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 隆德做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就是灵魂,想要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就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克隆文化”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分析企业发展的全新体验: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俨然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而历经五千年,日久弥新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给企业注入生命活力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有形和无形的双重效益。 克己复礼 隆德做人 ——臧克细论“克隆文化” 基层领导如果不关心员工的疾苦,即使业绩再突出也会被认为是不称职的表现;干部人手一册论语,员工人手一本《弟子规》,不仅要熟读,更要运用;董事长以孝为核心亲自给员工上伦理课,一千多人在大车间里整整站了五个多小时…… 这些都是中国最大的机械密封和大功率磁力驱动泵生产企业——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的独特之处。不同的企业文化自然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及提升产生不同的影响。上述这些毕竟还是一种文化表象,而解析“克隆文化”深刻内涵最为理想的人选,当然就是克隆集团的创始人、“克隆文化”的积极倡导者、臧克。为此,记者近日专程赶往丹东,在克隆集团总部对臧克董事长进行了专访。 重塑企业的伦理文化 做企业与做生意不同,要学会用道德规范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调节。换句说,就是要遵守规则。那些不守规则,甚至破坏规则的企业是很难做长久的。 ——臧克 尽管工作很忙,但臧克董事长还是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而专访的话题则是从“克隆”的来历展开的。 臧克董事长告诉记者,早在四年之前,他们就开始在公司内部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并且初见成效,员工的道德水准和综合素质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此基础之上,他们又进一步提出“克己复礼,隆德做人”的理念,以此来诠释“克隆”的内涵,并重塑企业的核心文化。而“克隆” 则正是对“克己”和“隆德”这两种传统伦理思想的凝炼与统一。由此开始,“克己复礼,隆德做人”这八个字,不仅成为克隆文化的核心思想,更成为每一个克隆人规范和指导自身行为的座右铭。 臧克董事长解释说,“克己复礼”是对每一个人都公平存在的理念,其核心就是克制自己、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不论你在什么岗位,什么层次,如果心中有“克己复礼”这样的座右铭,去遵循规则、遵章守纪、遵从风俗、尊敬组织、尊重承诺;顺应规律、顺应民心、顺应潮流、顺其自然。那么对企业、对个人都会带来好处,会帮助我们去成为一个正人君子,成为一个仁人志士,会帮助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隆德做人是克己复礼的补充和延续。“隆德”就是崇尚道德的意思。学习伦理,崇尚道德,约束自己在纷杂的社会环境下坚守正确的信念,选择正确的途径,以实现远大的人生目标。 他进一步指出,无德不能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是为了做人,隆德是为了更好的做人,无德则无以做人。企业伦理在企业文化中属于社会文化层面,它是通过道德规范来调节企业和员工行为的。以往大家认为,管理企业主要靠制度。现在则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再科学的制度也只有在与伦理教育结合起来之后,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管理从培育员工的良知做起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一项工作,那就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唤回做人的良知,用思想影响行动。我经常对员工们讲,“你可以不敬业、不爱岗、不忠诚于我们这个企业,但你一定要孝顺。因为孝不仅是道德的基础,更是人性的底线。” ——臧克 臧克董事长认为,市场经济对传统的伦理观念形成了挑战,其在赞成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却也在有意无意间陌生和淡化了人际间的亲情交往。主张感恩与回报思想的孝道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得越来越浮躁的人们来说,则有如一泓清泉。 他坦言:古人说,百行“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狭义的“孝”是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等。广义的“孝”则是对于国家、社会、企业、领导、下属、同事的一种责任。这时,“孝”已上升为另外一个伦理概念——“忠”。所以说,“忠诚”是建立在“孝”的基础之上的。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中亦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中国传统孝文化中提倡的诚信道德敬业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一脉相承。而育人则不仅是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家对员工和社会的责任。 臧克强调,要实现孝道,首先必须有克己精神。所谓克己是要挑战自己,用理智去约束、控制战胜自己本性中的潜意识,这是非常难的事。人的本性是“趋于利”的,而且是“利己”而非“利人”。“趋于利”本来是没有什么错的。大家为利益而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组织和组织成员的共同目的。但在“利己”的过程中往往要付出“损人”的代价,这就需要用“法”和“理”来平衡。在企业中,“法”就是制度,而“理”就是文化。我们要让每个员工都能明白,由于我们赖以生存、发展条件的90%以上,是靠别人提供的,而且是无偿得到的。所以我们也必须把获利分享给别人。分享越多,反馈越多,获利也就越多。以“孝”为代表的分享,是道德是规则,也是成功之道。 化解危机,靠“智”更靠“魂” 无论冬天有多长,春天总会到来。应对危机不仅需要凭借企业的硬实力,同样需要依赖企业的软实力。在危机面前,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应该具有大智大勇,应该讲求人文关怀,在保全企业的同时,切实维护员工利益,依靠集体的力量,走出企业生存发展的新路子。 ——臧克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魂魄,企业文化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格局。这在克隆公司体现得特别明显。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克隆公司在短短一周内,就向灾区人民赈灾捐款127.8万元,其中,臧克董事长以克隆集团和双灵寺的名义捐款100多万元。而公司这几年在公益事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已达数百万元之多。 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支柱,在危机面前往往一目了然。在某种意义上,企业上升阶段进行的文化构建,只有经过危机阶段的考验和锤炼,才能提升为全体员工的共同意志,成为渗透在企业群体思维中、体现于人们行动中的高度自觉。 从2008年下半年起,全球金融危机对克隆公司经营生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订单和回款逐渐减少。进入2009年,情况越来越严重。面对危机,公司领导班子一方面采取稳健措施,确保销售计划的可行性和市场的稳固性。以2009年1-4月为例,由于将风险控制在事前,所以货款回收率虽较上年有所降低,但企业的经营并未受到资金的影响,整体运营状况良好;一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样以2009年1-4月为例,公司的利润率为13.058%,上年同期为12.53%,好于上年同期。而员工思想的稳定和行动的统一,更成为克隆逆势上扬打下坚实的基础。 谈及与此,臧克说,尽管形势严峻,但并不是说就没有希望。何况克隆有上千名素质良好的员工,有20多年牢固的市场基础,有崇高的商业信誉,有自己成熟的企业文化。越是面对困难,人越要讲精神,企业越要讲文化力。金融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信心的丧失。最终战胜危机,并把危机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机遇,这首先需要我们打造企业之“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也是化解危机的长远之道。 相关链接一: 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办于1988年,是中国最大的机械密封和大功率磁力驱动泵的研发、制造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制药、发电、造纸、食品、航空、航海等众多领域并远销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克隆公司获得“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 “全国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先进集体”、“辽宁省资信等级AAA级”、“辽宁省纳税信誉等级AAA级”、“辽宁省综合实力百强私营企业”、“丹东市社会贡献、依法纳税双50强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关链接二: 臧克,1952年11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任辽宁省政协委员、丹东市政协常委、丹东市工商联(总商会)会长等职。曾荣获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党员、辽宁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辽宁省创业企业家、辽宁省光彩事业先进个人、辽宁省工商联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丹东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成为丹东地区首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民营企业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