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非公动态

江苏张家港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9-19 字号:【

张家港市工业经济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从农机、农具的修造和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如砖瓦厂、家具厂等逐步发展,到80年代乡镇企业开始大规模出现,90年代末期,以乡镇工业为主体的张家港市工业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同时对企业的改制也基本完成。经过30多年的发展,张家港市工业总产值近四千亿元,形成了规模经济、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了冶金、纺织、机电、化工、食品五大传统产业。2009年数据从行业角度分析,冶金产业一业独大,高达50%左右,其他主要行业占比分别为:纺织行业约占17.0%,机电行业约占11.5%,化工行业9.5%,食品行业6.5%。 张家港市五大传统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2008年纺织行业首先受冲击,全行业亏损,2009年冶金、化工、机电等行业出口受阻、利润大幅下降。再加上近年来用工成本逐年攀升、原辅材料价格波动大、人民币升值幅度大等不利因素,导致我市传统产业必须考虑如何适应形势,求生存、求发展。 一、张家港市传统产业的现状。张家港市五大传统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但总体上以工业中间产品为主导的粗放型结构,名牌产品缺乏,产业总体效益不高,抗风浪能力较弱。 1、冶金产业 钢铁行业是张家港市的优势主导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张家港市冶金行业形成了一批优势企业和特色企业,拥有沙钢集团公司、永钢集团两家规模型钢铁企业;攀华、新港星、华伟、骏马等多家特色金属制品企业。已初步形成从初级产品到深度加工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主要产品有电炉及转炉钢、板坯、螺纹钢、线材、冷轧不锈钢板、热镀锌板、彩涂板、管材、带钢、钢帘线及钢丝绳等。 至2009年底,张家港市钢铁及钢制品规模以上企业127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4家。行业总资产1025亿元,总负债61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06.91亿元,利润总额56.18亿元,利税总额82.43亿元,从业人员4.45万人。其中二家主要钢铁企业总资产909.5亿,总负债534.9亿,实现销售收入1052.96亿元,利税66.88亿元,入库税金28.08亿元。 2、纺织产业 张家港市形成了棉纺织、毛纺织、针织、服装、化纤、印染等多品种、宽领域的产业格局,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583家纺织企业共完成工业销售收入591.81亿元,实现利税27.67亿元,实现利润12.49亿元。在区域上主要有三大块,塘桥镇、金港镇、开发区,集中的特色产业主要有: 一是塘桥镇中国棉纺织毛衫名镇。2009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92.5亿元,入库税收11亿元,进出口总额7.2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6亿美元,是 “中国棉纺织毛衫名镇”。全镇拥有纺织企业1000多家,纺织业产品销售占全镇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73%,全镇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纺织企业有15家,拥有华芳、鹿港、普坤、华鹿毛纺等骨干企业。年产各类纱线40万吨,精纺呢绒3000万米,服装2300多万件,羊毛衫1亿多件。拥有精毛纺纱锭45万锭及配套设备,90%以上的主机装备是90年代国内或国际的先进装备,拥有各类横机3万多台,其中进口全自动电脑横机5000台,是国内拥有电脑横机最多的区域之一。 二是金港镇氨纶纱线产业基地。09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氨纶纱生产企业325多家,从业人员近4万人,拥有氨纶纺纱锭180万锭左右,2009年氨纶纱线销售总额达74.5亿元,占全国氨纶纱总产值的40%以上,成为全国闻名的氨纶纱纺织之乡,拥有天霸集团、华福纺织、太平洋氨纶、双阳氨纶、友邦氨纶等规模企业。 3、机械装备业 2009年全市共有装备制造生产企业500多家,规模以上机械装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6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压力容器、饮塑机械、化工机械、洗涤机械、建筑机械、改装汽车等成套设备及零配件生产的产品体系。主要特色产业有: (1)压力容器。张家港市压力容器类产品特色产业基地主要位于张家港市经济开发区(杨舍镇)和保税区(金港镇),以这二个区域内的集聚企业为中心,同时辐射带动全市相关企业进行压力容器类产品的生产制造。主要以生产制造锅炉、余热锅炉、废气锅炉、核电站配套设备、大型煤化工压力容器及低温压力容器、非标压力容器等产品;产品广泛运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有色金属、造纸、玻璃、海水淡化等领域。全市有压力容器核心生产企业32家,配套生产的辐射企业近100家。2009年实现产值60亿元,销售收入58亿元,利税9.6亿元。其中销售收入8亿元以上的企业为3家, 1亿~8亿元之间的企业为18家。拥有海陆锅炉、张化机、申港重工、中集圣达因、圣汇、富瑞锅炉、江南锅炉等规模企业。 (2)塑机饮机。张家港市塑料(饮料)机械工业企业生产品种较多,基本上能满足国内外塑料(饮料)机械原料加工和成型所需的一般技术装备,个别产品能进入世界前列,是全国最主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形成了一个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社会影响力大的产业基地。2008年被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和江苏省财政厅批准设立为江苏省塑料(饮料)机械出口基地。