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纳税贡献 比技改创新 比社会责任担当——苏州相城民企在后发崛起中发挥巨大作用
比纳税贡献、比技改创新、比社会责任担当,苏州市相城区在加速推进经济建设后发崛起中,众多本土民营企业主打税源经济、转型升级、回报社会“三张牌”,推进了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纳税大户民企占半壁江山。2012年1月19日,距离龙年新春还有3天,相城区扬子江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至此,全区已上市的江南化纤、罗普斯金、科斯伍德、扬子新材等5家上市公司中4家为本土民营企业,为在资本市场进一步唱响“相城板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翻开相城的历史,工业经济基础和新兴产业相对薄弱。企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薄弱、技术装备水平偏低、管理模式粗放、发展后劲不足,成为持续发展的“瓶颈”。 相城人审时度势,以提升全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建设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集聚区为核心,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化学制药、高性能人造纤维、风力发电装备等8条新兴产业链,培育20家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5个市级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新兴产业民营企业,自企业上新台阶的当年度起,连续三年分别按照当年新增税收区镇留成部分10%、15%、20%的比例奖励企业,专项用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5000万元的新兴产业民营企业,当年度一次性奖励20万元。 2011年相城全区70家规模型企业贡献了超过20亿元的税收,万隆汽车零部件、江南化纤集团、新颖新材料科技股份、元联置业等一批本土企业成了纳税大户里的“第一梯队”。 创新成为企业动力。100个项目技改投入80亿元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城区民营企业在推进自主创新、技术改造、集聚发展、兼并重组、节能减排等方面开始发力。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企业博士工作站、企业院士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三站一中心”载体建设为重点,每年在传统产业领域培育3-4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培养一批高成长科技中小企业,打造出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精密加工、化纤制造、升降机等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地; 龙头企业开展兼并重组,传统产业企业“走出去”,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同时,在发展高新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去年全区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授权专利1100件,建成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家,新增院士、博士后工作站8个。 科技含量的提高增强了企业的产出力和竞争力。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中国驰名商标的江南化纤集团,去年投资1.25亿元实施技术改造,销售收入突破了100亿元,贡献税收超过了1亿元。 企业感恩回报社会。10家企业慈善捐助5000万元 有关部门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2007年以来,相城区仅江南化纤、春菊电器、上声电子、苏鑫装饰、金澄薄板、新颖新材料、吴通通讯、苏明装饰、新安电器等10家民营企业,向社会各界的慈善捐助总额就超过了5000万元。 企业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履行在安全生产、诚信经营、友善用工、回报社会、节约资源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在感恩中丰富“相城风气”的内涵。围绕社会责任担当,相城企业争先恐后。江南化纤集团在向社会提供3000多万元捐助的同时,安置了120名残疾人就业,提供了1500多个再就业岗位,多次被评为省文明单位; 连续5年被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评为“AAA级信用企业”的苏明装饰有限公司,携手苏州民间合唱团体成立苏州苏明装饰苏韵合唱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金澄薄板集团一年就拿出了300万元慈善捐助,还投资500万实施热煤气加热改造,减少污染和能耗;被评为江苏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的春菊电器有限公司,出资开办了免费向居民开放的春菊书苑,每年慈善捐助超过100万元。 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也应该获得公共信誉资源的回报。在2011年度的评选表彰活动中,相城区创新设立了“企业社会责任奖”,凡在相城区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商贸企业,无论国有、合资、外资、民营还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连续经营满3年以上,企业稳定发展,有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表现突出,按照诚信经营、友善用工、绿色低碳、回报社会、企业文化5个方面的标准,经过地方推荐、部门推荐和初步评审后,10个获奖单位中民营企业获得9席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