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专题专栏汇总>万企帮万村>各地进展

安徽省池州市工商联“四举措” 凝聚民企合力 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7-08-11 字号:【

  2016年4月,全市“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以来,各级工商联团结凝聚广大民营企业,聚焦精准、结对帮扶,全市“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初见成效,受到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欢迎。2016年5月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专题调研组在池调研期间,对我市精准扶贫工作以及天方茶业集团、市矿业商会参与精准扶贫行动的做法给予较高评价。同年8月26日,《人民政协报》对池州市因企制宜、发挥商会组织在精准扶贫方面的作用给予肯定。
 
  一、营造“氛围”。通过召开座谈会、精准扶贫对接会、扶贫工作推进会和发放《池州市动员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攻坚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活动内容;依托市联网站、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扶贫帮困、产业扶持、公益帮扶等精准扶贫事迹,进一步营造活动氛围。

  二、精准“对接”。一是对接商会,结合会员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能力、帮扶村贫困户的现状,采取商会帮村、会员企业帮户的模式,开展有针对性地帮扶。二是对接龙头企业,对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由龙头企业实行带动,从技术、资金、销售渠道上予以支持,并推动双向选择,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推荐到企业务工。三是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摸清致贫原因、梳理脱贫方向,因户施策,制定脱贫计划。

  三、形成“合力”。做好“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工作,形成合力是关键。市县(区)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明确了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在工作中,各级工商联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的支持。 

  四、精准“施策”。商会组织和民营企业家因地制宜、创新途径开展结对帮扶,积极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突出产业扶贫。立足当地资源和产业基础,引导民营企业发挥优势,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实现扶贫由单纯“输血”向“造血”转变。天方茶叶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形式在莲花村建立了2.7万亩茶园,带动3万余茶农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安徽青阳鑫瑞矿业、白马山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银贵,多措并举帮助乡亲脱贫致富。他与村集体共同开发山场竹材资源、租赁村里闲置的房屋,每年给村集体带来收入3万元,投资兴建鑫瑞矿业有限公司,每年为五梅村带来5万元的收入。为帮助重度残疾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市工商联组织实施“重度残疾人户用光伏扶贫项目”,募集专项资金 100万元,帮助重度残疾人建立户用光伏电站。开展就业扶贫、智力扶贫,引导民营企业为结对村提供就业岗位,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可持续就业能力。矿业商会要求会员企业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积极引导企业借助人才优势开展智力帮扶,对结对村的年轻人进行职业培训,为其就业和创业提供智力支持。市餐饮商发挥会在烹饪方面的技术专长,将仙寓镇莲花村作为旅游扶贫技能培训基地,采取名师走下去和贫困户请上来的方式开展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贫困户就业创业的能力。开展公益扶贫,号召广大非公经济人士继续弘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光彩精神,开展扶危济困活动,通过捐款捐物、助学、助老、助残、助医等形式,改善结对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安徽天路集团采取公司+基地的形式帮助贫困村发展、销售农特产品,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农产品,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同时还投资360万元帮助结对帮扶村七都镇银堤村修建水毁道路。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通过村企对接,企业家用自己的创业经历教育和激励结对帮扶的困难群众,帮助他们改变陈旧观念和等靠要的思想,坚定发展信念,实现从“他扶”到“自立”的转变。 
 
  截至2017年4月底,全市进入“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的民营企业有96家,精准帮扶1080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涉及5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产业扶贫投入资金5182万元,公益扶贫投入资金484万元。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