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非公动态

田轩: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及民营企业的战略机遇

发布时间:2021-09-23 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回顾我国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完成了快速飞跃,当前实现了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的良好局面,民营经济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逐渐出现了由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导致的居民收入、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偏低等问题。改革开放伊始,我们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现在我国已经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在未来一段时期成为新的奋斗目标。

  共同富裕是势之必然,内涵科学且丰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过理论论证与经验积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出了科学的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长远目标。共同富裕必将从供需两端皆产生深远影响。供给端,要求生产厂商、企业加快进行生产方式转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求端,我国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将促进新的市场生态演变,激发新的市场活力,并向供给端进行正向反馈,形成供需两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不是劫富济贫,不是无差别的同步富裕、同等富裕,需要共同奋斗、先富帮助后富。共同富裕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课题,更是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状态,以满足人民对物质与精神的需要。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遵循,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发展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越现实水平,基本经济制度必将长期坚持。共同富裕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奋斗目标,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遵循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在新的发展阶段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动能,为社会持续创造价值、提供就业岗位、履行社会义务,我国将长期坚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方针。

  共同富裕需坚持一个“中心”,处理好“两个关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系统观念,做好顶层设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生产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并注重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材料供给、劳动价值创造、市场定价等均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市场具备高效的自我调节属性。实现共同富裕,政府要做好提供社会保障、制定配套制度、维护市场秩序、提高市场效率、防止市场失灵等方面工作。分配阶段,企业需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参与第三次分配;政府需要做好制度保障,积极引导企业等市场主体本着自愿的原则通过多种手段参与到劳动激励、社会回馈、公共服务等活动中来。

  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段时期内,我国在注重生产效率提高的过程中,出现了在收入分配上价值创造与收入不匹配的情形,长期来看,这将影响社会稳定,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在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三次分配的过程中兼顾公平与效率,在高效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需发挥举国体制,多方共建

  实现共同富裕一个长远可期的奋斗目标,顶层设计方面,需要自上而下,发挥举国体制巨大优势,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方面,紧跟技术前沿,建设多维交叉学科,提高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改善科研评价机制,积极引导成果应用;区域发展方面,通过加强各经济带区域协同、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金融赋能等综合手段,促进各区域以及区域之间向充分化、均衡化发展;城乡建设方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畅通生产要素双向资源流动,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推进乡村振兴,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均衡城乡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金融市场建设方面,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创新多种融资手段,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引导长期资金投向“专精特新”创新型企业,完善资本市场交易制度、投资者权益保障制度,引导居民储蓄进行合理投资,分享经济增长红利;分配制度方面,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住房制度方面,加强房价宏观调控力度,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化风险,进行住房制度改革,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刚需,弱化住房、户籍、教育等勾连关系,实现资源均衡;社会治理方面,打破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健全社会上升通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秩序的建立,保障人民的社会安全感、幸福感;教育方面,全面完善中小学到大学培养体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注重实践性人才、创新性人才培养;就业保障方面,注意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并完善普通高校、职业技校、社会培训机构与就业市场多维一体的衔接机制,健全失业救济、培训再就业与社会保障,引导就业市场提高包容度,畅通不同人生阶段职业转换通道,激励企业等市场主体提高一线劳动者、价值创造者薪酬激励,创造人人参与、成果共享的社会生产体系;养老保障方面,完善养老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搭建,建立退休再就业机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

  共同富裕背景下民营企业的战略机遇

  共同富裕是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础上,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重要奋斗目标。经济建设应以基本经济制度为遵循,充分重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充分重视民营经济等多种市场主体作用,在生产及分配环节兼顾公平与效率,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此背景下,国家针对不规范、垄断性市场行为进行了整治,企业也需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捐赠、公益慈善、社会公共服务等多种模式参与第三次收入分配,这些看似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一场挑战,事实上是重大战略机遇。第一,民营企业可以根据具体状况自愿参与第三次分配,且能分享生产成果、改善民生、缓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稳定程度等外部正向效应,获得更包容的融资条件、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好的市场环境。同时,短期内国家对于市场环境的重塑将在中长期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公平、更具活力的市场条件。第二,要实现共同富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重要途径,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家将拓展配套制度,从市场准入、营商环境、减税降费、金融市场服务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多方面支持政策,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动能转换。第三,共同富裕背景下国家将会释放各项政策红利、制度红利和市场空间,如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带来的市场需求,乡村振兴带来的投资机遇,人民收入水平提升带来的消费升级等,民营企业要认清趋势,把握机遇,主动参与收入分配体系,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创新能力,锻造核心竞争力,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作者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