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盈江县新城乡红山村茶园改造提升“红山”茶品质
新城乡红山村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发展茶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红山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做强烟叶、甘蔗等传统产业,引进企业,实施老茶园综合改造,提升茶叶品质,扩大生产规模,使茶叶产业提质增效。
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村一品”。结合红山村产业发展实际,以发展红山茶为突破口,积极落实盈江县“万企帮万村”扶贫攻坚工作要求,在乡党委政府及县供销联社的协调下,按照专业合作社+支部+建档立卡户的模式,引导种植户、加工业主、农民经纪人成立了“红山村马鹿塘茶叶专业合作社”。引进盈江勐弄山茶叶有限公司进驻红山村建设茶叶初加工厂,收购红山茶。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茶叶种植大户,带动龙塘、石岭卡、马鹿塘、拉掰等村寨172户建档立卡户发展茶产业,解决茶园规模小,产量少等问题。
改造生态茶园,提升茶叶品质。新城乡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着力加强茶园基地建设,把提升和发展红山茶产业作为群众脱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源头提升红山茶品质。通过对老茶园台刈、修剪等办法进行改造整形,增加技术投入,加强茶园管理,合理采摘鲜茶;种植杞木、樱桃等生态防护树,搞好园区管护系统建设;结合茶树生长规律加强茶园追肥等中耕管理,实施茶园生物防控示范,改变低产低质状况,提高产量和质量等措施加大茶园升级改造。同时引导茶农开展绿色生产,保证茶叶鲜叶质量安全,打造无污染的绿色有机茶,不断提高茶农的生产管理水平。
开展科技培训,提高茶农致富能力。加大种植户茶园管理、生产加工、产品包装等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批专业技能培训,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增收致富的能力。2016年以来邀请州县两级农业、茶技专家进村开展除草、施肥、采摘、病虫害管理等培训6次,确保每个种植户都掌握茶园管理、生产加工等相关技术。如,秋季茶园管理方面,让村民掌握市场行情,结合当地茶园气候特点,分批勤采,留叶采摘,随采随运,生产出秋芽高档茶,提高了名优秋茶的比重,增加了茶农生产收入。
同时,充分发掘高优茶园和古树茶等“红山茶叶名片”的商业价值,积极推广茶养生旅游消费的大健康理念,将健康养生、运动休闲相结合,开发红山茶园休闲观光旅游。
目前,红山村龙塘、石岭卡、马鹿塘、金竹岭土仓等自然村共有茶园2666亩。村内150年树龄的茶树有3棵,1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16棵,其余均有70年左右的树龄。
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村一品”。结合红山村产业发展实际,以发展红山茶为突破口,积极落实盈江县“万企帮万村”扶贫攻坚工作要求,在乡党委政府及县供销联社的协调下,按照专业合作社+支部+建档立卡户的模式,引导种植户、加工业主、农民经纪人成立了“红山村马鹿塘茶叶专业合作社”。引进盈江勐弄山茶叶有限公司进驻红山村建设茶叶初加工厂,收购红山茶。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茶叶种植大户,带动龙塘、石岭卡、马鹿塘、拉掰等村寨172户建档立卡户发展茶产业,解决茶园规模小,产量少等问题。
改造生态茶园,提升茶叶品质。新城乡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着力加强茶园基地建设,把提升和发展红山茶产业作为群众脱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源头提升红山茶品质。通过对老茶园台刈、修剪等办法进行改造整形,增加技术投入,加强茶园管理,合理采摘鲜茶;种植杞木、樱桃等生态防护树,搞好园区管护系统建设;结合茶树生长规律加强茶园追肥等中耕管理,实施茶园生物防控示范,改变低产低质状况,提高产量和质量等措施加大茶园升级改造。同时引导茶农开展绿色生产,保证茶叶鲜叶质量安全,打造无污染的绿色有机茶,不断提高茶农的生产管理水平。
开展科技培训,提高茶农致富能力。加大种植户茶园管理、生产加工、产品包装等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批专业技能培训,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增收致富的能力。2016年以来邀请州县两级农业、茶技专家进村开展除草、施肥、采摘、病虫害管理等培训6次,确保每个种植户都掌握茶园管理、生产加工等相关技术。如,秋季茶园管理方面,让村民掌握市场行情,结合当地茶园气候特点,分批勤采,留叶采摘,随采随运,生产出秋芽高档茶,提高了名优秋茶的比重,增加了茶农生产收入。
同时,充分发掘高优茶园和古树茶等“红山茶叶名片”的商业价值,积极推广茶养生旅游消费的大健康理念,将健康养生、运动休闲相结合,开发红山茶园休闲观光旅游。
目前,红山村龙塘、石岭卡、马鹿塘、金竹岭土仓等自然村共有茶园2666亩。村内150年树龄的茶树有3棵,1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16棵,其余均有70年左右的树龄。
相关链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