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演讲:民族复兴带来的人才发展新机遇
王通讯,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专家顾问、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
在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碰到过一个高人。这个高人说,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才能有所作为呢?我一听很高兴,人生在世不能白白来一趟,您跟我讲这个,应该很高兴。他说,有三句话:第一句,经常问一问“今夕是何年?”;第二句,还要问一问“我是什么人?”;第三句,还要问一问“我该干什么”。
我认为这位高人讲的这三句话很重要,为什么?因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碰到一个背景,就是时代背景,时代背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你不了解时代,不认识时代,不能正确回答时代的问题,你是不行的。
现在我们是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时代,必须学会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思维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一切皆可连;第二个特点,一切皆可测;第三个特点,一切皆可试。这么好一个时代被我们碰到上了,我们就要有所认识,有所作为。怎么作为?重视互联网。互联网是什么意思?它要求我们互联互通,互帮互惠。所以说生活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要认真研究一下我该干什么,大家应时刻提醒自己。根据这么一个思路,我们要思考应该干什么?机遇在哪里?我们可以看看历史,看看科技发展的趋势,识潮流者为俊杰。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讲几个有关人才工作创新的机遇,它们分别是:人才发展的一体化机遇,人才发展的生态化机遇,人才发展的数字化机遇。我认为这三大机遇在等待着我们。
一、人才发展一体化新机遇
一体化这个概念很多人理解不到位,刚开始我也不懂是怎么回事情。后来看到一些解释,汉语辞典的解释,乃至于生物学的解释。汉语辞典说,各自独立的个体组成一个紧密衔接的、相互配合的整体就是一体化。这个概念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是怎么回事情,不能理解它。后来看到生物学有一个解释,它说,“通过部分的结合,出现全新的性质”。这个解释使我一下子明白了。本来不是同一个整体,同一个个体,你是你,我是我,我们双方通过部分的结合,可能产生全新的性质。我还想到了河北农民种大枣。这是一棵黑枣树,本身是结黑枣的,但是通过嫁接一个枝条,结上了大红枣。这就是通过部分的结合,产生了全新的性质。这是个不得了的事情啊。现在我们搞一体化,就是通过部分的结合,产生全新的性质,并不是完全结合的。
如果把这个东西搞清楚了,就可以想到一些问题。在世界上区域性的最好结合是什么?从人类历史上来讲,是欧盟。那么多的国家,他们不是把全部的权力、全部的条件拿来结合,而是拿出一部分来,形成一个整体,形成欧盟。所以欧盟是全世界区域一体化最好的典型。而我们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正在搞一体化,其它地方有的也在搞,你想到没想到这是一个发展机遇呢?很多人没想到。
欧盟不是一天形成的,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首先1957年出现了德法的煤钢联盟,后面又出现关税联盟,欧元,里斯本条约,最后到欧盟。
