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非公动态

常州民企产学研之路:“研”在院所、“发”在常州、“赢”在各方

发布时间:2016-09-19 字号:【

常州市一批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正在一跃成为新兴产业的排头兵。依靠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新誉风电、天合光能进入新能源领域,千红药业进入生物制药领域,安格特进入新材料领域,远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微型声学器材供应商…… 作为常州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常州科教城见证着产学研合作机制体制创新从试验,到成熟,到繁荣。2006年6月10日,这座刚建好的“空城”突然热闹起来。中科院副院长曹健林带着中科院下属21个研究院所负责人聚在常州科教城,向常州的企业家们展示了132项科技成果,这让常州的企业家们兴奋不已,也激起了企业家们科技创新的热情。当年11月,南大研究院与中科院常州中心先后成立。在此后的2年半时间里,一大批大院大所大学到这里安营扎寨。其中,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已成为中科院建得最成功的两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有13个研究所在科教城设立分中心,组建了6个研究所,建成了14个开放实验室,与企业共建了11个研发中心。目前,已有16所著名高校在科教城设立了研发机构和项目孵化基地。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8所高校在科教城设立了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则针对目标产品,建立企业化运作的孵化和产业化基地。经过创业辅导、政策扶持、战略投资人进入等系统化的培育,一批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常州天禄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益茂纯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已经顺利毕业,转至国家高新区和武进高新区产业化,累计投入近16亿元,预计达产后新增销售36亿元。 诚信务实、权责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合作机制,是常州在探索产学研合作中创造的“常州模式”,使“研”在院所、“发”在常州、“赢”在各方的目标正在变成现实。“常州模式”探索的利益机制、组织机制、永续发展机制等,正发挥出强大的凝聚力,大学大院大所和企业在政府的强势推动下,达到柔性灵活的融合。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