叶黄素做成世界领先,接着是棉籽蛋白,然后是咖啡豆提取物、甜菊糖、葡萄籽提取物、番茄红素等,每年一个新品种,十年把10个品种做到世界前列,建成世界天然植物提取物产业基地。 小舞台舞出大人生 用事业留人,用研发平台留人,用感情留人,是晨光一贯坚持的用人理念。晨光,从最早留不住新来的大学生,到现在引进行业顶尖的技术专家,小舞台舞出大人生。 晨光先后建成了河北省天然色素工程技术中心、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晨光试验检测平台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可以同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最知名实验室进行科研合作和数据共享。 刚过30岁的高伟,复旦大学博士后,现任晨光质检部经理,来晨光之前在上海一家知名国有企业做过两年科研,看中了晨光公司优越的工作环境和高效的干事平台,毅然辞职来到了晨光做研究工作,两年攻克两个核心技术难题,两项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其学术论文被世界知名的美国食品杂志《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刊载。 不仅如此,晨光保证人人有课题,鼓励技术人员申请专利、发表论文、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帮助课题研究人组织科技成果鉴定、申报科技奖项、技术职称、推荐行业专家。随着项目的规模化发展,根据课题研究人的能力赋予职务,如车间主任、子分公司经理;对于研究型人才,可以给予新的研究课题和充足的研发经费。 “晨光持续实施全员成才计划,建立起公平的人才选任、考核机制,为每名员工开辟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成长通道。”对此,从车间操作工一步步做起的晨光公司副总经理李凤飞深有感触,“为鼓励员工学习深造,晨光还出台了在职读研、读博制度和国外深造制度等,资助员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到国外大学学习深造。” 2010年上市前,晨光拿出300万(市值1.14亿元)首发股份用于激励公司骨干人员;2012年,拿出600万股票期权用于激励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目前,晨光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均持有晨光股份,正是这样的一套人才成长机制,为晨光构建了一支敬业精干、富有激情的职工队伍。 2013年,晨光拿出100-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为“十百千”工程作出贡献的公司员工。“十百千”工程是指,该集团为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选项目、搞专题、求改进、提建议而实施的一项激励全员创新的工作机制,旨在通过全体员工努力,全年争取立项能创造或增收节支百万元以上效益的项目十个以上,能带来几万元到几十万元效益的专题上百余项,能提供合理化建议上千条。 小突破改变行业世界格局 2001年以前,辣椒红色素产业技术落后,规模小、产品质量差,国际市场一直被印度和西班牙垄断,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当时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及成套的生产线。晨光将粮油、制药、面粉加工、化工、环保等机械设备进行科学调配,成功组合出一套连续的辣椒红色素生产线,以连续化、自动化、规模化、一体化前处理系统替代了传统的独立、分散多环节人工前处理工序;之后又以高效逆流连续萃取工艺和设备替代了传统的间歇式萃取工艺;色素高效连续分离技术将单条生产线日生产色素能力由几十公斤提高到20吨以上,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产品品质,公司年生产量也从几吨到几千吨。 2000年,晨光率先提出辣椒带柄加工的思路,经过论证分析,反复试验,攻克了产业规模化的第一个瓶颈。 2002年开始,晨光用三年时间完成了由单一溶剂提取向复合溶剂提取的转变,辣椒的有效色素和辣度得到了充分提取。从此,一个小辣椒被分解成4种产品,实现了“吃干榨净”的目标。 2003年,从养羊个体户把饲料造成粒喂养的方法得到启示,晨光成功研制出颗粒萃取工艺流程,建成国内第一条可连续投料、连续生产、全密闭式的色素生产线,溶剂消耗由吨料300公斤降至3公斤,色素得率由85%提高到98%,生产效率提高了上百倍。为企业迅速占领世界市场提供了坚强支撑…… 晨光从辣椒红单一品种发展为拥有天然色素、天然香辛料提取物和精油、天然营养及药用提取物、植物蛋白和油脂等系列产品,销售收入也从十几年前的百万到现在的十个亿。其中甜菜红、红米红、小麦胚芽油等十余项产品被评为河北省高新技术产品;辣椒红、辣椒碱、叶黄素晶体三项产品被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医用辣椒精、水溶色素中试与示范、高色价天然色素分别被国家科技部列入“科技兴贸计划、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