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非公动态

一个无锡中小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2016-09-19 字号:【

在太湖新城一隅,雪浪输送机械有限公司看上去和普通的民营企业毫无二致。这曾经是一个普通的机械加工型企业,与数以万计的民营中小企业一样,在市场的激流中打拼、沉浮。 然而,这块牌子很快将被另外一块牌子――“雪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所取代。就在数百里之外的上海,由雪浪机械设立的上海康恒环境研究所已经运作了一年多。不久之后,研究所将迁回无锡,成为雪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更大的变化还在于:6月份,企业将完成股改,并择机以环保概念在创业板上市。 这一切,显然不是巧合。这家原本从事冶金行业的粗放式民营小企业一跃成为环保产业的佼佼者,每年以翻倍的速度裂变增长,在大批中小民营企业渴求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华丽转身”具有别样的样本意义。技术创新,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图腾” “1000万元添加一套大型设备,不如50万元聘请一位专家”。这是公司董事长杨建平对记者说的开场白,言语中透露出一丝得意――这是他十几年前创业时的观点,如今依然非常适用。在雪浪土生土长的他,散发着乡土气息,但国营企业8年技术骨干的经历,使他对技术创新有着一种特别的执着。 起初,杨建平“花钱请专家”的概念,事实上是对技术创新的一种懵懂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模仿和再创新。尽管如此,内在的创新冲动使雪浪机械十年间从“小舢板”逐渐变成了一只像模像样的“船”,只是,依然在传统领域颠簸。 和众多草根企业一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雪浪机械碰到了发展的“天花板”。而突破天花板,来自一次偶然的机会。7年前,在广州的一次洽谈会上,杨建平拿到了一张垃圾焚烧设备加工的订单。为了这张订单,公司专门成立了技术小组,请来了行业专家,进行技术攻关。尽管这仅仅是一次吸收再消化式的技术创新,但这张订单所赚取的利润,令杨建平感到惊讶。于是,他对原有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二次创业的激情也被点燃了。 “要占领行业制高点,必须要有自主研发的东西。”伴随技术创新而来的,是可观的利润。这种最直接的利益驱动,使杨建平对自主研发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杨建平说得很坦白:核心技术真是个好东西,以前做加工,利润都是透明的,差不多就是10%左右,现在做研发,利润率外人根本看不清,盈利空间非常大。 “我最喜欢和研发人员一起聊天、讨论,这远远超过我对生产管理的兴趣。”杨建平想表达的是他对技术创新的看重。 产业转型,跨入低碳环保新领域那次偶然的机会,使雪浪机械一脚踏入了环保行业。从此,雪浪机械进入了垃圾焚烧、粉尘利用和环保再生资源的崭新领域。在这个全新的领域中,这家民企用自主研发的拳脚敲开了新兴产业的大门。"环保产业前景广阔,我非常看好。"杨建平庆幸自己抓住了一次机遇,进入了一个富有巨大想象空间的领域。 垃圾焚烧炉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环节都有核心技术的支撑。几年的跟单生产,让雪浪机械逐步进入了垃圾焚烧炉技术装备的前沿。走出环保产业"入门"阶段的杨建平逐渐认识到,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与垃圾焚烧炉相配套的设备都可以分给其他企业进行加工生产。 随着企业研发能力的倍增,与垃圾焚烧炉相关的一项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横空出世。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合作中,雪浪机械以每年订购西门子公司5台核心部件为条件,与西门子公司谈起了每年5%核心技术的国产率。加上研发人员的努力开发,焚烧炉中最为关键的高速旋转喷雾头的生产技术在2008年被雪浪机械获得,雪浪机械因此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达到欧II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标准的生产企业。"微笑"轨迹,划出一条精彩弧线 如同杨建平憨厚的笑容,雪浪输送机械沿着"微笑曲线"向两端走出了自己的精彩线路。 记者在雪浪机械的最新公司构架图中看到,研究院成为一个"总纲",在它的下面,有上海康恒环境研究所和球团研究中心两大分支机构。前者是去年3月份与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日本日立造船共同成立的,为企业在垃圾焚烧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未来的2-3年里,烟气排放标准可达欧Ⅲ标准的垃圾焚烧炉将在这里研制成功。后者则与宝钢研究院合作,将在灰资源利用研究方面寻求突破。 在人事结构方面,记者发现,公司200多名员工中,技术人员有98名,占总人数的45%,其中,海归人员5人,博士和硕士23人,占技术人员的28%。 全新的公司构架为"微笑曲线"提供了支撑。在其业务组成中,技术研发和系统总包成为公司的业务核心,在公司销售的占比从2008年的70%上升到2009年的90%,而传统制造业则从2008年的30%下降到2009年的10%。杨建平说,公司业务正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作为曲线底部的传统制造业将外包出去。 转型让杨建平最直接和强烈的感觉是,赚钱容易多了。"以前一年做1个亿的销售非常累,现在一张订单就轻轻松松做到5000万元。"全球金融危机成为雪浪机械的爆发点。国际金融危机后,环保低碳盛行,环保产业展示出新的生命力。企业销售从2008年的1亿多元,突破增长到2009年的3.5亿元,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被刷新成6亿-7亿元。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