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商时报:期待碳普惠有更多创新暖心之举
近日,武汉碳普惠创新举措引发关注。据报道,武汉某市民在手机上轻点几下,用4.5万克碳减排量成功抵扣了当月90元房贷利息,这一消息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在武汉,搭乘地铁、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积累的碳减排量,正通过“武碳江湖”小程序与银行合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贷款利息抵扣。
“武碳江湖”小程序作为武汉推出的碳普惠创新举措,为每位市民开设了专属“碳账户”,记录 11 种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乘坐一次公交可获 212.5 克减排量,骑行1公里可获93.3克,甚至节约1度电也能换算为碳减排量;这些减排量不仅能兑换打车券、超市折扣券,更在3月1日后升级为可直接抵扣房贷利息的“硬通货”。这一“绿色行为换经济回报”的创新实践引发众多点赞。
碳普惠以市场化机制激励公众、中小微企业,通过量化减排行为并赋予价值,形成了可交易或兑换的权益体系。有观点指出,碳普惠核心是将碎片化低碳行为转化为系统化减排资产,助力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武汉碳普惠通过金融手段将个人减排行为与经济利益挂钩,形成了“绿色行为-碳积分-金融优惠”的闭环,让低碳行为能够实实在在获得真金白银。环保绿色生活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普通人常常觉得与自己无关,但低碳行为可以积累减排量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样的碳普惠创新激励力度越大,越将影响更多人的行为。个体、家庭或中小微企业的绿色低碳行为真正产生经济价值,这对社会绿色生活绿色发展带来更多的正向激励,进一步加快绿色转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碳普惠创新、碳账户或将重塑人们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业内人士指出,武汉碳普惠创新,碳减排直接抵扣房贷利息,碳普惠与金融结合,这一创新若能在其他城市复制,或将催生一个万亿级的个人碳交易市场,让“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从口号变为现实。
当前,北京“绿色生活季”、上海“随申行”碳普惠平台也受到广泛关注。平台实现个人碳减排量的计量,可用于兑换礼品礼券,还支持将减排量捐赠至公益项目、参与“碳中和众筹”等活动。据了解,目前碳普惠体系整体仍处于探索阶段,制度体系尚不健全,技术规范、平台功能和应用场景不够成熟,缺乏系统的价值量化机制和市场转化路径。
推动碳普惠创新、推动碳减排规范化计量、推动碳减排转为绿色消费、绿色资产、绿色征信以及绿色融资等,不仅会激发社会大众的低碳行为,也将促进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当前加强政策激励、技术投入以及市场衔接,对于碳普惠创新发展都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因此,也有观点呼吁,深化碳普惠与碳市场、绿色征信、信贷优惠等协同,构建“减排-资产-融资”闭环。
武汉碳普惠创新举措、碳减排可抵扣房贷利息的消息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碳普惠的发展牵动人心。碳普惠将激发人们的绿色低碳行为,也将加快促进社会生产生活加快绿色转型的步伐,值得期待。
相关链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