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廊坊新奥项目抢“鲜”看
5月1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盛大开园。由此,世博会将展开184天的精彩旅程。此前的4月20日,世博园开始试运营。25日,记者有幸与众多游客一起走进世博园,抢“鲜”体验了精彩的世博,目睹了世博会新奥3个参与项目的“风采”。 能源,“取之有道,用之有节” 欢快转动的白色风车,汩汩流动的绿色微藻,如向日葵一般的太阳能电池板,在世博会国家馆33米层“低碳未来”展区,这些新鲜的装置带给了游客全新的体验和感知。 在通往“低碳未来”展区通道的屋顶,挂满了一个个透明的“气泡”,这些都是二氧化碳。走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量碳排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与改变。而诸如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正是人们为保护地球家园而凝结成的“智慧结晶”。 “这管子里绿色的液体是什么?”“微藻还能制油啊。”“光伏电池板还能追着太阳动。”不少游客驻足展区,饶有兴趣地观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还不时在电子触摸屏上互动体验。一位来自江苏的游客说:“这里展示的内容很有新意,尤其是微藻制油,让我了解到一些清洁能源方面的新知识,认识了一些新技术。这非常有意义。” 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要“取之有道”,更要“用之有节”。以荣威纯电动车E1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展示、倡导出行乘坐公共交通等等,“低碳未来”展区告诉人们——低碳未来,应该由我们每一个人不懈追求和创造。 世博园试运行期间,每天约有5万人到国家馆参观。“低碳未来”展区,聚焦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理念,为广大游客给出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师法自然”的“中国式回答”。 家居,追求生态享受 在世博园“最佳城市实践区”,一栋灰白相间的4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唯一代表上海参展本届世博会的实物案例——“沪上·生态家”。 在“沪上·生态家”的入口处,一组由玻璃管构成的围栏别有特色,因为管子里流淌着绿色的微藻。顺着围栏,就走进了自然、温馨、舒适的“家”。在这里,参观者能通过实物、图片、视频、互动体验等方式,形象地感受到我们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除了设计简约、风格清新的家具装饰外,“沪上·生态家”最大的亮点在于居住环境的“生态”。绿色的植物、鲜艳的花朵无处不在,微藻屏风能吸收室内的二氧化碳,风光互补发电让建筑“产能”……整座建筑在追求舒适的同时,也在向“零能耗”的目标靠近。 4楼“竹林乐园”,在翠绿的竹子掩映之下,标有“生物质能”、“太阳能”、“氢能”、“风能”等蓝色字样的触摸屏前围满了游客。在太阳能互动触摸屏前,一个小姑娘在家长的指点下玩起了小游戏。通过小游戏,可以让像她这样的青少年直观地认识到一些新能源的种类。 “沪上·生态家”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自试运行以来,每天的游客都络绎不绝。他们也在不断改进、完善服务工作,以便更好地迎接世博会开幕后来自八方的宾朋。 “沪上·生态家”,让“生态”二字名至实归。 交通,倡导绿色出行 在世博园内,游客将会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出行? 作为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市政府与科技部合作,示范运行1017辆各类新能源汽车,为世博会提供交通服务,以“绿色出行”理念助力低碳世博。有了这些车辆,世博园区客运交通将实现“零排放”,园区周边交通的排放量也将大大降低。 在世博会期间示范运行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96辆为氢燃料电池车——观光车100辆、大巴6辆、 VIP轿车90辆。 世博会期间,这196辆氢燃料电池车每天需加注氢气600多公斤。为保证氢气供应,由新奥运营的世博园氢燃料加注网络业已形成。加氢站、移动加氢车,将为世博会交通提供安全、便捷、及时的加氢服务。 世博加氢站位于浦东新区济阳路,就在世博园附近。这几天,加氢站员工正在积极筹备,调试设备,确保世博会正式开幕后加氢站能安全、顺畅运营。 除了氢燃料电池车,还将有数百辆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穿梭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内,成为游客绿色出行的主力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是打造“科技世博”、“低碳世博”和“绿色世博”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动诠释。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