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咖啡文化 小小咖啡豆做成大产业
挖掘咖啡文化 小小咖啡豆做成大产业
——记民营企业侯臣咖啡的发展之路
品尝咖啡 感受咖啡文化
在距离海南省会海口仅一个多小时路程,处于海口、澄迈、临高、儋州等市县的交界处,有一家庭院式的咖啡文化村——侯臣咖啡文化村。来往客人可坐在亭子里或者树下、藤架下,品尝福山咖啡、绿豆糕、福橙,欣赏田园风光。
侯臣咖啡文化村紧临西线高速公路,几乎每一位从这里经过的人都会到此一坐,歇脚聊天后,再继续赶路。海南侯臣咖啡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谭运寿介绍,自2007年以来,这里的游客量迅速增加,现在,平均每日接待游客700-800人次。“节假日期间,来自广东、浙江、上海、海口及周边市县的游客纷纷慕名前来侯臣咖啡文化村品尝正宗的福山咖啡。”他说,侯臣咖啡文化村已经成为海南岛西线一处别具风味的乡村休闲旅游的风景线。
“咖啡”一词源自希腊语,意思是“力量与热情”。咖啡树是茜草科常绿植物,日常饮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种不同烹煮器具制作出来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树果实内之仁,再用适当的烘焙方法烘焙而成。
据史料记载,1884年咖啡在台湾首次种植成功,从而揭开了咖啡在中国发展的序幕。大陆地区最早的咖啡种植则始于云南,是在二十世纪初,一个法国传教士将第一批咖啡苗带到云南的宾川县。在以后的近百年里,咖啡种植在幅员辽阔的中国也只是“星星点点”。然而,近年来中国咖啡种植和消费的发展愈来愈为世界所瞩目。1998年春天,国际咖啡组织在北京、上海首次发起了咖啡节,将风靡全球的咖啡文化带到中国。
麦斯威尔、雀巢、哥伦比亚等国际咖啡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或工厂,为中国市场提供品种更优、价格更优的产品。作为西方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咖啡已正式进入中国人的家庭和生活;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咖啡馆伴随着咖啡文化的成长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青年人新的消费时尚,装点着都市风情。
海南咖啡产业曾经的辉煌与低迷
资料显示,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产自北纬15度至北回归线之间。最佳的咖啡产地不是哥伦比亚、土耳其、印度尼西亚,而是中国的海南北部。咖啡属热带植物,海南各地均适合种植,唯独火山岩红土种植出来的咖啡,特具香味,为咖啡之上品,是国际咖啡行业公认的顶级咖啡,而海南境内火山岩红土面积最大的地方,是在澄迈县桥头、福山、金江、大丰一带。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海口引进外资和技术,建立了一家咖啡加工厂,当时属国内首家、独家的速溶咖啡一炮打响,在全国都有市场。到1994年,海南咖啡的年产值超过1亿元,罐装咖啡饮料占领了全国60%的市场。
1995年之后,海南成长起一批以旅游市场为主要目标的小的咖啡加工企业,他们以低投入、低成本的运做方式迅速“泛滥”,保守估计在40家左右。这些企业,由于采用购买原料粉,进行简单的调配和包装,根本保证不了产品质量,也制约了海南咖啡企业做大做强。
由于生产线老化,产能不足,技术升级改造资金缺口较大。咖啡产品的深加工设备制约产品进行升级换代,现有产品很难进入高端市场。
近年来海南各地老百姓均采用家庭式、作坊式经营,加上咖啡产业发展周期长,从而导致咖啡种植面积由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20多万亩,萎缩到目前的5000亩。兴隆,曾经是一个盛产咖啡的小镇,而如今的咖啡种植面积已不足500亩
海南咖啡产业重现商机
在咖啡产业生产源濒临枯竭窘境的时候,作为土生土长的澄迈人,谭运寿用一双慧眼看到了咖啡产业隐含的商机,看到了咖啡产业今后在海南的发展空间。紧随其后,海南侯臣咖啡产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通过挖掘时尚、浪漫、风情的咖啡文化,与旅游休闲有机融合起来,使侯臣咖啡成为海南咖啡产业的一枝独秀。至今,海南侯臣咖啡产业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专业从事咖啡种植、加工、销售,经营咖啡连锁店的咖啡公司。在海南省福山地区拥有2500亩的咖啡种植园,另外引进国外先进加工工艺和设备,加工烘焙经过精挑细选的优质咖啡豆,通过开设连锁咖啡厅的方式进行终端零售。2009年12月被评为“海南著名商标”企业。
海南侯臣咖啡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谭运寿介绍,本公司正在加快发展步伐,扩大种植面积,开拓咖啡之旅的休闲文化旅游项目,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游,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乡村休闲游增添了别具一格的特色风情。
