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重点产业成为发动徐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今年以来徐州依托现有优势培育新兴产业,通过规划引领、市场催育以及平台支撑,新兴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同时狠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四大千亿元产业和三个500亿产业的“4+3”产业发展格局已具雏形,成为发动徐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对于徐州民营企业江苏中能来说,08年的冬天特别难熬,全球硅材料市场受到重创,多晶硅价格由最高时的350美元/公斤跌至40多美元/公斤,危机面前,作为徐州新能源产业的民营龙头企业,江苏中能在扩张产能的同时,创新研发更为密集,从“太阳能级”向“电子级”迈进,启动多晶硅拉棒切片基地以及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V型反转”,江苏中能成为徐州新能源发展的新亮点。 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江游:公司明年的产能将是2000兆瓦的规模,在全世界排名前二位。在太阳能发电站方面,将根据中国政府的有关政策以及世界太阳能行业的政策将拓展太阳能发电站。 2009年,徐州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前三季度全市新增省级民营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能源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中能多晶硅年产量近万吨,成为亚洲最大的硅材料生产基地,总投资6.76亿元的艾德太阳能电池片、总投资6.7亿元的萤茂电子触摸屏等大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大力扶持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成为徐州民营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徐州市工商联常委企业金虹钢铁,投资3亿元的100万吨特钢生产线项目下个月即将投产,诺大的厂房内,冷床、煤气发生炉、加热炉等行业内最新的设备一字排开,蔚为壮观,已经花甲之年的当家人在说起新老生产线,直说“没法比”。 新生产线)产值每年能达到40亿,比原来的生产线效益增加3倍,原来的原钢每吨的效益在3%左右,这个能达到10%到15%。特钢主要用在高层建筑、桥梁、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上。 没法比,背后是金虹转型升级画出的优美发展轨迹:规模提升,科技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与竞争力也随之提升,同时节能减排也在提升。 公司董事长李绍云说,原来用的加热炉烧的是煤,现在烧的是煤气,原来耗煤量每吨钢达到90公斤,现在减少30%,达到65到70公斤,从电上这个节能减排也减少30%,小时产量150吨,产量提高了能源也节省了,生产成本也大大节省,原来每吨轧钢生产成本在250块钱,现在160到170块钱。 2009年,徐州全面推进“4+3”产业布局,强化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能源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其中装备制造业成为徐州市第一个超千亿的产业,多晶硅产量跃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同时继续壮大煤盐化工、冶金和建材三个500亿产业,拉长做粗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同时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增量替换,促进提档升级,三大产业的份额持续扩大。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