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转腾挪:大平台支撑大发展 ——德清经济开发区“奋战二年、进军十强”系列报道之一
这是德清经济开发区三年发展中令人赞叹的一组数字: 2006年,工业总产值52.6亿元。2009年,工业总产值122亿元; 2006年,企业实现税利3.8亿元。2009年,企业实现税利8.5亿元; 2006年,“亿千”企业仅安泰、华莹电子、华丝3家。2009年,“亿千”企业已达11家。 …… 2006年,德清经济开发区着手准备体制改革,这一组鲜明的数据足以见证开发区理顺体制后的迅猛发展。 “奋战二年跨入全省省级开发区十强行列”!在不久前召开的德清经济开发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新的奋斗目标吹响了跨越发展的“冲锋号”。 “要实现‘进军十强’,必须建设大平台,实施大招商,发展大产业!”德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字字铿锵。 进军十强,首推大平台建设! 今年,我县工业发展进入“平台期”,作为德清工业经济战线上的“主力集团军”,开发区更加感受到了自身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当前,工业用地已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据开发区有关招商人员介绍,仅2009年,因迟迟等不到土地指标而转投它处的项目就有10多个。 没土地,如何建设平台? “开发区的平台建设,不能再简单地理解为‘新铺’。”在采访中,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沈国财强调说,“奋战二年,就要眼睛向内,以各种手段‘组合拳’,搭建大平台,誓向现有平台要产出!” 清理闲置土地,是开发区集约节约土地的重要手段。去年,开发区针对土地制约难题,重拳出击,坚决清退那些长期占而不开发的项目业主,共腾出土地600亩,自重新投放到招商战场上后,已成功吸引泰德机械、亿弘润、盛立华电器、联海玻璃等众多优秀企业入户。现如今,这些闲置土地“废土”变“热土”,又都有了用武之地。 “清理闲置土地是个烫手山芋!但是,只有用活开发区的每一寸土地,才更有机会进军十强!”下一步,开发区还要全面梳理入园企业用地情况,切实了解每一个项目的土地余量、每一块闲置土地的闲置原因,根据不同闲置资产的不同类型,采取权益托管、协议收回等形式,有的放矢地进行盘活。 提高容积率,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土地利用率,是开发区集约节约土地的又一个手段。贝特日用品“借天生地”,建设两层厂房,现在,贝特的厂房已是开发区的“样板房”,时常有外地的企业前来“取经”。鼓励企业向空中或地下要地来建标准厂房及其配套生活设施,严格控制企业非生产性建设用地,已成为开发区建设大平台支撑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 亩产高才是真英雄。去年,全县土地亩产税收贡献十佳企业中,开发区的振能天然气有限公司名列榜首,每亩产值达1200多万元。杭化科技、恒坤电力、凯喜雅体育用品等企业也都进入了“十佳”之列。以“亩产论英雄”的节约集约用地方式,正成为开发区许多企业的自觉行动。 开发区要成为全县“亩投入、亩产出”的样板区。下一步,开发区还要进一步深化“亩产论英雄”理念,推出单位面积投入产出、厂房容积率等多项立足于“资源减量”的措施,加大对提升德清产业节能减排、提高产品层次的项目的投入,使引进项目在“变轻、变绿”中加快发展。 变问题为优势,变屏障为动力,关键是看做怎样的选择。低丘缓坡曾是阻碍德清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制约问题,也是龙山村、秋北村百姓致富的主要屏障。2007年,开发区创新思路,打破传统建设模式,向开发低丘缓坡要空间、要土地,着力化解无地招商矛盾。现在,在一期897亩龙山区块,杂草丛生的小土坡已被平坦的道路、现代化的厂房所替代,以往寂静的土坡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低丘缓坡开发利用为开发区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今年,在进一步加快一期路网工程建设,加快企业入驻的同时,将及早启动二期1.2平方公里的场平工程,同时抓紧实施秋北区块1700亩填土工程及秋山安置新区填土工程。 抢先一步,才会超前。开发区还将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积极做好开发区总体规划调整衔接工作,为引进更多的“大、好、高”项目提供发展平台,为进军全省省级开发区十强打下基础。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