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地方工作>湖南>工商联工作

湖南省工商联主席张健:民营经济这十年

发布时间:2023-02-23 信息来源:湖南省工商联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民营经济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为民营经济厚植发展沃土、注入强劲动力。民营企业自强不息、迎难而上,为党分忧、为国效力、为民造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党和国家对发展民营经济的理论认识越来越深化 

  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围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把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二是充分肯定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到民营经济座谈会到赴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18年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三是提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对有贡献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适当政治安排是一项重要工作。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认真考察,做好综合评价,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推荐出来”。 

  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突出 

  一是体量逐步增长,撑起了“半壁江山”。2012-2021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10年间翻了两番,从1085.7万户增长到4457.5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民营企业税收收入从2012年的5499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97903亿元,较2012年增加42913亿元,是2012年的1.8倍。民营经济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从2012年到2021年呈稳步上升态势,2013年占比首次超过50%,到2020年则提高到了59.7%,2021年占比51.9%。民营企业是投资的主力军,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比重始终保持在55%以上,2015年达到最高值65.4%。受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近期民间投资增速有所下降,2021年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7%,占比56.5%。民营企业进出口额从2012年的7.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9万亿元,是2012年的2.5倍,占外贸总值的比重从31.6%增长到48.6%,民营企业对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58.2%。自2019年起,民营企业占据我国外贸第一大主体地位。 

  二是创新不断加快,提供了“强力引擎”。从2018年到2020年,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户数占全国的比重从92.1%提升至92.4%,销售收入占比从66.2%提升至70%。截止2021年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476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余家,入库企业11.7万家。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数据显示,前500家企业研发费用总额高达7429亿元,500家企业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3万件。据全国工商联《2022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显示,2021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1.08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的38.58%,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50.16%;同比增长23.14%,增速比全国高8.5个百分点,比全国企业高7.9个百分点;平均研发强度3.00%,同比增加0.14个百分点,比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0.56个百分点;研发人员总数165.38万人,同比增长9.97%;人均研发经费65.22万元,比全国人均研发经费多16.3万元;54.7%的企业具备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属性。 

  三是责任日益彰显,贡献了“民企力量”。2021年,全国城镇就业人数46773万人,比2012年增加9486万人,增长了25%,民营经济占城镇就业比重由2012年的75.7%提高到2020年的83%,增长了7.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同时,民营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发展和回报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进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的民营企业有12.7万家,精准帮扶13.91万个村;产业投入1100多亿元,公益投入近170亿元,惠及18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防控狙击战中,全国11万多家民营企业捐款170多亿元,捐物价值近120亿元,1000家抗击疫情先进民营企业受到通报表扬。 

  民营经济政策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 

  一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化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2020年5月,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和“非禁即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具体举措。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统一要求。 

  二是全面完善民营企业权益保护制度。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坚持全面、平等保护各类产权。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2017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增设“权益保护”专章。2019年10月,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标志着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2019年12月,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2021年1月,颁布实施中国首部《民法典》,强化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 

  三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2015年6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2015年10月,国务院制定《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2021年9月,《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印发,体现了放管结合、宽严相济的信用监管原则。2022年3月,《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第一次全面统一各类市场主体登记制度,为市场主体平等准入、自由迁移和便捷退出提供了制度保障。 

  (作者:张健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