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三河市民营经济奏响发展强音
4月28日,三河市在河北省民营经济表彰大会上获得了“2010年度河北省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市”的荣誉称号,与此同时,三河汇福粮油有限公司、三河福成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鼎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河市新宏昌专用车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均受到表彰。喜讯传来,三河人民备受鼓舞。作为三河经济发展最抢镜的“舞者”,民营经济百舸争流,干帆竞发,奏响了发展强音。2010年,三河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7.7亿元,增长17.7%;实现营业收入763亿元,增长32.56%;上缴税金34.4亿元,增长47.6%,上缴税金占财政收入的76.2%。 如何做大民营经济这块“蛋糕”?三河市想尽一切办法,费尽一切心思,不断完善各种体制机制,放开经营领域,放宽准入规定,建立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竞争平台,让民营经济平等进入投资市场。 目前,三河市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已由过去的传统商业、饮食服务业,扩展到工业、种植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三河福成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福成集团)成立于2006年6月,其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三河市兴隆庄福成养牛场。经过二十几年的滚动发展,福成集团已形成集肉牛饲养、屠宰加工、饲料生产、商贸流通、小额信贷、典当行、餐饮服务、地产开发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企业。如今,在三河市像福成投资有限公司这样不断进行业务扩张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多。 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贴息和投资补贴等方式,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自主创新投入体系。 三河汇福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他们致力于树立民族品牌,不断自主创新,已经形成一家以加工大豆、生产食用油和豆粕为主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该集团以“树立民族品牌,致力人类健康”为使命,研发出科技含量高的精炼法,带来了大豆油产品的一次革命性创新。汇福还在卵磷脂、低聚糖、异黄酮、大豆奶等大豆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上不断突破,其中食品级大豆磷脂已形成生产能力,年可创收上亿元。汇福精炼植物油技术研究与开发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磷脂研发与生产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加大人才储备,为民营企业提供智力支持。燕郊高新区内驻有38家中央部委直属单位,有各类科研机构30余家、高等院校8所,在校大学生8万人,拥有各类专业人才2万余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科技人员1万余人,人才密度在全国位居前列。同时,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引进高端人才的长效机制。 政、银、企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金三角”。一直以来,三河努力为银企搭建平台,实现银企“无缝对接”,市政府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区域银企联谊会,半年召开一次银企对接洽谈会、项目恳谈会、金融产品推介会,有效缓解了民营经济资金压力。“政府为我们搭建了银企联手的平台,我们很高兴参加这样的推介会。”在第四届银企对接洽谈会上,三河市长城橡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国如是说。此外,由政府出资1亿元成立的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作用更是明显,担保能力达5亿元。 服务体系的健全高效也为民营经济发展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三河以行政审批中心为平台,为民营经济提供“一站式”审批、“一条龙式”服务以及经常化走访的“全天候、零障碍、低成本”服务。同时,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专门处理企业在日常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010年,全市民营企业达17882家;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45.86亿元,增长49.5%,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64.3%。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2010年,三河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195358人,增长16.7%。仅新宏昌重工集团就拥有员工3000余人,其主要产品“宏昌天马”自卸车产销量持续高速增长,市场辐射全国18个省及京、津两市,同时产品出口到中亚、俄罗斯和非洲。今年即将运营投产的新宏昌燕郊工业园,一期工程就可以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