2009年塑料(饮料)机械产业企业381家企业完成销售总额63.5亿元,拥有维达、联冠、新美星、亿利、贝尔、同大、金荣等初具规模企业。 (3)汽车汽配。汽车曾经是张家港市的支柱产业,2009年我市汽车产业销售收入约在50亿元左右。目前仍有八家企业具有汽车改装生产资质,2009年共生产各类车辆6375辆,主要是中巴车和容器车。张家港市汽配产业分两大块,一块是以乐余为主的为中巴客车配套企业,一块是凤凰、省级开发区以精密配件为主的轿车配套产业。 (4)分离机(离心机)。张家港市离心机产业虽然总量不大,销售总量约5亿元,但在全国分离机行业有相当的知名度,产量大,价格低,目前产品逐步向高档化发展,国内高档次离心机市场份额大部分仍由国外企业占领。 另外还有一部分精密机械如管材板材加工机械(弯管机、剪切机)、建筑矿山机械等。 4、化工产业 全市境内有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东沙、飞翔化工集中区三大化工生产基地。现有化工生产企业136家左右,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生产企业106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拥有固定资产120亿元左右,实现销售收入约261亿元。主要规模企业有华昌、飞翔、苏化、双狮、道康宁等。 5、食品轻工产业 以东海粮油为代表的食品工业,现有东海粮油、统清食品、不二制油、梁丰集团、张家港酿酒有限公司等食品企业。东海粮油09年实现销售171.7亿元,利税总额达2亿元,是全球最大的综合粮油加工基地之一。 轻工方面规模总量不大但很有特色,主要有锦丰的医疗器械,大新的五金工具,特点是企业规模不大,以民营小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为主。 二、分析张家港市传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张家港市传统产业发展至今,主要以中间产品为主,纺织以纱线、面料为主;中低档产品居多,出口服装大多为贴牌生产、代加工;机械以中低端产品为主,总装厂多,产业链不完善;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少。分析我市现有产业的发展情况,存在以下问题: 1、分工与协作关系较弱,存在“低、小、散” 现象。冶金产业钢制品的小型企业各自为政,资本金不高,赢利能力不强,后续投入不足,同时上下游企业衔接程度不高,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较弱,如新港星、攀华等企业与沙钢之间的关系,这些钢制品企业目前没有一家能通过资本市场谋取后续发展,在资金密集型的冶金行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显得不足。机械产业大多为总装厂,产品相似度高,研发能力弱,专业配套能力缺乏,总体竞争力不强。 2、品牌水平低,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不强。张家港市有12家企业获得15只中国名牌产品、有29件驰名商标(其中通过商标局认定4件、司法认定25件),与周边县市差距较大。纺织产业大而不强,中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有品牌,有最终消费品营销管道的企业更少。出口企业代工多、贴牌多、利润少。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相当数量的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3、存在结构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业约束力差。如纺织的氨纶纱、针织等行业,塑饮机、分离机、五金、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中,同质化竞争尤为激烈。 4、产业的聚集度不高,特色优势不明显。如化工产业、压力容器、食品等特色产业,产业配套程度不高,产业链经济不发达。 近年来,张家港市传统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原辅材料暴涨暴跌,价格不稳;人工成本直线上升,水、电、汽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汇率上升较快,再加上招工难、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困扰企业的发展。因此,张家港市传统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急需想办法找出路,走出自己的特色。 三、张家港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想法。 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张家港市传统产业经历了严峻考验,对全市经济的影响十分深远。就张家港市产业结构来说,只要钢铁行业波动大,就严重影响全市经济的各项指标;国际市场动荡大,以出口为主导的全市各行各业日子就不好过。传统产业必需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抗风浪能力。 1、积极引导技术进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在全市各传统产业中培育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好财政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快科研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一是鼓励一批全国行业中的优势企业,争取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使企业站在更高的起跑线上(如五金工具、塑饮机、分离机、弯管剪切机、氨纶纱线、压力容器、医疗器械、防火板等特色产业);二是加快建立行业先进技术的跟踪机制,瞄准国际先进企业,加快企业提档升级;三是鼓励企业与行业内权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产学研销的结合;四是加快建设好行业共性服务平台,政府扶持整合各企业资源和装备优势,建设好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检测、信息服务等平台,为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服务。 