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民营企业开始自觉转型
3月30日晚的南通市更俗剧院,上演着一场群英会,堪称南通市民营经济界年度“奥斯卡”的“三名之春”颁奖典礼在此举行。接受访谈时,16位获奖企业家和大家共同分享逆势成长的奥秘,力推变革的经验。尽管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自主创新,自觉转型。 创新战胜危机。一个曾经濒临绝境的锅炉企业,靠主攻低碳新能源装备,致力于高科技环保节能型锅炉的开发,改制后跻身特种锅炉行业全国十强。万达的成功,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科技创新对推进现代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谈到科技兴企,万达锅炉董事长宣炎明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当年,上任伊始的宣炎明面对单一的产品、低迷的市场,坚持走靠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企业从市场需要出发,消化吸收高校科研成果,开发高新产品,寻找新的定位:垃圾焚烧锅炉、纯烧秸秆发电锅炉、纯低温余热联产发电锅炉……老炉烧旺了团团新火,去年销售额达6.4亿元。“有些企业,看来平淡无奇,危机来临,却如水中巨石,水落时显露峥嵘。”东成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在危机中傲立风雨、率先突围的企业。起草石材切割机国家标准,投巨资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调整营销策略,借助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启东老乡搭建销售网络;下调产品价格,打压假冒伪劣产品的利润空间;在20多个马德里条约国成功实施商标国际注册,从源头上构筑严密的国际化品牌保护网……一系列创新应变之举未雨绸缪。当金融海啸肆虐之时,当外销需求急剧下降之时,东成以更加稳定的产品质量有力拉动销售,去年实现销售收入7.28亿元,比2008年增长53%。 在吴建眼中,创新并非高不可及,而是点点滴滴的改进。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江苏润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4年后,船舶舱盖产量已成世界第一;2008年起全力打造中高端起重机品牌“杰马”,造出目前国内起升高度最高的海上工程起重机;2009年进军停车设备市场,以自有品牌——“普腾”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在上海、南京铺开销售网络。“企业创新不能急功近利,要耐得住寂寞,要坚持长期稳定的投入。”吴建说。由于公司产品牢牢握住了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2009年,润邦股份逆流而上,全年实现销售11亿元,比2008年增长30%,纳税总额近1个亿。 创新助推转型。 最早提出“一体化情感家纺”新定位,采取特许加盟连锁式销售模式,斥巨资邀请范冰冰出任品牌形象代言人……凯盛家纺的每一次出招,都会令同行刮目相看。在家纺这一传统产业中打拼20多年,秦瑞岗每一次深思熟虑后的先人之举,都绝非冒险,而是家纺由“织造”向“智造”转型的精彩演绎。 “民企唯有通过创业实现守业”,近年来,草根出身的秦瑞岗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凯盛家纺在高速成长后自觉选择转型升级。“家纺业已迈进创意时代,通过研发、创新、创意,提高产品附加值。” 民企自主创新包括两种模式,一是科技创新,二是商业模式创新,二者都十分重要。在经营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的当下,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更能创造奇迹。南通人熟知的文峰集团,在突出商贸、酒店两条传统主线的同时,新辟房地产、汽车销售两大亮点。董事长徐长江透露,公司股票即将上市。显然,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南通本土民企愈发重视资本的力量,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两种方式并用,正是经济发展主体创业创新、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和生动实践。 创新抢占先机。2009年末,田晓宏作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将泰禾集团总部从上海迁至如东,成为“新南通人”。外人觉得难以理解,田晓宏却底气十足:“十年以后将证明,江苏的希望在南通,长三角的机遇在沿海!”事实也证明了田晓宏的眼光:2004年的一片荒滩,如今已崛起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 历经11年的艰苦耕耘,桑夏太阳能终成行业的领军企业,董事长赵峰深谙持续创新、领先一步的重要性。桑夏推出的“双核”家用热水器,突破了行业此前的保温极限;在家用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之时,桑夏又挺进商用机领域谋求技术突破,研发出适用于宾馆、单位的太阳能集中供热成套设备,为企业实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作为自主创新的“老典型”,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明达也在谋求新突破:由单纯技术创新向整合研发方向发展。今年年初,南通富士通牵头组建了“中国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就是在整合、集成基础上,从产业链中选择创新能力最优的企业,构建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自主创新“双赢”模式。石明达认为,有了创新联盟平台,便于企业抱团创新,为成功转型提供新动力。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