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力推动徐州民营产业转型升级
在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中,徐州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以项目、资金为纽带,实现产业所需与人才所长有机对接,在高校企业间架起金桥,推动徐州民营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国俊和何凤有,受益徐州推进产学研合作的优惠政策,两人创办了徐州中矿大传动与自动化有限公司,多年来他们完成了10多个煤矿井下大功率防爆变频节能产品的研发生产,2009年企业实现产值1亿元。 徐州中矿大传动与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谭国俊:我们这里研究出来的很快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并且已经用在了煤炭行业,初步估计我们为煤炭企业增加的利税都是几十个亿,这样充分体现出高科技对行业的支撑以及对徐州经济开发的支撑作用。立足本地高校院所资源,徐州市与中国矿业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建大学科技园。2006年,占地300多亩的矿大科技园被评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依靠中国矿业大学的科研、人才、信息资源优势,逐渐成为淮海经济区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2006年以来,园区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52项,入园民营企业230多家,年总产值超过10亿元。 中国矿大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韩维纲:现在科技园在孵民营企业有230多家,其中科研人员有2300多名,在园区内教授博导有2300多名,矿大科技园是借助于矿大在科技能源环保在循环经济方面的优势,为徐州市的经济发展和地方的民营产业结构升级做出了它的贡献。 请进来,促进优质科技成果在徐落地转化是徐州产学研合作又一成功实践。2009年11月,江苏省333工程技成果转化(徐州)基地人才科技对接会在徐举办,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等12所国内著名高校院所发布了最新的科技成果信息,285个科技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今年5月28号,徐州举办中国徐州产学研科技(专利)成果转化交易会,清华大学带来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近70个最新科研项目,每年科研经费达21亿的浙江大学准备致力于徐州能源方面的合作,全国40多所高校和近千家民营企业现场寻求合作对接。 近年来,徐州大胆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和新体制,先后举办三届产学研结合成果转化交易会和多场校企对接洽谈会,全市80%以上的大型民营企业都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固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等5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和徐工集团研究院、江苏中能硅业、市农科院等10家高层次创新创业基地,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引进百余名海内外人才,以人才集聚引领产业发展,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