2、培育行业龙头品牌,提高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努力争夺行业第一品牌,占领行业的制高点。提高竞争门槛,不断为企业建立防火墙,不惜一切维护行业领先地位;对于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做精、做专一个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实在没有特色的,应该寻求为龙头企业做配套协作;加快培育为行业服务的三产服务品牌。在各特色行业中加快培育以金融物流为主的集原材料集体采购、主要配件集中供应、产品销售集中的新型现代物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主要行业中培育一批新型现代物流品牌;以省出口基地建设为契机,培育一批出口名牌产品,特别是争取培育一批中国出口名牌产品;加快建设好一批苏州市优质产品基地,尽快培育一大批名优产品;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3、加强行业内配套协作,培养完整的产业链,提升行业整体竞争能力。政府在对企业的扶持上,要以行业为整体规划,在着重培育行业龙头企业的同时,扶持协作配套企业,鼓励大量的中小企业做精做专一个产品,避免产业同质化,培养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鼓励企业向行业的两头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4、以传统产业改造和技术升级为突破口,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形成若干面向特定应用行业(部门)、产用结合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中心。信息技术应用要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因地制宜,重点推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品更新换代,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传统产业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营造信息化的社会发展环境,促进传统产业的振兴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纺织业和装备制造、工艺流程、商贸流通和资源开采等领域;二是坚持产用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工业应用类电子产品和系统、高度重视软件、咨询服务和系统集成业、IT外包服务和现代信息服务业建设;三是引导和支持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和行业相结合,共同构建面向行业应用的公共技术服务和应用开发平台体系,支持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设,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 五、积极引导对传统产业进行组织结构创新和体制创新。新经济时代的一个特征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而张家港市的传统产业在整体上还处于分散、规模过小、质量与效率低下、核心技术薄弱、跨国经营尚未起步的状况。因此,产业的重组与整合是传统产业走向振兴的重要一步,也是传统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具体途径包括加快企业间的购并联合,提高产业整合度,及时组建与生产力相匹配的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现在中国的工业发展已进入相对过剩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已有充分的条件采用企业的外部发展方式——购并。通过购并实行强强联合,与实力强大的外资企业抗衡,以打破外资的垄断,并借此培育中国的世界级跨国公司。不过,不能忽视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的扶持与培育,因为中小企业历来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要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 体制创新可以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有效的运营机制。没有体制创新,企业就没有活力,也就不可能有其它方面的创新。体制创新应该包含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激励机制的改革,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强调企业内的职能运作独立而分工明确,而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必须强调企业内部的部门协调,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正常的联系机制,使企业管理更为系统化;传统企业经过多年的演变基本向家族化转变,这对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十分不利,必需鼓励企业向现代企业体制转变。 六、积极帮助企业开拓融资新渠道。当前,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的是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企业的资金需求无法满足,政府和行业组织要积极帮助企业与银行开展合作,探讨新的融资方式,尽快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另外,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要赋予行业商协会行业管理的职能,充分发挥其在行业中的作用,整合行业资源优势,协调企业与各方面的关系。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