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以“五连四进”活动为载体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辽宁省锦州市紧紧围绕全国、省以守法诚信为重点深入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议精神,积极开展“五连四进”活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守法诚信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教育连心。锦州市委统战部、工商联共同以举办学习班、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理论观点和系列政策举措,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教育力度。5月中旬组织各县(市)区非公企业家到省社会主义学院参加统战理论培训班,聆听省社院专家教授对统战工作和新常态下全省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思考。6月1日至5日,组织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家到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参加全省非公有制骨干企业“创新发展、助推振兴”培训班,提高企业家对新型企业管理模式的认知水平。
发展连梦。通过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把企业的发展梦与中国梦、锦州梦联系起来,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锦州市委统战部、宣传部、市经信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商局、工商联等六部门联合开展锦州市第二届“建设者奖章”暨锦州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表彰了20名爱国、敬业、创新、诚信、守法、贡献,为加快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民营企业家,增强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共圆中国梦的信心和热情。
服务连企。通过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台湾周”、“友好商会辽宁行”等活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拓展发展空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企业快速发展。通过开展工商联会员企业拉练式走访学习活动,促进会员企业之间互相学习好经验、好做法,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直接经验。通过与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联合开展“百名律师进百企”活动,推动全市100名优秀律师与100家企业一对一结对,定期开展“法律体检”,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帮扶连村。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与乡村建立“一企帮一村、多企帮一村”的帮扶关系,通过实施“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形式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村企合作。辽宁德营集团捐资800万元,设立锦州地区首家德营慈善基金,每年拿出100万元,资助城乡贫困家庭。大河集团捐资400万元,设立大河慈善基金会,采取资本运行方式资助城乡困难户。
关爱连户。通过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光彩事业”、“感恩行动”、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为下岗职工及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为实现全市社会和谐稳定做贡献;引导企业家帮困助学,组织110名非公有制企业家与204名学习优秀的贫困学子结成帮扶对子,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五保户、贫困户、敬老院老人结对,定期捐助,缓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好评。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论坛。举办“关键之年话振兴”系列访谈活动,请企业家结合自身实例,就如何助力锦州经济发展、如何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如何依法经营和依法维权等问题,进行现场说法,共话振兴。现在10期节目已经全部制作完成播出,相关视频也在各大网站转载,突出了思想引领、激发正能量,占领宣传舆论主阵地,引发了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家和观众热评。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思路,为非公有制企业聚人才找项目,促进非公有制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做好转型升级。锦州宝地集团与渤海大学联合,成立宝地集团保姆培训学校,借助大学的教育优势,打造专业团队力量,开启校企联合的全新合作模式。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农村。按照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扶贫开发办《关于开展“千企联千村同走致富路”工作方案》要求,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发挥资金、信息和技术等优势,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为加速锦州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设做贡献。2月4日,在锦州日报整版刊登了主动联村、回馈社会、助推新农村建设的36家非公企业典型事迹,号召更多的企业家加入到这一活动中来,同走致富路,共圆中国梦。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军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家到军营进行参观学习,学习优良作风,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为创建双拥城做贡献。组织锦州市山东商会会员40多人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开展祭扫活动,深情悼念为锦州解放事业而牺牲的革命先烈,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组织北方图书城、市图书馆开展“图书进军营”活动,为锦州军分区赠送价值3万元图书1300册,帮助建立了锦州军分区流动图书馆,为部队文化建设提供了支持。
(辽宁省工商联供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