京津冀一体化正在推进,推进过程中人才一体化必然出现,但是据我了解有不少问题,什么问题?三个地方产业结构雷同;基础设施不协调,比方断头路;地方保护主义。这三点加在一起,构成前进的障碍。
区域一体化能够出新成果吗?如果研究一下欧盟的发展过程,应该受到启示。首先,在欧盟的领导层思想是超前的,是先行的。比如欧洲的思想家早在一二百年强就想到欧洲应该用一个声音说话,团结起来力量大。但是我们京津冀没有想到这一点,是上级领导给我们点出来的。思想不先行,一体化就难办。欧盟是领导先行,思想家先行,国家领导人先行。所以要想发展人才一体化,首先领导思想要首先跟上去。
第二,欧盟的一化是从经济开始的。德国和法国的煤钢联盟是最早的一体化,慢慢再发展别的一体化,但是我们京津冀呢?开个大会,签一个协议,这比较好办。但是会开完之后怎么搞?我认为应该经济入手,搞经济一体化,如果没有经济一化,人才一体化怎么推动?经济一体化入手?可以合办公司吗?可以成立股份公司,都是办法。
第三,领导者要有风格风度。欧共体内部差别很大,比如经济发展水平,GDP,欧盟内部水平高的比水平低的国家工资相差10倍,比如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人工工资就比较低,德国、法国就比较高。这就让我们想到一点,发达区域能不能帮助不发达区域?如果没有这种思想,没有这种想法,搞一体化很难。欧盟内部富国是要为穷国发补贴的。
第四,要认识一体化的障碍。有三大障碍:短见、歧视与关卡。什么叫做短见?只看眼前,不看长远,“近视眼”。什么叫做歧视?你的职称、你的文凭,我不承认。这么一来,一体化难以推进。当年,我们一些人跑到香港去了,香港当局就说了,大陆的毕业证我不承认。所以,有人跑到香港之后没法工作,为什么?大陆的毕业证他它不承认。所以我们说歧视问题也是一个大障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卡,不同区域之间互相设关卡。你卡着我,我卡着你。当年同志们到欧洲旅行,遇到一个国界就得下来,停车,住宿,签证,结果障碍重重,跑得很慢。后来欧洲一些国家搞了申根协议,打掉这些关卡,从一个国家到另外一个国家不用办手续,一天跑十几个国家都可以。为什么这么快?把关卡打掉了。现在我们政府正在打关卡。关卡是什么?就障碍。导致货物流通缓慢,人员交往缓慢。
一体化有诸多好处。欧盟通过一体化得到三大好处。政治上出现一个巨型国家,能跟美国相抗衡。军事上不通过打仗扩大版图;三是人口上超过美国,GDP加起来也超过美国。因此我们说一体化好,一体化是我们今后的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一条思路。不仅要看到欧盟,还要想得更远一点。
最近的上海在一体化方面有新的发展。究竟是什么?G60科技走廊。G是高速公路的意思,60是60号,从上海松江出发,一直到云南的昆明,就是G60的路线。上海有个区叫松江区,松江区过去没有名声的,最近非常火热,为什么?因为G60的始点是松江。松江领导就想到,能不能向外发展,联络了浙江、江苏乃至于跑到安徽共9个城市,沿着高速公路发展,这也是一体化。面积连面积,地区连地区,河北连北京,北京连天津是因为地理相近,人家超越了这个思想。不是面积连面积,而是高速公路把一系列城市串了起来,这也是一体化的表现。很多人想不到这个一体化的方法。最近又发生变化了,又加走廊了。什么走廊?绿色走廊、高端智能制造走廊等等。长三角的创新非常启发人,不要以为到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创新了,人家松江就创新了。这个机遇是党中央的政策给的。
有同志说,我是企业,我没法一体化。一体化是什么?是城市对城市,是面积加面积,我是一个企业怎么搞一体化?习总书记讲到美国有两家企业,一个是英特尔,一个是微软。这两家公司一家生产视窗,一家生产芯片。商量好凡是买你的视窗,必须买我的芯片。我卖我的芯片,也要卖出你的视窗。两家企业捆绑起来。这样以来,同打虎,同剥皮,连通受益。你为什么想不到互联呢?你为什么还不考虑互联互通能够发展自己呢,自己已经好的不得了?
