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枝官——农民企业家的帮扶情怀
来到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大开门村委会坝分田小组,成排的别墅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显眼,房前晒着金黄的玉米与绿树相映成趣,不少人家门前停放着小轿车,一幅新农村美好生活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几年前,这里还是老旧的土坯房,以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业为主,基本靠天吃饭。2013年,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枝官响应“千企扶千村、脱贫奔小康”扶贫行动号召,来到坝分田小组进行走访调研,最终确定了“抓就业、建新居、促增收”的帮扶措施,公司先后投入资金近8000万元,为86户贫困户修建新居,同时吸纳小组人员到公司上班,带动小组每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企业在地方的发展,需要依赖当地政府和群众支持,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回报社会就成了一种责任。”李枝官承诺,新平县内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只要愿意到公司就业,都优先与其签订劳动就业合同。几年来,公司先后解决了新平籍劳动力6000多人就业,企业里新平本地农民工占到了90%。另一方面,针对大开门社区小团山、营排、甘棠桥、大平地等村小组出行难等问题,集团出资700万元,与新平县政府共同修复了213国道。同时,与公司业务配套的第三产业,李枝官没有选择自己经营,而是敞开胸怀与本地企业合作,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多年的帮扶工作中,我体会到只有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帮助他们实现长久脱贫。”李枝官介绍,公司针对当地员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接受能力较差等情况,每年投入200万元对他们进行文化提升、安全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36岁的李倩是土生土长的新平人,她告诉记者,自己文化程度不高,2004年进入公司时无一技之长,在公司学会了开行车,并拿到了《行车工从业资格证书》,每月有了3000多元工资,如今还有了私家车,日子渐渐有了滋味。此外,集团还采用从外引进人才,通过“传帮带+专业培训”的方式培养本地人才,企业中如今已成长起不少新平籍技术人才。
“由于家境贫寒,我没能圆大学梦,新平县一些学子也面临这样的困难,我希望他们不要留有遗憾。”李枝官一直致力于帮助农村改善办学条件,他先后捐资30万元,帮助45名学子顺利进入大学就读。扬武中学有一座“爱心桥”,搭建在该校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这源于李枝官一次外出,见孩子们过马路没有安全保障,便出资协助学校解决学生出行安全问题。
多年来,李枝官与仙福集团累计为地方扶贫和公益事业捐赠2亿多元。“看着周边村落的路水电都通了,绿化搞起来了,这里面有企业的一份力,我自己也特别欣慰,这对我们企业来说是责任,也是荣幸。” 李枝官感慨。 记者 郑海燕
几年前,这里还是老旧的土坯房,以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业为主,基本靠天吃饭。2013年,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枝官响应“千企扶千村、脱贫奔小康”扶贫行动号召,来到坝分田小组进行走访调研,最终确定了“抓就业、建新居、促增收”的帮扶措施,公司先后投入资金近8000万元,为86户贫困户修建新居,同时吸纳小组人员到公司上班,带动小组每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企业在地方的发展,需要依赖当地政府和群众支持,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回报社会就成了一种责任。”李枝官承诺,新平县内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只要愿意到公司就业,都优先与其签订劳动就业合同。几年来,公司先后解决了新平籍劳动力6000多人就业,企业里新平本地农民工占到了90%。另一方面,针对大开门社区小团山、营排、甘棠桥、大平地等村小组出行难等问题,集团出资700万元,与新平县政府共同修复了213国道。同时,与公司业务配套的第三产业,李枝官没有选择自己经营,而是敞开胸怀与本地企业合作,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多年的帮扶工作中,我体会到只有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帮助他们实现长久脱贫。”李枝官介绍,公司针对当地员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接受能力较差等情况,每年投入200万元对他们进行文化提升、安全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36岁的李倩是土生土长的新平人,她告诉记者,自己文化程度不高,2004年进入公司时无一技之长,在公司学会了开行车,并拿到了《行车工从业资格证书》,每月有了3000多元工资,如今还有了私家车,日子渐渐有了滋味。此外,集团还采用从外引进人才,通过“传帮带+专业培训”的方式培养本地人才,企业中如今已成长起不少新平籍技术人才。
“由于家境贫寒,我没能圆大学梦,新平县一些学子也面临这样的困难,我希望他们不要留有遗憾。”李枝官一直致力于帮助农村改善办学条件,他先后捐资30万元,帮助45名学子顺利进入大学就读。扬武中学有一座“爱心桥”,搭建在该校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这源于李枝官一次外出,见孩子们过马路没有安全保障,便出资协助学校解决学生出行安全问题。
多年来,李枝官与仙福集团累计为地方扶贫和公益事业捐赠2亿多元。“看着周边村落的路水电都通了,绿化搞起来了,这里面有企业的一份力,我自己也特别欣慰,这对我们企业来说是责任,也是荣幸。” 李枝官感慨。 记者 郑海燕
相关链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