谭运寿介绍起当时初建咖啡庄园时的情景时依然历历在目。海南福山镇的村民由于文化素质低,当时人们没有意识到种植咖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村民将大片土地种植荔枝、杨桃等水果。后来为了能带动村民种植咖啡,谭运寿决定将咖啡种苗无偿赠送给村民种植,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等咖啡结果后再来收购。
作为农产品,正常水平条件下咖啡每亩收益高于甘蔗、橡胶、茶叶,咖啡种植到第4年开始收获,收获高峰期是第4至25年。前三年的投入成本约为每亩3000元,收获后,按照每公斤收购价20元计算,每亩总收入约4500元,扣除人工等成本后每亩纯收入3000元。广大村民看到种植咖啡的收益高于种植荔枝、杨桃,于是将果树全部砍下,种上了咖啡树。
种植咖啡的农户增多了,咖啡的产量也增加了,谭运寿至今仍然坚持当初的决定:给农户无偿赠送咖啡种苗。当问及为何要这样做时,他笑笑说“带动农民一起致富。”他说,帮助农民是一名民营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谭运寿认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既要充分利用阳光和沙滩资源,又要注重提升海南旅游文化品位,促进海南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咖啡产业,创立优秀咖啡品牌,把休闲度假旅游、旅游观光名牌产品以及咖啡文化三者统一起来,形成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一个品牌。
在我国,咖啡种植的地区主要有云南、海南、广西等地,全国咖啡种植面积约为49万亩,云南种植面积48万多亩,占全国咖啡种植和产量的98%以上。随着星巴克、雀巢、麦斯威尔这些国外咖啡巨头开启了在“茶的国度卖咖啡”的历史,云南的后谷咖啡成为中国第一匹闯入咖啡界的“黑马”。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总消费额将达到500亿美元,整个产业链所衍生的市场空间,将有数千亿美元
助推海南咖啡产业做大做强
企业要成长,发展是硬道理。多年来,谭运寿董事长一直在坚定不移的按照自己的速度前进。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时机和技术成熟了就走得快一些,技术不成熟就走的慢一些。总之是不能倒退。”
谭运寿董事长说,目前阻碍公司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资金短缺。引进一个咖啡速溶设备,最少需要3000万元人民币,这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小企业来说是很大的负担。因此希望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台有关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以市场为导向,规范咖啡行业准入规则,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发展壮大咖啡种植、供应、生产、销售和消费产业链。
由省政府牵头,主要部门负责,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参加,共同调研讨论制订海南咖啡产业发展规划,对咖啡种植基地、种植面积、种植技术等做出全面的评估与引导。
通过大力宣传与推介,提升海南咖啡在世界的知名度及影响力;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海南咖啡文化。在海南咖啡的主产区澄迈县大力兴建咖啡文化山庄、咖啡旅游农尝咖啡休闲宾馆等旅游休闲设施,打造集生产示范基地、旅游观光休闲胜地为一体的海南咖啡文化著名品牌。
做大做强海南咖啡产业,产业和资源的整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其中更需要一批实力强的领军企业。海南应该将一些小型咖啡企业合并成大公司进行扩张,或是邀请外部投资公司来助力。
回报社会是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当我们问起谭总如何看待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这一问题时,他停顿了一会儿,笑笑说:“邓小平曾经说过‘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作为企业家的我们先富起来了,有了钱。除了自己花销的部分外,其余的钱要做对企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钱永远是花不完的,也挣不完,通过我们的帮助,让老百姓富起来了,大家都会记住你的。”
谭总跟我们介绍,除了免费提供咖啡种苗和技术,带动福山镇周边农民种植咖啡致富,以及资助贫困孩子上学外,最近他还支持帮助澄迈富朗村搞文明生态村建设,帮助儋州千古盐田开发旅游景点。
(中华工商时报海南记者站、海南省工商联调宣处 联合撰稿)
相关附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