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大水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事迹材料
大水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开发大水川景区以来,一直坚持旅游+扶贫模式。西山地区涉及的7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陈仓区乡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66%,公司积极响应宝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突破西山战略”,坚持旅游+扶贫的新模式,通过开通旅游专线、培训西山种植养殖业、吸纳西山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鼓励兴办农家乐等举措,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从根本上改变西山地区贫困现状,造福当地百姓。
文化旅游产业附带第三产业,形成融合产业发展;使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有了销售渠道。
景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当地农户进行了技能培训,其中为952人进行车辆驾驶证免费培训,其中贫困户137人,共计免费费用314万元;并对保洁、保安、服务人员统一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在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同时,更有信心胜任这份工作。
为确保景区建设和脱贫攻坚共同推进,大水川旅游公司出资2260万元,完成118户当地村民拆搬迁,配套完善了相关的基础设施,并全部天然气进户,确保日后景区环境保护的同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兴办农家乐100户,以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旅游开发带来的成果。
大力扶持发展种养殖业和有机农业。景区为 120户农户免费提供了农副产品自销点。西部山区的苹果、花椒、木耳、核桃、中药材、土鸡、土猪、土蜂蜜等无公害农副产品,大大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同时,也为农户增加了销售渠道。
解决就业,拓宽增收渠道。依托景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0000余个,解决常年就业1500人,主要从事景区的项目建设工作;吸纳贫困人口直接就业600余人,主要从事客房、餐饮、售票、检票、保安、保洁等工作,人均年收入达2.16万元。仅南峪、石尧等村就解决了30多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推广西山非物质文化。在景区展示上刀山、西山刁歌、西山婚俗文化等,在大水川山顶进行实景演艺,在当地招募群众演员达200余人。
为贫困学生援建房屋。景区所在地大湾河村贫困户李安梅父母双双残疾,家中房屋破烂不堪,大水川旅游公司出资为李安梅家无偿援建房屋,并于2017年7月底入住。
截至2017年6月,公司开发的大水川国际旅游度假区已形成以大水川、灵宝峡、九龙山三大景区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景致景区,在景区运营过程中公司将继续坚持旅游加扶贫模式,造福西山百姓。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