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地方工作>山东>工商联工作

山东:省工商联凝心聚力促发展 踔厉奋发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3-10-24 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政治引领 创新服务 团结引导 强基固本

  近年来,山东省工商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工商联的有力指导下,牢牢把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守正创新、大胆实践,加快构建“1+2+5+N”工作体系,坚持把促进“两个健康”这一主题贯穿工作始终,着力搭建“双招双引”和政企“连心桥”两大平台,深入实施党建强基、创新赋能、金融助企、人才培育和企业文化建设“五大工程”,大力推行“工商联+N”工作机制,切实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发挥优势作用,彰显担当作为,主动对接承办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大会、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推动召开首届儒商大会、全国省级山东商会会长座谈会、全省领军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活动,凝心聚力办成一系列大事要事,为促进“两个健康”、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凝聚了磅礴力量。

  截至目前,山东省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达到1400多万家,2022年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1.8%的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的投资、73.3%的税收、80%以上的就业、98%以上的经营主体,有52家民营企业入围“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民营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强引擎、对外开放的动力源、民生福祉的助推器。

  政治引领,广泛凝聚人心力量

  凝心聚力是工商联作为统战组织的主责主业。山东省工商联始终把政治引领放在首位,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不断增强统战意识、大局意识、使命意识,引导民营经济人士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广泛凝聚政治共识。

  实施党建强基工程,压实对所属商会党建工作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理顺所属商会党建工作领导管理体制,省、市和113个县(市、区)均依托工商联成立了非公党建工作机构。全面推行“双建双揭”商会党建工作模式,省工商联所属商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立健全商(协)会党建联席会议、考核评价、结对共建等机制,扎实开展以“政治引领增共识党建领航促发展”为主题的“双领提升行动”,指导商会开展党性教育、“齐心庆七一·歌声献给党”百家商(协)会同唱一首歌等主题党日系列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商会党支部评星定级工作,形成党建工作与商会发展融合互促的良好格局。

  持续深化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扎实推进“同心建功新时代”系列活动,建立驻会领导班子成员同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谈心交流制度,相继在临沂等地设立6个省级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成功打造“齐鲁企业家大讲堂”工作品牌,自2018年开办以来累计举办形势政策宣讲34期。先后组织企业家赴延安、井冈山等地开展红色教育,赴南通、重庆、厦门等地举办年轻一代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及报告会,学习践行张謇、卢作孚、陈嘉庚等优秀企业家精神,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极大地增强了民营经济人士“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创新服务,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服务中心大局是工商联发挥作用、体现价值的关键。山东省工商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多措并举搭建精准服务平台,切实做好企业家的贴心人,当好民营企业的“服务员”,助力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推动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服务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山东省工商联主动与全国工商联对接,争取2023年9月成功承办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并于峰会期间举办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力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累计引入省外500强民营企业投资项目123个,总投资额达2698亿元。

  近年来,山东省工商联还连续举办了两届黄河生态大会,牵头成立沿黄九省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商联(总商会)联盟;在上海、浙江等8省市设立“双招双引”联络站,“双招双引”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聚焦聚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实施创新赋能、金融助企、人才培育、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开展“十链万企”标志性产业链融链固链行动,促成企业间达成合作意向1000余项;连年开展山东民营企业100强系列申报发布活动。联合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共同开展“金融+商会+企业”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与省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及恒丰银行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进“金融服务进民企”。截至2023年6月末,全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406.3亿元。

  突出抓好企业家执委、商会人才和工商联干部“三支队伍”建设,与省委组织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建立企业人才联训、推荐机制,推动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素质能力。

  积极搭建政企“连心桥”平台,指导地市打造了“亲清会客厅”“亲清驿站”等工作品牌。不断健全“工商联+N”工作机制,推动设立省工商联法律服务中心,建立与公检法司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不断密切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在全省工商联系统集中开展“送政策上门精准对接”服务民营企业活动、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等,推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

  团结引导,厚植民营企业家国情怀

  民营企业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山东省工商联主动服务、加强引导,广大民营企业更加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融入服务大局,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积极贡献。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得到全国工商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围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7月,由全国工商联、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光彩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主办,山东省工商联与潍坊市政府成功承办了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大会,活动在全省上下引起热烈反响,激发了全省广大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热情。实践中,各地民营企业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围绕产业项目带动,探索形成一批成效显著的“兴村”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和动力。截至目前,全省累计纳入“万企兴万村”行动台账系统的民营企业达到11546家,实施“兴村”项目15203个、受益乡村11829个。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山东省工商联联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等部门印发《深化“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山东省“百城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的通知》,围绕拓宽就业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开展招聘活动、加强就业指导、落实惠企政策、助企纾困解难等六个方面重点任务,密切联系合作,千方百计优化服务,积极开展全省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举办“筑梦齐鲁就业启航”等线上线下招聘会,切实为稳增长、稳预期、稳就业贡献工商联力量。2022年以来,全省16市协同联动,共组织校园招聘活动725次,18129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提供就业岗位433863个。

  强基固本,建强工商联组织体系

  组织建设是工商联事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山东省工商联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深化改革,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工商联和所属商会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为促进全省“两个健康”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截至目前,全省70%的县级工商联达到了全国“五好”标准,其中11家被评为全国“五好”标杆县级工商联;全省工商联所属和所联系商(协)会达3810家,其中有99家、296家分别被认定为全国、省“四好”商会。

  山东省工商联聚焦主干建设,不断完善组织体系,制定《发挥企业家执委作用工作制度》《驻会领导班子联系县级工商联、商会和民营企业办法》,细化市级工商联、直属商会、执常委考评办法,建立互学互促、现场述职、结对帮扶、工作片会等制度,建立“四好”商会和“五好”县级工商联审核问题反馈机制,为组织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注重选好配强组织力量。近3年来,省级及10个市、47个县工商联增设了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商会管理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新增编制358个。建强会员队伍,与企业家执委签订《履职承诺书》《廉洁承诺书》,制定述职、考核和退出机制,建立企业家执常委轮训、调研、廉政建设等制度,执委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不断增强。

  山东省工商联落实商会改革要求,理顺工作机制,推动异地商会“全归口”,会同民政部门将已登记商会“一揽子”调整为工商联管理,并联合出台《异地商会管理办法》。推动镇街商会“全登记”,采取每月通报、末位约谈等措施,全省1545家镇街商会实现登记率100%、入库率100%,2023年底镇街商会覆盖率将实现100%。推动行业商会“全覆盖”,制定《团体会员入会办法》,吸收已脱钩和直接登记的经济类行业商(协)会加入工商联,对联系紧密的作为其行业管理部门强化指导。目前,全省各级所属和所联系行业商(协)会1100余家,已覆盖全省“十强”产业和地方主导行业。推动新型商会“扩覆盖”,省工商联成立了青年企业家、专家咨询等专委会,吸纳省瞪羚协会,成立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并购商会等,泰安、日照组建产业链商会,菏泽赴大湾区组建跨区域商会等,探索实践了商会组织建设新模式,进一步激发了组织活力,提升了工作效能。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山东省工商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砥砺奋进、勇毅前行,以更高站位、更实作风、更大力度促进“两个健康”,奋力谱写工商联事业新篇章,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