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阳煤正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立军:科技是一种信仰
中国的化肥工业要提速,只有依靠自身的原创技术进行改造,从而提高现有装置的运行质量。引进是一种拿来主义,但引进的目的是为了在一个高水平线上的起跑。 经过20年的发展,河北阳煤正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我省最大的煤化工生产企业。从卖技术到卖产品,从卖化机到卖化肥,对于正元可谓一个时代的跨越。河北阳煤正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立军用成功实践生动注解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A艰难起步创基业 1992年,当很多人以“下海”的名义加入到创富队伍时,张立军也从省化肥公司走了出来,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创业之旅。 起初,公司启动资金只有东拼西凑的15万元,没有厂房,只能租赁别人的场地。就是在如此条件下,张立军做起了生产化肥设备的买卖。 那时候,张立军主要负责跑市场,一辆车一年内就跑了12万公里,平均两年就报废一辆车。他抱着“做买卖先交朋友、打一枪占一个地方”的信念,保证干一件,成一件,企业不断向前滚动发展。说起当年的辛苦,张立军用一句话做了概括——“累并快乐着。” B科技先导促发展 理工大学的读书背景,以及对中国化肥工业现状的深刻认识,使得张立军对科技兴国、科技创富有着别样的感悟。在他看来,中国的化肥工业要提速,只有依靠自身的原创技术进行改造,从而提高现有装置的运行质量。引进是一种拿来主义,但引进的目的是为了在一个高水平线上的起跑。对技术、科技,特别是对原创技术带着崇拜色彩,成为他在创业路上的一种信仰。 张立军一开始就把正元公司定位于科技先导型化工设备企业,在“卖效果,不卖钢铁”的经营理念引领下,正元与化肥企业、高校和科研部门联手,根据行业特点,尝试了当时设备制造行业不多见的集研发设计、制造安装、开车服务一条龙式的“交钥匙”服务模式。与此同时,张立军提出了“做事先做人,卖产品主要是卖服务”的销售理念,深入用户的生产现场勘察,根据规模、流程和工艺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直到设备正常运转了,产生了效益,才告一段落,从而取得了做一项成功一项,干一家占领一家的效果。 在张立军的带领下,正元公司在中国化工行业迅速崛起,产品在全国600余家小氮肥企业中覆盖率超过2/3,我省92%的小氮肥企业都采用正元塔器的产品。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向全国推广的10项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中,有三项来自正元公司。14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及专有技术为正元首先实现“化肥生产污水零排放”起到了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 专家评价说,正元的原创技术放大效应,体现的是科技创新的核效应或蘑菇云效应。 C社会责任获多赢 张立军认为,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一个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性质决定的。他说:“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捐款、做慈善这么简单,它有着丰富的内涵。” 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制浪潮到来,但是民营企业兼并国有企业在当时还是新鲜事情。1998年,张立军积极参与到濒临倒闭的灵寿县化肥厂的国企改制中,首先租赁了灵寿县化肥厂,成立了石家庄正元化肥有限公司。发挥自身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不仅当年就使该企业扭亏为盈,而且生产能力、经济效益连年翻番。5年后,有关部门主动提出让正元公司买断该企业,从而完全实现了自主经营。2003年和2004年先后买断了原平山县化肥厂和无极县化肥厂,整合成为柏坡正元化肥有限公司、中冀正元化工有限公司。张立军成为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张立军对两家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先后投入技改资金6亿多元进行改造,并妥善安置了2000多人就业,企业效益连年翻番,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 张立军还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关心员工的生活,为所有员工办理了养老、工伤、医疗、生育保险,高标准地新建改建了员工食堂、宿舍、澡堂、活动室等。同时,还多次聘请知名教授、高级培训师到公司授课,着力打造学习型企业,培育学习型员工。 对于未来的发展,张立军说,公司将坚持“科学、可持续、量力发展”的原则,发挥自身优势,稳固做强初级煤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及重型化工装备制造。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