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专题专栏汇总>万企帮万村>各地进展

扛起社会扶贫责任 村企共建互助共赢

发布时间:2017-09-01 字号:【

扛起社会扶贫责任 村企共建互助共赢
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  赵少智

  近年来,甘肃省高度重视发挥非公经济人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先后开展了“村企共建”“民企陇上行”“光彩事业”三大扶贫品牌活动,为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投身脱贫攻坚搭建了有效的平台。2016年1月在融合以往三大扶贫品牌活动的基础上启动了“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049户企业与1235个贫困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实施项目2321个,投资金额20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2万人,脱贫9444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争取全联支持,动员商会对口帮扶

  2012年11月全国工商联与省政府签署了“民企携手甘肃,助推跨越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省被确定为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唯一对口帮扶的省份,全国工商联31个直属商会、甘肃省45家商会与我省21个贫困县对口帮扶。据统计,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在甘肃投资达到26.85亿元,我省商会投资达到434.91亿元,扶贫捐款925万元。2016年7月,在“中国光彩事业庆阳行暨民企陇上行”活动中,中国光彩会公益捐款2049万元用于支持华池县南梁镇及周边6乡(镇)12个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实施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技术培训3类5项帮扶项目,涉及8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318人。

  二、主动协调联络,借助外力扶贫

  北京甘肃企业商会先后多次组织企业家赴陇南、平凉等调研考察,已有55家会员企业与77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东北三省驻京商会3家企业计划对广河县庄禾集镇3个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动员天九幸福控股集团向甘肃省光彩会捐款100万元,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

  三、创新帮扶模式,促进村企共建共享

  积极引导非公企业挖掘贫困县、贫困村资源禀赋,积极创新帮扶模式,寻找结对切入点,有效实现了村企互助共赢发展。

  电商扶贫模式。以扶持和发展电商为切入点,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阻塞、销售成本高等关键难题。甘肃省工商联开辟“移动互联网+”电商扶贫模式,创建了服务民营企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的“华夏总商会”微信平台,通过项目招商、提供就业、特产销售来实现精准扶贫。陇南市积极扶持各类电商发展,已实现贫困村网店全覆盖,农民的1个土鸡蛋从线下5角钱卖到线上2元钱,1公斤土蜂蜜从30元卖到90元,群众从电商扶贫中年均增收620元。

  土地流转模式。鼓励贫困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和流转等形式参与企业资金运作和生产经营。甘肃中盛农牧发展公司在镇原县流转土地23.84万亩,计划在15个乡镇31个村新建养殖小区45个,现已经建成36个,发展专业合作社555户,带动了1500名困难群众就业,实现农民增收8200元。甘肃裕新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陇西县流转土地219.47亩,带动99户贫困户增收,每亩每年可实现收入500元,户均每年可增加收入1000多元;同时安置就业45人,人均每年可增收2.16万元。

  产业基地带动模式。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扶贫模式。甘肃华羚集团在甘南州按照鲜奶、曲拉收购责任制开展养殖扶贫,带动甘南牧区群众2.95万户,带动周边省州农牧户10万多户,农牧户平均增收5000元左右。兰州鑫源天然气有限公司投资1.75亿元在红古区金砂台村创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建成存栏5万只现代肉羊良种繁育育肥基地和千亩樱桃、葡萄有机果园,将周边的120名贫困村民培训成为产业员工,使农民月收入由几百元增加到3000多元。

  合作社参与模式。组建组织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市场化水平。榆中县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在药材种植方面采取“折股量化、配股到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引导榆中宏鑫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结合“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流转土地3.5万亩,扶持农户种植以甘草为主的10多种中药材,形成了“示范种植、规模运行、内统生产、外联市场”的综合发展模式。

  特色产业支撑模式。依托贫困县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农特产品商品化程度。甘肃省川渝商会投资3.9亿元,在永登县武胜驿镇投资建设“回乡妹”高原夏菜加工基地,发展订单式农业5000余亩,项目覆盖23个贫困村,受益农户2000多户,种植户每亩地收入达8000多元,纯收入5000多元。

  金融入股扶贫模式。引导贫困群众采取众筹的方式把小额扶贫款项整合入股,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甘肃祥瑞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陇西县采取2至4个贫困户每户贷款5万元,联建1至2座造价10万元、400平方米的食用菌棚的方式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实现户均收入7.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6250元。 

  就业创业推动模式。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劳动力转移基地,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创业和再就业培训。如甘肃女企业家商会创办了“陇原妹”家政服务平台,对贫困村妇女进行家政培训,打造了深受发达城市居民欢迎的“陇原妹”“陇原巧手”等妇女劳务品牌,仅每年在北京从事家政服务的就有5万多人,人均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全力落实好全省脱贫攻坚推进大会的安排部署,把打造县域特色支柱产业、促进非公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引导省内外商会与非公企业参与扶贫作为深化“千企帮千村”的重要着力点,组织动员更多的非公经济人士投身到精准扶贫行动中来,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