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雄安新区重大机遇 深入推进理想信念教育
保定市工商联把握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发挥保定作为雄安新区最主要的资源承载地和战略腹地的优势,巧借雄安东风,广泛搭建服务平台,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
一、加强宣传动员,激励发展信心
市工商联把广泛宣传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规划和大好形势,作为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坚定理想信念、激励发展信心的有效手段。一是宣讲重大战略。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为重点,通过网站、微信、《保定商界》、“企业家大讲堂”等平台广泛宣传,使广大民营企业家充分认识和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二是解读机遇前景。市工商联先后组织直属商协会、会员企业、在外保定籍优秀企业家等开展“民企助推保定协同发展座谈会”“民企借势雄安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宣讲国家重大战略,解读新区设立给保定企业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及远大前景,引导他们敢闯敢拼、挺膺奋进。三是积极宣树典型。对积极服务、借势雄安新区、实现转型升级的优秀企业,定期在《保定日报》、市电视台进行宣传推广。广泛宣传企业家先进事迹,选取优秀文章在省、市工商联网站及《保定日报》等媒体登载,吸引和带动更多企业家参与到新区建设中来。
二、夯实组织建设基础,增强助推新区建设能力
市工商联把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当作规范商(协)会建设、推动工商联事业发展的绝佳时机,通过多种途径增强组织活力和影响力。一是强化党建带动。成立中共保定市非公有制经济商(协)会党委,指导所属商协会开展党建工作,截至目前已指导12家所属商会建立党支部。二是健全规章制度。起草下发《保定市工商业联合会直属行业商会管理办法》,加强对行业商会的指导管理。启动“四好”商会创建活动,保定市浙江(温州)商会、保定市河南企业家协会等五家商协会荣获河北省“四好商会”荣誉称号。三是提升机关效能。大力推进县级工商联建设,涿州、安国等6个县(市、区)工商联已荣获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满城区、徐水区等6个工商联荣获“2017年度省级先进工商联”。
三、牵线搭桥,服务新区建设
市工商联利用雄安新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高度的市场认可,搭建高质量发展服务平台。一是开展经贸交流。借助新区影响力,利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乡情招商等形式,先后组织50余家制造型民营企业赴福建、四川、云南等地开展商务洽谈和项目对接,为德州市、深圳市南山区等工商联机关、企业、商(协)会考察雄安新区搭建桥梁,加快了本土企业提档升级和对外合作步伐。二是促成产业合作。积极推动京保民营企业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在项目、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开展多维合作。与北京市工商联共同举办“北京民营企业保定行产业对接会”,初步达成合作项目30余项,协议投资额超过800亿元。三是搭建创新服务平台。从2016年开始,与市科协联合启动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组织会员企业与国家级学会以及“两院”院士、重点行业、技术和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对接,推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第二届京津冀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对接会”,组织市40余家民营企业与北大、清华等12所高校对接,达成科技合作意向24个,有力推动了科研成果在实体经济上的转化、应用、落地。四是畅通企业家沟通渠道。通过组建微信群、印发通信录等方式,促进执委、常委及会员企业间的沟通联系和学习交流,推动企业开展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引导成立服务对接雄安新区产业联盟,推动了企业、行业间的信息互通、资源整合和战略合作。
四、引导践行社会责任,涵养企业家精神
市工商联在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参与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弘扬企业家精神。一是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广泛征求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起草《保定市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实施办法》,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正式印发,对党政干部与企业家的交流交往作了规范化、制度化安排,推动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建立。二是引导创新绿色发展。组织召开本地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和驻保商协会座谈会,就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抢抓雄安机遇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提出50余条意见建议,由省、市大督查办公室交办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围绕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建立企业家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搭建创新平台等内容,提出《关于激发企业家精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协提案,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责成相关部门研究落实。三是做好政治安排推荐。认真组织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考评推荐工作,把考评推荐的过程变成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涵养企业家精神的过程,在严把标准的基础上推荐了1名全国政协委员、3名河北省人大代表、10名省政协委员,27名市政协委员。
(保定市工商联供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