我是西城区的顾问,西城区现在拥挤得不得了,来一个银行,我也不要,因为西城区撑不下了。一个大银行来也不要了,那怎么发展西城呢?得实行空间发展,得立体化,要讲空间经济,不能讲平方公里经济了。
从一体化思路来发展自己,就要联合别人发展自己。联合你少的,联合你缺的,联合别人的优势。将他人的优势和你的优势结合起来很好。所以瞻望将来,人才一体化绝对是一条新的思路。
二、人才发展生态化新机遇
刚才李局长也讲到,生态问题是新世纪的一个大问题。新世纪里生物学将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生物学、生态学的东西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迪。
人才也有生态位。鸡、鸭、大山鹰、小老鼠,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生态位,生态好发展好这是规律。
很多学者研究硅谷为什么是硅谷?是什么原因成就了硅谷?有学者认为,硅谷好就好在有个好生态。好生态是怎么回 事?再研究发现,原来这个地方存在一种“液态网络”。网络有三大类。一类是固态网络,比如公路、铁路,导线,这是固态的。还有一类是气态网络,第三类是液态网络。液态网络是什么?好像有,好像没有,但它就是有。
比如说茶馆、咖啡馆,往往就是液态网络的一种节点。咖啡馆、茶馆有什么价值? 咖啡馆是人和人之间联系的一个网络节点。英国皇家学会不得了,牛顿在那里当了会长,这个学会里面最早的存在空间就是个咖啡馆,剑桥大学旁边的蒂利亚咖啡馆。再之后,英国泰晤士河畔出了个劳埃德咖啡馆,这个咖啡馆后来变成保险业的萌生之地。网络节点对创新极有好处,加强交流,加强协助,促进了创新。
企业家总有一个想法:怎样让自己的企业永续经营?谷歌的领导者佩奇经过研究发现,世界上真有一种东西可以不死,那就是海蜇。你不断的刺激它,被刺激的地方不断长出新的细胞,就可以不死。所以佩奇想如何让我的企业不死?开始成立新的部门与下属组织,使得这个公司底下还有别的公司。后来他们发现,实际上所谓的不死乃是精神财富的不死。一个企业要想不死,关键不是下面的某个子公司还活着,而是你要把你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传承下去,这样你的企业就能不死了。这是生物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帮助企业发展的要义。
三、人才发展数据化新机遇
当前,大数据创新非常红火,希望各位要关注大数据在人力资源发展中的应用。
比方说找人,大数据找人,快的不得了。过去我们搞个代表团到美国到英国去找人,结果是合适的人不出来,出来的人不合适,但是既然去了也不能不把人招回来,可能花了不少钱,招的还不太合适。现在有了大数据,还有必要到美国开大会、发传单吗?没有必要,因为只要有了很好的大数据,就能在中国发现美国那个人姓什么叫什么,是做什么的,愿不愿意回来你也知道。大数据的方法能够使我们快捷获取所需的人才。不仅找人可以用大数据,评价人也可以用大数据,多维评价,比过去更准确。同样,考核人也可以用大数据。
我给大家做个预报,考核放在年底的办法将会过时。因为过去没办法。年底一考核,不行又如何,领导拿我无奈何。考核不是年底进行,而将变成是即时反馈。因为大数据随时随地能够给我们反馈,数据一秒钟就连通了,永远在线。所以我们的考核面临着被颠覆,值得注意。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从美国回来跟我一起搞人才研究,在我的工作室发挥作用。他说,王老师你想做哪个地方的人才研究,就告诉我,我能很快做出那里的人才动态分布图。我说,让你加班不会太累吗?他说可以。他说我会利用爬虫技术,不用费我多少事,那爬虫不分白天黑夜不断地把各种数据搜集过来,我稍加整理就能够写出一份报告。爬虫技术就是大数据的运用,智能化的发展。人不干活机器干,还干的得很好。所以将来的人才研究报告就完全可以利用这种新的技术来做。现在我们怎么做?先发个通知,让各部门、各单位单位填表上报,之后汇总分析。大数据能够把这些东西省略掉,那个爬虫日夜辛劳不吃不喝还不发工资就给你弄好了。
未来大数据的发展会颠覆整个人才部门的工作方式。我看到一个消息,令人振奋。什么消息?新华社人事局已经可以通过大数据做人才工作。第一能告诉领导,明年将有哪个大学的大学生可能来到新华社。没有发生事情也能知道,这叫大数据的预测功能。第二能够告诉领导,明年如果要派记者到北非去,谁可能报名?这也是大数据预测出来的,未来一切可测。第三,当前新华社人才工作的短板在哪里?也可以马上告诉你。像这样的工作方式、这样的工作方法我们其他单位的人事工作者能做吗?不能做。因此我们说,现在的人才工作正面临一场大的颠覆,大的变革,大的风暴,这是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给我们带来的。
如果大家把这当做机遇去应对,去准备,我们的人才工作就会有飞跃,升级,转型。如果我们麻木不仁,熟视无睹,就会像总书记说的那样,非常可能要贻误时机,非常可能我们会陷入战略被动。所以趁这次大会,我要呼吁一下广大人才工作者、工商联系统乃至于更多系统的同志们,要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乃至更先进的机器人等等重视起来。是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一片新的光明。
我们大家应奋发图强,一起努力,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